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也許會在某些職能上取代聯合國。」美智庫聯合國問題專家、紐約大學國際合作中心(Center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t New York University)主任、政治系副教授瓊斯(Bruce
Jones)在布魯金斯學會針對第65屆聯合國發展大會的會議上說。
瓊斯表示,
二十國集團(G20)也許會在某些職能上取代聯合國。在諸如反恐及有組織犯罪的跨國威脅方面,八國集團立下先例——做出聯合國可能應該做但沒有做的重要決
定。二十國集團在這方面可以做更多,也應該做更多。但二十國集團應該將他們的決定提交給一個運行的組織以實施——可以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者世界銀行,也
可以是聯合國。
瓊斯說,針對所包含的新興強權,二十國集團在全球管理上構成主要轉變。對聯合國來說,最大問題是能否找到正確方式在不離間美國和歐洲的前提下把新興強權帶
到制訂關鍵問題的角色中來。
瓊斯認為伊朗是今年給聯合國帶來困難的主要障礙物。蘇丹的全民投票也是——這可能會讓這個國家退回進入到一場較大範圍的戰爭,並且突顯聯合國最大的維
和行動的全面無效。瓊斯說,近些年聯合國安理會接手了很多非常難辦的問題。現在,安理會面對的是中東,伊朗,蘇丹,朝鮮這些非常,非常棘手的問題。所以聯
合國的行動看似沒有以前那麼大的影響力也不足為奇。美國和歐洲在聯合國的影響在減弱。而中國,印度,巴西和其它正在崛起的國家還沒有運用他們在聯合國的新
興影響力來推動聯合國行動。聯合國目前也被卡在與當今世界政治相同的轉型中:在處於主導的美國勢力和新興的行動聯盟當中。
針對奧巴馬政府領導下的美國在聯合國地位,瓊斯分析說,美國的表現有超人預料的連貫性--部分原因是因為布希政府在第二次任期時重返聯合國,發現單邊
主義的局限性。美國過去是,現在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很大程度上在聯合國影響最大的國家。
聯合國所做的事大部分是由安理會或代理機構決定,美國是安理會一個主導角色,在聯合國代理機構中,美國也擔有主要經濟角色和深入影響力。在選擇由誰擔任聯
合國高級官員的工作上,美國也扮演重要角色。——在老布希時期,柯林頓時期,小布希時期和奧巴馬執政時期,這些都是如此。最大不同在於奧巴馬重視聯合國及
國際接觸,但他的重心焦點還是在內政,而非聯合國。
和小布希政府所不同的是,奧巴馬政府在聯合國和印度鑄造了良好關係——這對於使77國集團一體化分解有重要作用;奧巴馬政府同非洲國家建立了傑出關係
——這對於贏得投票很重要;奧巴馬政府也同聯合國秘書處建立了良好關係——這對影響聯合國在政治和和平進程上的決策很重要。美國駐聯合國代表賴斯
(Susan Rice)在這些成績上功不可沒。
瓊斯肯定了聯合國的正面意義。今年聯大允許伊朗,朝鮮,蘇丹,辛巴威等國極其專制君主出席大會並給予他們發言平台。瓊斯表示,這些國家不得不站到全
世界面前來維護自己的政策。去年內賈德在聯大的荒唐責罵——很難想象有任何其它事情能夠像這件事一樣再更嚴重地損害(其它國家)對伊朗的支持。對(委內瑞
拉總統)查韋斯來說也一樣。對聯合國來說部分意義在於所有國家都要在,不論好壞。我們可以有個小的組織,只有那些作風正派的政府--但那樣便不會有太多意
義。重點在於美國,歐洲等其它國家是不是能給那六十七十個不是美國或任何其它國家同盟的搖擺不定的政府提供有力的論證——證明為什麼他們應該支持孤立伊
朗,朝鮮,蘇丹等國。從這一方面上來說這屆聯合國政府做得比上一屆好。
去年一位挪威外交官在一個被泄露的備忘錄上有指出在賴斯和柯林頓圈子裡的人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評價負面,瓊斯針對此事回應說,在政府內部有不同意
見。有些人認為潘基文很有用,有些人則認為潘無用卻有適應力。而不幸的是,「無用卻有適應力」便足以讓美國忽視潘的弱點而繼續支持潘的下一屆連任。
專家:聯合國未來取決於中美共識
美國智庫專家22日在布魯金斯學會舉辦的網路會議上表示,5年後的聯合國要看美國與中國是否達成共識,美國如果同時能夠協助印度與巴西在聯合國內找到新的
定位,那聯合國在主要安全事務方面將是一個主要的合作平台。如果無法達到,聯合國將失去效益,各強權將進入論爭與敵對狀態。
