倍可親

獻給1960—1972年出生的人

作者:HappyUSANA  於 2013-5-30 13: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7評論

文學City 笑比哭好 
敬請1960--1972年出生的人閱讀並同級轉發。


致幸運的同齡人


我們在感嘆生不逢時,活不逢地的時候,發現我們這一群人是那樣的幸運,人生最輝煌的一刻正在和馬上到來!
 我們躲過了三年自然災害,有糧票就有吃有喝,雖然是粗茶淡飯;
 我們避開了計劃生育,有兄弟有姐妹,大的帶小的玩,小的穿大的舊衣服;
 我們錯開了上山下鄉,在學校里學工學農學軍,反潮流交白卷;
 我們上大學時,大學是公費的,家境困難的還有管吃飽的助學金;
 我們大學畢業時,工作是包分配的,大多是黨政、事業單位,央企國企還得挑挑;
 我們戀愛時,重要的是人品本份老實,深信真正的愛情只有一次,裸婚基本盛行;
 我們結婚時,房子是單位分配的,雖然有點舊 ,雖然還得論資排輩;
 我們生子時,母乳基本主流,奶粉沒聽說有毒;
 我們是尚有理想的最後一代,雖然虛幻但一直支撐著我們的信念; 
我們讀書的時候,國學經典已經濫觴,世界思潮大肆湧入,傳承與革新集於一身;
 我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那時的領導基本上還識才用才,政風民風尚且純樸;
 我們與世界同步進入信息社會,電腦工具已融入生活,我們是不會電腦的最後一代,也是中謐信息時代的開拓先鋒。


我們是集中出生於1962年--1972年的人,是共和國最幸福的幸運兒,幾輩子人的福氣都集中在今年41歲至51歲的人之間,晒晒這份幸運,在這個名盛實浮的世上要知感,懂珍惜,最後再搏十年,實現夢想,繼續幸運地過好後半生。

===================

致青春:獻1960—1972出生的人
 

一批橫跨41歲到53歲的人; 一批有點高傲有點自卑的人; 一批有過崇高理想的人;一批喜歡懷舊的人; 一批開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於20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是最後一撥這樣的人: 是最後一批過六一節必須統一穿著白襯衫、藍長褲的人; 是最後一批玩彈弓、鐵環、玻璃珠的人; 是最後一批看過黑白小人書的人; 是最後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無紅點、擔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 是最後一批還曾為費翔意亂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擔了大興安嶺火災罪責的人; 是最後一批相信2000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人。

生於60年代,我們感受了70年代的那種英雄理想主義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於60年代,我們包容了70年代的個性追求,卻並不喧嘩; 生於60年代,我們全程經歷了始於8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是理想兼顧現實的一代,也將會是是痛並快樂著的一代。

生於60年代,我們見證了許多:

台灣校園歌曲來了:鄧麗君、小虎隊、王傑、鄭智化......一首首優美的歌曲耳熟能詳;

香港電影來了:四大天王、成龍、周潤發,一個個血膽英雄成為偶像; 

靂舞來了;

喇叭褲來了;

蛤蟆鏡來了;

世界改變著我們,把我們從少年少女變成了人父人母。

生於60年代,我們經歷了許多: 經歷了一代偉人朱毛周的離去; 經歷了四人幫垮台;經歷了女排三連冠; 經歷了富人越來越多,夢想越來越遠。

一首勾起我們許多美好回憶的"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年發福的老一輩; 20多年前,我們曾懷想:20年後,我們的生活不知有多麼的美好; 經的美妙夢想,如今早已煙消雲散,又有多少惆悵在心頭?

生於六十年代的人們,現在大的有五十三,小的有四十四。上學都在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當時我們的主課只有語文和算術兩門,比起現在孩子的重磅 「zhayao來,輕鬆多了。 們學的第一課是毛主席萬,第二課是中國共產黨萬歲,第三課是兒童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主人」......

