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醫生為何為自己選擇不同的救命方案? ZT

作者:HappyUSANA  於 2011-4-22 13: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4評論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醫生在為自己決定治療方案和治療病人的時候,對治療方案會有不同的考量。

一項調查讓940名初診醫師對兩種假定的醫療情景之一進行評估,調查中,醫生更有可能為自己選擇死亡率更高、但嚴重副作用的風險更低的治療方案,而不會為患者選擇這樣的方案。

調查報告的作者來自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和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他們寫道,調查結果表明「給出建議的行為改變了影響他們決定的心理過程」。

研究作者之一、在杜克大學富科商學院(Fuqua School of Business)和桑福德公共政策學院(Sanford School of Public Policy)擔任教授的彼得·尤貝爾(Peter Ubel)說,這種情況還意味著患者應當確保為自己治療的醫生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而且應當詢問醫生為什麼推薦某種治療方案。

在《內科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發表的該研究向醫生提出了兩種臨床情景之一。其中一種情景涉及結腸癌手術,另一種則是有關禽流感的治療。研究隨機讓醫生們選擇,是考慮他們自己的治療方案還是為患者推薦治療方案。

在結腸癌情景中,一個選擇是一項手術,可以完全治癒80%的患者,不會導致併發症,有16%的患者無法治癒(也就是說他們會在兩年內死亡),其餘 4%的患者可以治癒,但會導致結腸造口術或慢性腹瀉等併發症。另一個選擇則是一項不同的手術,也可以完全治癒80%的患者,無併發症,但有20%的患者不 能治癒。

死亡風險較低的那個選項似乎是合乎邏輯的選擇。但為自己考慮治療方案的醫生中,38%的人選擇了死亡率較高的治療方案,寧願不要冒併發症的風險。另 一組的醫生中,只有25%的人說他們會推薦患者走這條路。在禽流感情景中,63%的醫生為自己選擇了死亡率最高的治療方案,只有49%的醫生向病人推薦這 樣的方案。

尤貝爾說,這樣的結果並不一定意味著醫生總是會為患者做出比為自己風險更低的決定。它確實意味著這些決定的心態受到不同的心理偏差的影響。他建議患者「讓醫生多了解你一點,然後才尋求醫生的建議」,包括了解你對生命的質量和壽命長短等問題如何權衡。

尤貝爾還說,當醫生給出建議時,要詢問他/她為何這樣建議,從而確保其中的原因與你的意願一致。

Katherine Hobson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路版供稿並保留版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世外閑人 2011-4-22 22:09
看每人自己對生活質量的看法。
回復 xinsheng 2011-4-23 01:16
等孩子成年以後,我會更追求生命質量而不是壽命。
回復 HappyUSANA 2011-4-23 04:00
xinsheng: 等孩子成年以後,我會更追求生命質量而不是壽命。
我敢肯定,你到了60歲后思想會改變的。
回復 xinsheng 2011-4-23 04:02
HappyUSANA: 我敢肯定,你到了60歲后思想會改變的。
很可能。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7: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