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可以證明在麵粉中的增白劑對人體沒有影響,但是如果蔬菜/水果/各種農作物/醋/醬油/鹽/油和所有食品都有類似的添加劑,結果會是什麼樣?有人研究過嗎?再加上轉基因,抗生素,化肥,農藥,空氣和土地和水源的污染,以及本來是用於工業的某些添加劑,等等,我們不該提高警惕嗎?
作為普通百姓,我想問的是,這些額外的東西對健康有幫助嗎?如果沒有幫助,為什麼要添加它們呢?
麵粉增白劑存廢十年之爭
2011-03-10半島晨報
3月1日,衛生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7部委聯合發布公告稱,自今年5月1日
起,禁止在麵粉生產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醯、過氧化鈣,即麵粉增白劑,食品添加
劑生產企業也不得生產、銷售麵粉增白劑。
麵粉增白劑的存廢之爭已經持續了10年,雖然目前已有定論,但有關麵粉增
白劑是否有害的爭議並未停止。
存廢之爭
10年來形成兩派
10年來,國內在麵粉中是否禁用增白劑分成兩派,主禁方以國家糧食局、國
內麵粉龍頭企業、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等為代表,呼籲在麵粉中禁用任何增白劑;
而反禁方則以食品添加劑企業、食品添加劑標準化委員會為代表,反對禁用增白
劑。
現任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糧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的王瑞元,
1986年時任原商業部糧油工業局局長。正是在他的推動下,氧化苯甲醯作為法定
添加劑進入《小麥粉國家標準》每公斤用量0.3克。衛生部同步將過氧化苯甲醯
列入了《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1996年,在《小麥粉國家標準》中過氧
化苯甲醯的添加用量降至為每公斤0.06克。
後來,王瑞元在國外考察時,發現歐盟1997年就正式禁用了增白劑,澳大利
亞和紐西蘭也隨後禁用,他的態度因此發生了轉變。「訂標準時,我有責任。現
在有責任提出取消它,否則愧對老百姓。在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死不瞑
目。 」在王瑞元的倡議下,2001年我國麵粉加工行業的65家大企業聯名向有關
部門呼籲禁用麵粉增白劑。
隨後,國家糧食局也站到了主禁一方,2003年後,開始組織下屬研究機構修
訂小麥粉國家標準的草案,明確要求禁用麵粉增白劑。 2004年,國家糧食局陸
續四次向衛生部提議禁止在小麥粉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醯。
2008年9月的全國糧油會議上,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等55家企業再次聯名
呼籲禁用麵粉增白劑。會後,聯名企業增加到100多家。同年,全國最大的麵粉
改良劑生產商鄭州海韋力食品工業公司聯名28家麵粉增白劑生產企業上書國家五
部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農業部、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
監督管理局、商務部),呼籲對麵粉增白劑的公開評價一定要科學公正。
2011年3月1日,衛生部等部門正式發布公告,註銷食品添加劑過氧化苯甲醯、
過氧化鈣,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產、在麵粉中添加這兩種物質。
是否有害
禁方和反禁方各執一詞
衛生部發布「禁白」公告后,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的電話就一直響個不停,各
地媒體爭相採訪。「這件事已經有了定論,不需要再討論了。 」相關負責人表
示,年過七十的王瑞元已經心愿得償,不想再向媒體發出聲音了。
另一方面,反禁方似乎還有話想說。對於有專家認為增白劑會破壞胡蘿蔔素、
葉酸、維生素E等維生素的觀點,反禁方代表鄭州海韋力食品工業公司董事長郭
士軍承認「有這個過程」,但他認為,人體每天需要胡蘿蔔素4200-4800μ
g/100g,而麵粉中類胡蘿蔔素含量極少,有報道說麵粉中只含6μg/100g,而蔬
