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上海在1983 - 震撼記

作者:樂倫  於 2013-3-1 03: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魔都紀行|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31評論

關鍵詞:上海

(一)過關

1983年底,我由美國乘坐Air China到上海,這是我第一次回到我的出生地。飛機在夜裡降落在虹橋機場,我提著行李走出機門,冷風刮面。我隨著其他乘客,走下樓梯,往遠處航站樓走去。兩邊站著荷槍(實彈)的解放軍,個個穿著綠色棉服冬大衣,頭戴栽絨帽,三步一個,一直排到航站樓門口。記憶里,地上濕乎乎的,反照出點點晶瑩的燈光。

「這就是共產國家。」我心裡想。

航站樓高大寬敞的大廳里,並沒有暖和多少,只是沒有了刺骨的寒風。我順利通過了邊防檢查站,碰上了海關。一個海關人員發現我行李箱有兩版郵票,就叫了另一個海關來,兩個人一張一張的查看。這兩版郵票,是我在休斯頓的郵票店裡廉價買的,裡面有幾百張郵票,帶給我好集郵的小叔。這兩個海竟關不耐其煩的挑揀出凡是有裸體女人的世界名畫郵票,對我說:

「這個不可以帶的。」

我心裡想,跟他們爭辯也沒用,就點頭稱是,讓他們把那些郵票沒收。後來我才知道,原來1983年,中共正在搞「清除精神污染」,這些含裸體女人的世界名畫郵票,被認為是「黃色污染」。當時那一套極左的手段差不多都搬出來了,人們以為又要來一次文化大革命。這時胡耀邦做了很多工作,使這場清污運動,只搞了二十七天就勉強收場了

胡耀邦提出劃清幾個具體的界限,其中一個是:

第六:對繪畫、雕塑,不能禁止表現人體美的作品。考慮到中國民族 慣,可以採取逐步開放的政策,原則上不能禁止

我有眼看著其他乘客都走的差不多了,心裡也焦急。沒想到檢查完郵票以後,又要我為兩個「隨身聽」 繳稅,還非要用人民幣外匯卷不可。當時我身上只有美金,就叫我到僅有的幾家商店去兌換,可是太晚了,商店都關門了。這邊就是不肯收美金,又要我去找兌換。我正在折騰著,一個像似海關領導的,拍了我一下,把那些沒收了的郵票閃電似的還給我,一面說:「趕快收起來。」

後來,看我實在沒辦法兌換人民幣外匯卷,一個海關才通融我用美金,為那兩個「隨身聽」繳稅了。

(二)夜上海

從虹橋機場坐計程車到虹口區還算蠻長的一段路。一路上都黑漆漆的,好像沒有路燈;來往的汽車也都不打車燈,只有在快要交錯的時候,打一下大燈。整個上海在夜裡都是一片漆黑,為的是節省能源。

想起了周璇唱的「夜上海」,那首在1946年電影《長相思里的插曲: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
華燈起,樂聲響,歌舞升平。。。。」

1983年的夜上海,不是一個不夜城,沒有花燈,樂聲,沒有歌舞昇平,這個城市沉睡了34年。以後,當它開始變化時,卻是那麼的驚天動地。

後來晚上逛街時,常常看到黑暗中有情侶摟抱在一起。當時上海房荒,家裡太小,沒地方,那些黑暗的小巷,也是談情說愛的好地方。

(三)崑山路

上海,我回來了,我是來尋根的。

我走在崑山路上。我媽告訴我,我出生的地方是崑山路,她買菜的地方是三角地菜場。巧的是,我老婆以前就住崑山路與乍浦路東南角的浦西公寓(披亞斯公寓)她家買菜的地方也是三角地菜場。

崑山路是虹口區一條東西走向的小路,和海寧路平行,東起四川北路,西止於吳淞路,與乍浦路、百官街和西街交匯,這條路總長不過幾百米。

這條小路雖小,卻也有一些特色。它有一個迷你公園,叫崑山花園,只有2900平米,現在很多小區里的花園都比這個大得多。這個公園那時大概叫虹口公園,因為四川北路那邊的公園要叫虹口公園,所以更名崑山公園。 (現在虹口公園也不叫虹口公園了,叫魯迅公園。)現在的崑山公園裡成天聚集著愛鳥的市民,當時是否也有居民在此遛鳥呢?我想我媽可能會抱著我在此公園遛一圈吧。

