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感知一隻蝴蝶停留(圖)
美國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造皮膚」能清晰地感知一隻蝴蝶停在其表面所造成的「觸覺」。
超靈敏「人造皮膚」問世
能清晰感知一隻蝴蝶在其表面的停留 與真正人體組織的結合尚待研究
據新華社電 一隻蒼蠅停在你的臉上,輕微的觸感使你馬上察覺到了它。怎樣使機器人或人造肢體的「皮膚」也擁有這樣的靈敏度?美國科學家在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製出能感知微小壓力的人造皮膚。
華裔科學家領導
斯坦福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兩個研究小組分別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誌上發表論文,報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新研製出的兩種材料都能感知1千帕斯卡以下的壓強變化,與握筆或敲鍵盤等日常動作的力道相似。以往的材料達不到這樣的靈敏度。
斯坦福大學華裔科學家鮑哲楠領導的研究小組說,他們使用一種稱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彈性物質研製出人造皮膚,實際測試表明這種材料能清晰地感知一隻蒼蠅或蝴蝶停留在其表面所造成的「觸覺」,而且作出感應的速度非常快。
與人體兼容性待研究
鮑哲楠的研究小組希望在此基礎上研製拉伸性更好的人造皮膚,以適應醫用需求,預期在今年年底之前就能拿出樣品。不過,研究人員表示,要使人造皮膚具備「生物兼容」能力,即能夠與真正的人體組織結合,還是一個有待長期研究的課題。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使用另一種方法,將半導體納米線製成網格,嵌在有彈性的壓感橡膠中,製成能夠彎曲的壓力感測裝置,這種人造皮膚即使彎曲成U形仍能發揮作用。
發表在同期雜誌上的一篇評論文章對這兩項成果給予高度評價。文章說,鮑哲楠小組的人造皮膚在敏感程度方面特別突出,加州大學小組的人造皮膚則以柔韌性見長,或許將來會出現結合上述優點的材料。
假肢使用者的福音
有了靈敏的「觸覺」,未來的假肢就能夠更像病人本來的肢體,機器人則可以做一些非常細緻的動作——比如清洗精緻的瓷碗而不把它們捏壞或摔碎。
但也有專家提出,人造皮膚要具備與天然皮膚相同的功能,還有一些重要障礙必須克服,包括怎樣感知來自平行方向的「剪力」,比如輕撓皮膚所產生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