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 (Carnation,Clove Pink,學名Dianthus caryophyllus),為石竹科 (Pink
family,Caryophyllaceae),石竹屬 (Genus
Dianthus)。可能原產於地中海地區,但經過約兩千年的人工栽培,確實原產地已不易查證。它是草本的多年生植物,可長至約 80
公分高。花通常是亮麗的粉紅 (紫) 色,但栽培種卻有紅、白、黃、綠色;更有利用基因改變而來的藍紫 (Blue-mauve) 花色 (品種叫
「Moondust」)。康乃馨是西班牙的國花,也是美國俄亥俄州的州花。康乃馨喜愛排水良好、全日照、中性至稍為鹼性的土壤。
英文
「Carnation」 這名字的由來,有些學者以為是從 「Coronation」 (加冕) 或 「Corone」
(花冠)這字演變而來,因為古希臘人常以康乃馨來做慶典的花冠;也有人認為它由拉丁文 「caro」 (Flesh),即指康乃馨花的顏色,或是
「incarnatio」 (Incarnation),即神靈的化為肉身
(基督之化為人)。至於康乃馨的紅、白、黃、綠等顏色,則見人見智,各有其代表性,比如紅色是『我欽慕你』、『為你心痛』等代表愛、多情、及尊敬;白色則
為送給女性、代表熱情的愛及好運的禮物,特指她有天真無瑕、甜蜜可愛、及純情的內涵;粉紅則是『永遠記得你』,有著快樂、及感謝的懷念;黃色有著你讓我失
望的意味;綠色則用來慶祝愛爾蘭的聖派翠克日 (St. Patrick's Day) 等等,不一而足。
提到康乃馨,特別是五月初的時
節,大家就會聯想到母親節,因為康乃馨常是用來送給母親或紀念母親的花卉。縱使慶祝的日子可能不同,目前全世界有 46
個國家慶祝母親節。大都數的國家都以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但也有少數國家,包括台灣、奧地利、香港、荷蘭、匈牙利、葡萄牙、南非、及西班牙,
在五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慶祝這節日;其他也有在二月、三月、十一月、或十二月慶祝的國家。
其實母親節早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就已存在。古希臘
人把每年春季的慶典,奉獻給代表母系的女神,且借這慶典來致敬希臘神話里的『諸神之母』」Rhea」。而古羅馬人每年春季的慶典,叫做
Hilaria,則是用來敬拜當時人們崇奉的『大神母』」Cybele」。初代基督徒以四旬齋節 (Lent)
的第四個禮拜日,來紀念耶穌基督的母親聖母瑪利亞;1600
年代,英國人則把這個節慶日的慶祝對像包括所有的母親,而叫『母親的禮拜日』(Mothering
Sunday)。禮拜時,先向聖母瑪利亞禱告后,孩子們便拿禮物及花束送給母親。
這個慶祝『母親的禮拜日』習俗,在 19
世紀時已逐漸消失。1870 年代,美國的Julia Ward Howe 為了鼓吹和平,反對戰爭,她寫了一首有名的『母親節宣言』(Mothers
Day Proclamation),在
Boston發起以六月第二個禮拜天為『母親和平日』,希望官方能採用這天來紀念母親節,但沒被接受。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士兵又把這個節日『帶』
了回來,加上生意人為了生意的炒作,這節日的慶祝,才又『復甦』起來。不過在這以前,還得靠一位叫做 Anna Jarvis
女士的創意和努力,美國才正式有『母親節』這節日的存在,不過它是訂在五月,而非 Julia Howe 所推廣的六月。
1908 年
5 月 10 日『母親的禮拜日』,Anna Jarvis 送了 500 朵她母親生前最喜歡的白色康乃馨到Grafton, West
Virginia 的Andrews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來紀念她的母親。依據 Anna Jarvis
的說辭,白色康乃馨正可代表母親純凈至高的愛。以後 Anna
Jarvis及一些她的支持者,一齊寫信給一些高階層的人士,遊說成立一個正式的母親節紀念日。1911 年 5 月 8 日,美國威邇遜總統
(Woodrow Wilson) 簽署了一份上下兩議院共同決議案 (Joint
Resolution),宣布每年五月的第二個禮拜日為母親節。此後幾年 ,Janna Jarvis
在母親節總共贈送了上萬朵的康乃馨到教堂去。逐漸的,人們開始用康乃馨做為母親節贈送的禮物,而 Anna Jarvis 則被尊稱為 「Mother
of Mother's Day」。
也許是由於 Anna Jarvis 開始在母親節贈送她母親生前最喜歡的白色康乃馨,所以目前的習俗是佩帶白色康乃馨來紀念已去世的母親,而紅色者,則用來致敬仍然健在的母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