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建在地下管道之上的世界:紐約人腳下的生命

作者:TCM  於 2010-8-24 08: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6評論

關鍵詞:




  


  三年前當我還在曼哈頓工作的時候,每天下班之後的消遣就是沿著第五大道走路回住所。雖然遠不如中央公園裡那麼清靜,但跟地鐵比起來,第五大道上的空氣和人流都還算是可以忍受的。一路上有許多的櫥窗可看,當然也少不了紐約的另一個標誌性街景——冒著蒸汽的沙井。

  即使在炎炎夏日,紐約街頭的沙井蓋中也會時不時噴出些白霧狀的蒸汽。自從1882年紐約建立起集中蒸汽供暖系統以來,地下蒸汽管道泄漏早已經是司空見 慣的事情了。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小的泄漏並不會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但2007年7月18日在中央火車站附近發生的蒸汽管道爆炸事件卻讓紐約人的神經又 緊張了一回。

  當天一場暴雨帶來的雨水流入地下接觸到高溫管道,致使管道內的蒸汽遇冷收縮,最終造成管道破裂爆炸。巨大的壓力使蒸汽混雜著泥土和飛塵衝上數百米的空 中,持續噴發了至少兩個小時。一位老人在逃離現場時不幸心臟病發作身亡,還有一輛拖車被氣浪拋離地面4米,車中兩名乘客受重傷。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 3000萬美元。

  儘管如此,蒸汽管道還不算是最讓人擔心的。紐約每年發生的蒸汽管道爆炸事件不超過1起,大部分的事件也沒有危及到居民的生命安全。相對而言,運輸危險 液體和天然氣的地下管道才更令人警惕,即使是輕微的泄漏都可能招致非常嚴重的後果。2009年4月在紐約皇後區發生的一起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就摧毀了1棟 房屋,並導致1人死亡。

  據美國管道與危險物品安全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從2000至2009年間,紐約州共發生43起嚴重的管道爆炸事件,造成13人死亡。全美國的事故數量則達到5626起,死亡人數365人。而這些還是在一個比較完善的法制管理體系下發生的。

  所有籌備修建的天然氣管道都必須先經過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的審批。成立於1977年的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是一個獨立的監管機構,除了聯邦法院之外,即 使是總統和國會也沒有權力複審他們的決議。在《2005能源政策法案》中,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被賦予核准州際天然氣設施,包括管道,儲存和天然氣液化等的 選址和廢棄職能。

  在批准一項天然氣管道項目之前,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通常都會召開聽證會,一方面聽取項目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另一方面也為有關管道對環境及公眾健康影響的研究收集證據。

  近日,在新澤西州的澤西市就舉行了一個這樣的聽證會。一家能源公司計劃修建一條從斯塔滕島經澤西市至曼哈頓的天然氣運輸管道。300多名居民以及一些 當地官員都出席了會議,表達了對管道安全的擔憂並提出了反對意見。澤西市長希利(Jerramiah Healy)在發言中表示,「這麼大規模的一條管道會讓任何私人投資方卻步。這也不是錢的問題。它事關安全—我們被推選的原因。保護我們的市民,才是我們 關注的焦點。」1994年發生在新澤西州另一個城市愛迪生的天然氣管道爆炸和火災事故至今仍然讓新澤西居民心有餘悸。那次事故讓100多人一夜之間變得無 家可歸。

  另一起嚴重事故則直接促成了美國政府管道安全機構的建立。1965年3月路易斯安那州的一段天然氣管道爆炸造成17人死亡。這起事故驚動了當時的約翰 遜總統,管道安全機構一事也隨即被提上國會議程。1968年,隸屬於美國運輸部的管道安全局成立。同年,國會通過了《1968天然氣管道安全法 案》(Natural Gas Pipeline Safety Act of 1968)。歷經多次修訂之後,形成了現在的《2006管道檢測、保護、實施及安全法案》(Pipeline Inspection, Protection, Enforcement, and Safety Act of 2006)。

  除了聯邦立法之外,美國各個州以及當地的監管部門為了保障輸氣管道的安全還制定了許多更加細緻的法規條例。這些規定涉及到了輸氣管道的設計、運作和維 修等各個方面的細節。不僅管道運營商們會受到各種行業安全標準的約束,連天然氣用戶要也需遵守的規範。例如,如果居民家中的燃氣鍋爐需要更換,必須通過持 有相關證書的修理人員來操作,否則就是違法行為。

  聯邦法案中還建立了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通知系統「One-call Notification system」。根據這項法規,任何參與拆遷、挖掘和建築施工的個人或者機構必須在工程實施之前(紐約州的規定是2至10天),通過這個系統去獲取目標區 域的相關地下管道信息,並依照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施工。另一方面,管道管理機構在受到請求之後,必須及時提供合理準確的管道位置信息。任何一方在不遵循這些 規定的情況下導致管道受損,並進而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時,都將受到民事處罰。

  伴隨著管道安全相關法案的實施,一些相關組織開始承擔起這種中介作用,協助管道管理機構與施工個人或團體之間的信息溝通。其中包括「Call before you dig」,「Digger』s Hotline」和「One-call」等服務。2007年5月,Common Ground Alliance機構發起了一項運動,促成了811號碼成為全美國通用的信息電話。

  美國管道與危險物品安全管理局的數據證明,這種通知系統明顯減少了施工挖掘造成的管道事故。1990年的253起事故中,有74起事故與挖掘有關。之後每年呈下降趨勢,到了2009年,265起事故中只有36起是挖掘造成的。

  2007年的曼哈頓蒸汽管道爆炸事件還引起附近區域的電話和網路中斷,並對電力供應造成了一些影響,因為所有這些線路都被鋪設在地面與蒸汽管道之間。 但在1888年前的紐約,只有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電力公司把所有電纜埋在地下(愛迪生還為此發明了將焦油塗在電纜上用以防潮的辦法)。其他像貝爾、西聯以及東河電力照明公司等仍然使用電 線桿這種傳統方式來架設線路。

  1888年,一場百年一遇的暴風雪襲擊了紐約。許多電線桿被暴風雪壓垮,紐約與外界的聯繫被完全中斷。因為那些通信與照明公司此前拒絕接受紐約市政府 要求將所有電纜轉入地下的政令,時任紐約市長格蘭特(Hugh P.Grant)甚至威脅要親手把這些電線桿砍倒。一年之後,西聯線路維修員菲克斯(John Feeks)觸電身亡帶來的巨大公眾反響最終推動了這一變革。

  今天的曼哈頓路面下埋藏著維繫這個繁華大都市的通信、網路、水電以及交通等設施。第五大道兩旁高聳的摩天大樓也許為它贏得了世界之都的聲譽,但對紐約客來說,這個城市真正的生命之源卻在他們腳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綠綠的地 2010-8-24 08:21
學習了。
回復 fanlaifuqu 2010-8-24 08:46
受教育了。
回復 xinsheng 2010-8-24 10:51
學習了。
回復 Djogchen 2010-8-24 11:59
很有教育意義
回復 同往錫安 2010-8-24 13:41
謝謝分享~
回復 茉莉清茶Jasmine 2010-8-24 19:28
嗯,真學到不少。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6: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