美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聯合國問題專家、紐約大學國際合作中心(Center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t
New York University)主任、政治系副教授瓊斯(Bruce
Jones)表示,自從哥本哈根大會以來,聯合國在氣候變化方面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但事實上,氣候方面的主要進展不會來自聯合國,而且只有當美國,中國,
印度,巴西,歐洲,以及日本能夠達成訂協議后,才能在聯合國看到真正的發展。歐洲國家在安理會代表過剩,而印度和巴西無代表。只有中國是個例外——戰後聯
合國授予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會這一決定是一個幸運的遠見。這意味著世界秩序中最緊張的改變-中國的崛起-這也已經反映在聯合國。但是對其它國家來說,還需
要做很多調整工作去反應當今的世界秩序。
談及中美在聯合國的關係,瓊斯指出,奧巴馬政府加強了同印度,非洲,以及中國的合作。去年主要的例外是巴西和土耳其——因為伊朗問題,美國在處理和這
兩個國家的關係上失敗了(兩國當下是聯合國安理會臨時理事國)。伊朗仍然被證實是導致美國和其它新興強權之間關係被腐蝕的危機。但到目前為止,奧巴馬政府
已經通過加強和俄羅斯,中國等國的合作這一方式對付了這一事件。
美國需要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對自己的投票支持,才能夠在重大議題上取得進展。此前美國負責對朝鮮和伊朗制裁事宜的協調官埃因霍恩(Robert Einhorn)就曾指出,制裁朝鮮效果取決於中國。而此前美國在實施對伊朗的制裁時,也曾遭遇來自中國的層層阻力。
過去兩年聯合國最大的變化之一便是77國集團(G77)一體性的損壞。這是由於中國,印度,巴西加入二十國集團(G20)后所追求的利益已經和77國
集團中其它貧窮國家有了巨大鴻溝。瓊斯認為,聯合國最大的問題是安理會,以及77國集團+中國。安理會方面,歐洲代表過剩,現在的常任理事國專註於他們既
定的利益。77國集團+中國緊緊抓住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二分論——這給氣候變化協商和其它發展中問題上都帶來負面影響。
對於朝鮮可能出現的領導人權利交接,瓊斯表示,聯合國基本上不會對主權國家內部的領導權利更換有反應。朝鮮仍然是一個主權國家。安理會也不一定會為朝
鮮的潛在危機開始準備嘛。聯合國最大的弱點是由於它是一個集體組織,在為危機的預先準備方面做不了什麼,最多只能是有反應。朝鮮危機是很真實且很可能發生
的。可靠情況甚至是美國不得不訴諸使用核武器來阻止朝鮮對韓國的襲擊-而那即便短暫,也將是具有毀滅性的。瓊斯說:「我很擔心這一點。」
對於中國的經濟增長,瓊斯向記者表示,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在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達標中占最大份額。其它國家例如衣索比亞也是最新的成功發展例子。但「發展計劃」若要實現,需要的是中止爭端,建立穩定政權和向國際貿易開放,而不是依賴於發展援助。
談及中日美關係及當下進行的中日釣魚島爭論,瓊斯對記者說,未來幾年會看到更多這類強權及崛起中的強權之間的領土紛爭會發展至外交爭端的情況。美國的
問題是是否直接介入還是尋求多邊多國的方式來處理危機。針對24日奧巴馬將不顧北京警告勿插手南海事件,仍和東盟十國領導人會面呼籲和平解決南海一事,瓊
斯向記者表示,美國除了接觸沒有其它選擇,南海問題或許是亞洲一個區域問題,但是亞洲是全球一個重要區域。中國希望在東盟及亞洲安全事務上延伸影響力,但
是這將會遇到很多阻力-來自日本(看他們正在進行的爭端),韓國,澳大利亞,以及美國。
作為在聯合國有主導地位的美國,和在聯合國有「位居第二」影響力的中國,若在重大議題上無法達成共識,則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將被削弱。未來聯合國是合作還是爭論,取決於美國如何處理中美關係,以及中美是否能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