時候的文化生活極其貧乏。看電影多是露天的,一部看N遍也不嫌煩。那三分之二依然飽受苦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無產者而感到難過和不安。國產電影自然是以八大樣板戲為主,那精妙的配樂、經典的道白和誇張的舞美,使人至今仍然難以釋懷。後來有了《決裂》、《春苗》、《戰洪圖》、《紅雨》等一批帶有強烈左的色彩的政治電影。

國家大事主要是通過有線廣播和極少數的收音機進行傳播,另外,就是《新聞簡報》。 每當看到已顯虛弱、蒼老的毛主席無聲地出現在銀幕上會見外賓的時候,我們都情不自禁地拍著巴掌,為自己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默默祝福。

生於六十年代的人大都記得難忘的1976年。三顆巨星隕落,一年之中我們同全中國億萬人民一樣,經歷了三位領袖逝世帶來的無限悲痛,經歷了唐山大地震帶來的災難和金色十月的無比喜悅。我們搭起防震棚,在低矮的窩棚里寫作業;我們為毛主席戴黑紗,哭得聲嘶力竭;我們舉起標語小紅旗,上街遊行,寫大字報,歡呼打倒王張江……

郭老那句科學的春天來到了,在無數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華羅庚、陳景潤的事迹激勵著數以萬計的學子們發憤讀書,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和世紀末把祖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國家刻苦攻關。 「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為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一批反映文革期間受害,生離死別和描寫美好愛情的電影誕生了。《海外赤子》、《歸心似箭》、《愛情啊你姓什麼》、《瞧這一家子》、《甜蜜的事業》、《小花》、《戴手銬的旅客》、《等到滿山紅葉時》、《第二次握手》、《紅牡丹》、《廬山戀》等等等等。 電影,就必然有插曲。那時候的電影插曲實在是美,每每想起或唱起,就心潮起伏,情緒激蕩,李谷一也成了我們夢中的歌神……

時候,高跟鞋、飛機頭、喇叭褲、搖擺舞被普遍視為叛逆和異端。 鄧麗君等港台歌手的所謂靡靡之音還被斥之以"黃色"歌曲。

時的文壇出現了一種傷痕文學,主要是討伐十年動亂對人性的扭曲。文化藝術又一次地出現了百家爭的局面:國產的《敵營十八年》、日本的《血疑》、《命運》、《排球女將》、英國的《大西洋底來的人》,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電視連續劇熱;

美國的《加里森敢死隊》第一次顛覆了我們對英雄人物的理解;

電影《少林寺》產生的轟動效應,使街上一下子出現了無數個光頭覺遠。

那港台的武打錄像片充斥著一間間低矮簡陋的錄像廳;

生於六七十年代的人,也有幸成了最後一批能夠全部看完歷屆節文藝晚會的人。

也正是從那時起,便替代新衣、鞭炮,成了我們每年除夕的熱盼:

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奚秀蘭的《阿里山的姑娘》、費翔的《冬天裡的一把火》等等,留下了多少難忘的記憶!

憶過去,並不意味著裹足不前。 憶過去,會使我們在觀照歷史的同時,尋找出更符合於我們時代特徵的精神和境界,使我們更加為生於六七十年代驕傲和自豪。

---謹此獻給1960—1972年出生的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劉小雨 2013-5-30 22:17
寫出這些的人挺有才的
回復 寇一仁 2013-5-30 22:36
還有;呢爾斯騎鵝旅行記!看得最多的是;地道戰,地雷戰,地下游擊隊,第八個是銅像,樣板戲
回復 weileguojia 2013-6-4 06:48
加上:霍元甲^-^。還有我們中西合璧,要首先為實現經濟自由然後再為創造出更符合於我們民族特徵的精神和境界加倍努力。
回復 HappyUSANA 2013-6-4 11:46
劉小雨: 寫出這些的人挺有才的
現在頂峰啊
回復 HappyUSANA 2013-6-4 11:46
寇一仁: 還有;呢爾斯騎鵝旅行記!看得最多的是;地道戰,地雷戰,地下游擊隊,第八個是銅像,樣板戲
記得還真清楚啊
回復 HappyUSANA 2013-6-4 11:46
weileguojia: 加上:霍元甲^-^。還有我們中西合璧,要首先為實現經濟自由然後再為創造出更符合於我們民族特徵的精神和境界加倍努力。 ...
霍元甲,我最喜歡的
回復 qtclm326 2015-6-13 05:48
還有看了少林寺電影,學武功不成,被別人打的鼻青臉腫的,哈哈,懷念打煙殼,滾鐵環,彈弓的日子.....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9: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