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可憐天下父母心zt

作者:TCM  於 2010-11-27 01: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評論

―― 探親老人的「地下作坊」

  不知你發現沒有,家裡的老人常常趁孩子外出或夜深人靜的時候,關起門來,偷偷摸摸地干起活來;一旦聽見門外有人走動,或者趕緊把燈滅了,或者把手中的活藏了起來。

  他們如此偷偷摸摸地背著孩子在幹什麼事兒?走進他們的房間一看就真相大白了:

  這位爺爺,一手拿著鞋子,一手拿著醮了「萬能膠」的皮子正在補鞋底;

  那位奶奶,戴著老花鏡,手拿針線,聚精會神地繚著已經磨破了的襪底;

  這位姥姥,正在修剪孩子穿過了的舊衣服;

  那位姥爺,輕輕地蹬著縫紉機,修枕套、補被單;

  ……

  這些針頭線腦的事,可能讓你覺得可笑,感到不可思議,甚至發出嗆聲:這些東西值幾個錢,值得這麼窮摳嗎?

  確實如此,此類修鞋補襪的事,別說在美國,就是在國內,很少有人再幹了,就連擺地攤的修鞋匠,見了老人拿去的舊鞋也不屑一顧地說,這鞋,還值得補?

  就我所知,這些年屆古稀的老人,在國內多少都算有點「身份」,除了三年困難那段特殊時期,男同胞中很少有人做過針線活的。

  像這樣背著孩子開「地下作坊」的探親老人究竟有多少,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但我最近碰到的幾位老人,無一例外的都在干著這些叫人笑掉牙的事兒,以致樂得我拍著他們肩膀:咱們這可是真正的他鄉遇故知了!

  為什麼到了這麼大歲數,到了孩子這裡,又拾起這些讓人不可思議的活來呢?

  缺錢嗎?不是。一位老人說,我在國內,每次上街,少有空手回來的,買盆花,花個一百二百的,沒有在乎過。

  這裡買不到鞋子、襪子嗎?也不是。一位老人說,這兒商店裡,名牌的、普通的鞋子襪子有的是,想買什麼樣的都有。

  ……

  那麼因為什麼呢?聽聽一些老人的肺腑之言吧:

  「這些事,以前想乾沒時間。現在有空了,覺得縫縫補補還能穿的東西扔了可惜…… 」――告訴你,我這樣干,源於早就養成了的勤儉美德;

  「我這年紀,已經不能再創造什麼財富了,但也沒有權利去浪費財富啊,」老人認為,「修修補補還可以穿的東西,都是寶貴的社會資源,能省一點是一點。」――隨著年歲的增長,老人越來越增加、越來越珍惜自己對保護社會資源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我跟你說實話,我覺得孩子們在這兒,辛辛苦苦掙點錢不容易,我們在這,自己沒収入,就在幫和省上打主意,能幫一點是一點,能省一點是點……」――樸素而深厚的父愛、母愛。這種偉大深厚的母愛,從孩子接到錄取通知那一時刻起就一直延續至今――

  第一次送子/女負笈遠行時,每個家庭都會把所有的現金、存款拆子拿出來,甚至求親告友,借貸賣物,給孩子制衣,購物,籌備路上吃的,花的………

  每次赴美探親,老人們都是大包小包地往這帶東西,「恨不得把整個中國的東西都買了搬來」;

  到了這兒,無論購物、做飯、帶孩子,或者別的家務,那個摳啊,省呀,常令子女們忍俊不禁。

  ……

   要說這些老人的腦子就那麼頑固、思想就那麼守舊,也不確切,到了美國,住的長了,耳濡目染,多少也懂點消費出進步、消費出發展、消費出繁榮的道理,但是 你要叫他把吃剩下的白生生的米飯、饅頭扔了,他/她捨不得;你叫他吃披薩自助餐只吃餡不吃邊,他/她同樣做不到……老人心目中,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是放之 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要他們跟上「大大咧咧」的消費新時尚,當個弄潮兒,很可能是下輩子的事了。所以一些家庭就會不斷擦出「浪費」與反「浪費」的火花, 家庭影院也時而上演拿老爸、老媽「開涮」的「戲說」節目。

  ……

  如今事態好像又有新動向、新進展,有些老人讓親友 把國內的退休金定期換成美元匯過來貼補家用,有的宣布成立家庭助學金、獎學金,向第三代捐贈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一些積蓄……雖然這些錢數額有限,杯水車 薪,但它代表著老人們無時無刻不在關照孩子的一顆心,儘管孩子都事業有成,不需要這些「外來之財」。

  面對「作坊」內的針頭線腦,想到「作坊」外的點點滴滴,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千古傳唱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遊子吟》是繼《詩經》「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後又一首歌頌偉大母愛的鼎力之作。作者孟郊,唐朝詩人,出身貧寒,居無定所,四下 顛沛流離,熬到50歲,才當了個比徐九經還小的溧陽 (今江蘇) 縣尉(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縣公安局長),又因情鍾詩文,公務有所鬆弛,縣令罰他只領半份薪水。

  在非常窘困境況中,孟郊仍然念念不忘母親春天陽光般的深厚母愛,覺得自己這個區區小草般的兒女,作出怎樣的努力也難以報答偉大母恩於萬一。為了終身侍候老母,他把母親從老家接到任所贍養。此詩就是他接母時所作,全文六句三十字: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難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白紙素描,言簡意駭,情真意切,字字珠磯,不僅深得歷代文人的景仰傳頌,就是一些大字不識的婦女都能久誦不忘。

   《遊子吟》深深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宋朝大文豪蘇軾《讀孟郊詩》云:「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到了清朝,僅孟郊曾任職的溧陽,就有兩位文人彷 《遊子吟》寫了贊母詩(史騏生詩:「父書空滿筐,母線索我礝。」彭桂詩:「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足見影響的深遠。

  如今,萬 千留洋學子中,像孟郊這樣孝順父母的並不鮮見,有的剛剛「混出」一點眉目,就把父母接來享受「洋福」;有的明明覺得自個兒的小家庭生活過的自由自在,但仍 主動給老人們辦了綠卡;有的深知老人在這養老終生,麻煩多多,負擔重重,會給自己帶來很大壓力和困難,,但是仍然對是去是留尚持猶疑態度的老人反覆做說服 動員工作……日常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無微不至」就更不必說了。一些年輕人的說,透過父母點點滴滴、針針線線,讓他們更懂得人世間最難得的緣分是什麼,最寶 貴的感情是什麼,最偉大的愛是什麼,那就是血緣、親猜和母愛。

  老人們同樣很感動,感動於孩子每一句溫暖的話語,每一個關愛的舉動。

  就這樣,老人感動孩子,孩子感動老人,互存一顆感恩的心,按一些網友的說法,家庭就會越過越親情,世界也就越變越美好。


高興
4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jianglei 2010-11-27 02:49
我在紐西蘭就補鞋子,找舊輪胎,輪胎到處是,可那是汽車輪胎,好辛苦的。。。呵呵
回復 yulinw 2010-11-27 07:47
   感動~~感恩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30 19: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