菜西蘭花含有7210μg/100g;胡蘿蔔含有4010μg/100g。「如果一個人要想通過
吃麵粉來補充胡蘿蔔素的話,那麼每天需要半噸麵粉才能滿足。 」
方舟子也在博客上撰文稱,其實麵粉中這些能被氧化破壞掉的維生素的含量
極低或難以被人體利用,本來就不具有營養價值。即使維生素保存最好的全麥面
粉,胡蘿蔔素、葉酸、維生素K的含量分別只有每100克麵粉含5微克、44微克、
0.7毫克,而人們每天需要的這些維生素的量分別為(大約)2000微克、400微克、
15毫克,都可以忽略不計(其中麵粉中葉酸的量似乎不少,但天然葉酸不穩定,
在儲存、烹飪過程中會損失一半以上,剩下的又只有大約50%能被人體吸收)。
贊成使用增白劑的代表人物、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
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曾多次公開表示,使用國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沒有
任何證據證明它有害於健康。「動物實驗未發現過氧化苯甲醯對生殖、發育會有
不良影響,也沒有證據能表明它是致癌物,所以國際上沒有將它列為致癌物。 」
方舟子表示,並沒有科學文獻能支持長期服用過麵粉增白劑「會造成苯慢性
中毒」的說法。「有專家稱,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只要不能證明過氧化苯
甲醯對人的健康身體有益,就不能添加。那麼按這個觀點,各種食用色素更應該
被禁用。色素只是讓食品顯得好看,對人的健康身體沒有益處,有的色素已知對
人體有害。如果要禁用麵粉增白劑,為什麼不禁用在麵粉製品中使用的梔子黃、
柑桔黃、薑黃素等著色劑?」方舟子如是說。
本地探訪
大連市場麵條多數「不增白」
雖然增白劑禁令5月1日才正式實施,但記者在大連各大超市裡看到,絕大部
分麵條的包裝上已經標註「不含增白劑」、「自然色」的字樣,部分袋裝麵粉也
在包裝的醒目位置上註明了不含增白劑——「特別提醒:本品不含增白劑」。據
超市工作人員介紹,標註不含增白劑的麵粉、麵條已經受到了顧客的關注。對於
沒有標註「不含增白劑」的麵粉,工作人員表示,超市對所售產品質量審核十分
嚴格,即便是含有增白劑麵粉,其中增白劑含量也是按照國家標準添加的,有質
量檢測合格證明,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問題。
而在部分農貿市場里,多數麵粉外包裝上並沒有標明所添加成分。經過了解,
記者發現含有增白劑的麵粉佔據市場主流,大多以散裝和大包裝形式出售。「要
是自己家裡吃,就買這種不含增白劑的麵粉吧。」一家糧油鋪的營業員拿著某品
牌小包裝麵粉向記者推銷,據了解,市場上含有增白劑的麵粉大多銷售到面點店。
「饅頭店包子店很多都用含增白劑的麵粉,做出來的東西賣相好看。但自己家吃
的還是不加增白劑的好。 」營業員表示。
在沙河口區的一家面點店,記者看到店內售賣的饅頭顏色比較白,當記者詢
問麵粉是否含有增白劑時,老闆顯得有些緊張:「沒放沒放,光放點兒鹼,白是
因為我們用的麵粉比較好。 」但對於該店使用的麵粉的品牌,老闆則避而不答。
另一家饅頭店的老闆則告訴記者,以前顏色發黃的饅頭賣相不好,不受歡迎。但
現在有顧客專門挑黃饅頭買,因此他做了兩種饅頭向外出售,黃、白饅頭都有市
場。
據了解,以前有的店在做面點時會在麵粉里額外加入麵粉增白劑,增白劑放
多了,饅頭會特別白,但會有一種特怪的味道,吃起來不香。「但是現在電視報
紙報道得多了,特別白的饅頭也沒有人敢買了。 」「如果麵粉裡面摻了這個東
西,肯定做出來的效果會相對好一點點。」據業內人士介紹,除了饅頭,增白劑
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面製品加工,除了烘焙類的,色澤重的麵包外,被作為三明治
的白麵包是必須要添加增白劑的,不然外形和口感都無法達到一定的效果,甚至
會影響到銷售。「現在距離5月1日還有一段時間,我們準備把麵粉企業召集起來,
幫助麵粉企業度過轉變期。 」日前,大連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表示,該局將嚴格
執行衛生部的有關規定,制定相關措施,做好市場監督工作。自5月1日起,市質
監局將對麵粉的生產和銷售環節進行監督管理,禁止生產銷售方再往麵粉裡面添
加任何增白劑。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孫健恩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