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空巢孤獨終老zt

作者:TCM  於 2010-6-18 00: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3評論

關鍵詞:


  


  在北京朝陽區水碓子小區,60多歲的張大爺每天都去坐公共汽車,從始發站坐到最末一站,再坐回來,以此排解寂寞。

  70多歲的史阿姨每天和老伴分頭在小區里散步,不到吃飯、睡覺的時間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公園,望著滿園景色發獃。「家裡也冷清,老伴耳聾,也就和保姆說說話。」史阿姨有6個孩子,但只有在周末時會過來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們。」

  這兩位老人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裡卻充斥著孤獨寂寞。中國文明網聯合多家網站正在開展的一項調查表明,64.7%的被調查者認為空巢老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

  空巢老人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在我國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佔了一半。誰來照顧他們的生活、撫慰他們的心靈?

  北京市西城區招聘了21名為老服務巡視員,起初目的是每天看看老人有什麼需求,然後聯繫相關部門幫忙解決。時間長了,空巢老人接受了巡視員,把他們當 作親人一樣看待,他們的主要任務變成陪老人聊天。做了兩年半巡視員的吳家偉說:「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一般陌生人都沒法和他們溝通,這些老 人很少與人交流。現在每天都盼著我來解解悶。」

  隨著家庭結構小型化格局基本形成,4—2—1時代(4個老人、2個中年人和1個小孩)正式到來,獨生子女往往無力兼顧事業和多位老人,家庭的養老功能正在逐步減弱。

  全國老齡辦2008年發布的《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指出,今後空巢現象將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將明顯延長。與發達國家獨居及夫婦空巢戶高達70%—80%的比例相比,我國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續增加的趨勢將是不可逆轉的。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指出:「空巢老人的主要問題是"空心"。對於城市、農村較富裕地區的老人來說,他們最主要的需求是精神慰藉服務。」他說,所有 老人都需要精神慰藉,空巢老人可能更加明顯一點。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應該由政府、社會、家庭來共同解決,不是哪一種單獨的力量能解決的。

  空巢老人面臨三大挑戰

  政府應鼓勵子女和老人就近居住


  養老問題是社會關注的話題,今年被列入全國人大12個重點提案,也是涉及代表人數最多的提案。

  吳玉韶指出,不斷增多的 空巢老人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生活保障。主要是經濟方面,尤其是農村地區老人的養老問題將是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任務,目前的新農保水平還太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城市空 巢老人將不再是貶義詞,而是意味著有房、有獨立經濟能力、有單獨的生活空間、生活質量更高,這部分人的經濟保障不是問題。因此在這方面,我們更應該關注廣 大農村的空巢老人。

  二是日常照料服務。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服務,這是當前應對老齡化的核心問題。目前的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比如養老護理員,全國只有2萬多人,而實際需求接近千萬。

  三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務員,專業的心理從業人員較少。

  我國已明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輔助的養老模式。毫無疑問,子女是照顧空巢老人的第一責任人。據悉,《遼寧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首次將對老人的精神慰藉作為子女的一項義務寫入地方法規。

  調查顯示,75.3%的人都想跟父母住在一起,但是69.4%的人由於經濟原因(如住房壓力大),無法實現想法。

  吳玉韶建議:「政府應該鼓勵子女和老人就近居住,在給老人購房的首付、契稅、貸款方面給予優惠,倡導子女關愛老人的良好社會風氣 。」據悉,全國老齡辦決定,從今年起,將每年重陽節所在的月份定為「敬老月」。

  老人的養老觀亟待改變

  培養興趣愛好,生活才不空虛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核心城區的老人中,空巢率達到70%。

  「我們最大的困難不在於經費問題,而在於老年人的觀念有待改進,很多為老服務無法推進。」北京市西城區民政局副局長朱建民說。

  朱建民介紹,西城區老年人共有16.6萬人,佔總人口的20.4%。而這個數字僅僅是戶籍人口,還沒有包括很多外來的老年人。為更好地服務龐大的老齡人群,西城區民政局實行了生活照料服務、巡視員對接服務、心理熱線及諮詢室服務、文化養老服務等。

  在北京什剎海一條衚衕的盡頭,68歲的吳占福拿著兩個飯盒從一間低矮的平房出來,走到社區的配餐點,刷卡打飯,一葷一素一粥一飯一酸奶。「多虧社區給 我們辦了養老助老卡,每個月有200元,已經非常好了。」每天,吳占福和90多歲的母親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散步,從來也不去活動中心參加文化活動。

  什剎海社區服務中心主任梁華說,像吳占福這樣辦養老助老卡的老人有2700多人,社區給他們發補貼,為他們聯繫了配餐、修車、修鞋、賣菜、家政等各種 服務,在社區建立了文化活動中心,在郊區聯繫了種菜的地方,讓老人有事干,還能鍛煉身體。從這些老人中,又發展了一些精神慰藉志願人員,陪其他老人聊天、 溝通交流、學電腦等。此外,社區還有專門的心理救助人員。

  梁華說:「物質生活應該沒問題了,主要還是精神生活不夠豐富,很多老人感受不到老年生活的意義。」

  吳玉韶認為:「改變養老觀念,應從年輕時候就開始準備,不僅包括物質上的準備,還包括心理等各方面的準備。最好是從年輕時就培養興趣愛好,老的時候生活才不空虛。」

  發稿前,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公園碰見了一群放風箏的老人,個個身體硬朗、精神飽滿,放風箏時還能跑起來。其中一位從738工廠退休的劉大爺說,自從退休他就每天到朝陽公園放風箏,已經10年了。除了放風箏,平時還練太極拳,也養些花花草草,生活過得很豐富。

  「人老心不老,生活才不悶,也不用兒女操心。」劉大爺說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0-6-18 01:10
或許唱高調了,但國際歌早就指出:全靠自己救自己!
回復 TCM 2010-6-18 01:19
fanlaifuqu: 或許唱高調了,但國際歌早就指出:全靠自己救自己!
自救
回復 caro 2010-6-18 06:04
教他們學上網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1 17: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