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又到一年母親節。在這個感恩母愛的節日里,人們紛紛以各種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濃濃親情。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年青一代求學或工作在外,與「空巢」老人相隔兩地,「常回家看看」成為一種無奈與期盼。常
懷感恩之心,關愛母親更需情感陪伴。
「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一曲《常回家看看》,讓萬千兒女淚花四溢。
在我國這個重視孝道的國家,近年來母親節越來越受到重視。由於距離遠和工作繁忙,無法「常回家看看」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無奈。
很多年輕人在孝敬母親時,感情多但時間少,想法多但方法少,有時顯得「有心無力」。但是母親們卻能夠理解孩子的苦衷,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隨著「80后」開始邁向「人生的三字頭」,他們開始擔當起更多的社會角色,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在這個母親節里,已為人母的「80后」們對「母親」這個詞有了更深的感悟。伴隨著角色的轉變,越來越多的「80后」們從父母的「嬌嬌女」轉變為成熟的女性、母親。因為每天睜開眼就是想孩子。孩子幾點睡自己幾點睡,打開電腦會不自覺地去學習和關注育兒知識;回到單位,遇到有孩子的同事就請教怎麼帶孩子,怎麼選擇
幼兒園……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了理想和事業,不得不在外打拚,社會人作為兒女的角色與職業的角色相互衝突。兒女們為了事業遠離母親,不能陪伴在年老父母的身邊,這種角色矛盾越來越普遍、加重。
時下每當母親節,人們都習慣於購買鮮花、禮品等向母親表達感恩之情,但這種「模式化」「簡單化」的表達方式,無法代替面對面的親情交流。
孝親是我國傳統道德的基石,孝順賦予自己生命、哺育自己長大的父母,是每個子女的本分,而父母最需要來自子女的感情陪伴。子女應多跟父母進行心靈上的溝通,用增進交流拉近空間上的距離,家庭和睦了,整個社會自然和諧了。
其實父母不需要兒女給他們榮華富貴,全家人健康快樂是最珍貴的。親情的表達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一個電
話、一句問候、一封家書,都是母親最欣慰的禮物。隨著現代通訊工具的普及和快捷交通運輸方式的發展,即使遠隔重洋也能夠將子女的一份愛心向母親表達到。
母親節只是一個「符號」,為子女向母親表達關愛之心提供了一個平台。子女應常懷感恩之心,多做
平時力所能及之事,不在於有沒有給母親買禮物,買的東西多或者少、貴重或者便宜,關鍵在於把孝心放在每一天。同時,教育年幼的子女從小孝敬父母,讓這一傳
統美德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