南邊離蘇州河不遠,是一幢三層帶部分四樓的連接式紅磚洋房。1933年春天,丁玲就住在這幢房子的 7號四樓上。

崑山路上的房子,主色調是磚紅色和灰色,虹口區的很多老建築 似乎都是這樣的色彩和風格,兩邊的樓房大多不超過三層,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我媽說當時他們住在樓上,樓下住有吳曦谷一家兩口。我老爸當時由國外經商回來,有點富裕,這對吳曦谷夫婦對他很諂媚,卻冷落我媽和我哥,還常常在背後向我爸說他們的壞話,確實小人兩個。

1948年,我出生以後,我老爸又到美國經商。後來我舅舅把我奶奶從老家煙台送來上海,我舅舅和奶奶就跟我們住在一塊兒,一直到上海淪陷(解放),我們都逃到台灣,再也沒回老家。

崑山路上還有一個頗有名氣的地方,就是景靈堂(原名景林堂),是一座有名的基督教堂,在崑山路135號(坐南朝北)。他有名的是,192712月,蔣介石和宋美齡在這個教堂舉行婚禮。

我媽和我大哥在景靈堂前面照過一張相。

文革時期,景林堂被關閉了,教堂內部遭到破壞。1980年才恢復使用,後來改名為景靈堂。

我在1983年的聖誕節,和老婆去參加聚會。教堂里人滿滿的,我們坐在最後面的位置。我很高興那個牧師講的道,就和我在國外聽的一樣。

1922年,在建造新教堂的同時,在其南面的空地上建造一座5層公寓——景林廬,供攜眷來滬的監理會傳教士們住宿。這座公寓力求在有限的建築面積中爭取更多的使用面積,這一理念對以後上海住宅的變化和發展起過一定作用。這座公寓還是最早出現在虹口的五層建築。

1911年,景林堂開始附設小學,名為景林小學。1952年,景林小學被政府接管后,改名為崑山路小學。我想我大哥在19461948年時,就讀過這個景林小學。

(四)三角地菜場

1983年的這個三角地菜場,是一棟醜陋的水泥建築,像個碉堡一樣。我在網上搜到過去的的照片,都比這個建築好看。過去的三角地菜場可熱鬧了,我在網上收集到一篇由作家林微音寫的《虹口小菜場》,寫出當年菜場的熱鬧和繁榮:

蔬菜的種類是最複雜的,只就蘿蔔一項說,就有紅的、黃的、白的、綠的、藍的、紫的等顏 色不一的種類。葷腥同樣豐富,有雞鴨豬牛魚羊,還有野雞野鴨等野味。豆製品不僅有中國的豆腐和百葉,還有用綠紙一塊塊包起來的日本豆腐。菜場里還多 種經營,賣中國麵包、俄羅斯麵包,還有雜貨,還有鮮花…… 菜場的顧客中以中國人居多,還有西洋的主婦和日本的廚女;顧客的主力是個人,當然還有萬國商團這樣的團購大戶。作家寫到了在三樓用餐的人:他的籃和 他的秤擱在他所坐的長登的一端,而在他的前面是四兩五加皮和一碟炒年糕,這既可作為下酒的菜,又是一天的最早的,而且是最舒適的一餐。在他剛才起身的時候,也許他抱怨過人生的無味,那樣天還沒有亮就起身,可是到了這時,他又會覺得人生不是全然沒有意義的。」

我媽當時去賣菜的三角地菜場,大概還是像上述的那麼熱鬧。1983年,大陸還得用糧票買食物,雖然也有自由市場了,但是還是不多的,所以大概那個三角地菜場也不復解放前那麼熱鬧。

本來我還以為到了大陸還要使用路票,問起來大家都笑了,說路票早就不用了。後來我回到美國,還有朋友問我大陸還用不用路票。可見那時我們對大陸太不了解了,國民黨的宣傳還深植人心。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1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3-3-1 03:23
熟悉的地方。
回復 青蓮。 2013-3-1 03:55
評論同上!
回復 白露為霜 2013-3-1 04:11
70年代末有家報紙登出「短臂的維納斯」的照片,模糊不清,還引起媒體激辯。
回復 卉櫻果 2013-3-1 05:11
是原創嗎?
回復 大刀槍 2013-3-1 08:09
希望作者寫的是故事而已.否則指名罵姓說別人夫婦的有點過了.----不過也可以看出作者小雞肚腸.
回復 yulinw 2013-3-1 09:01
   是您自己么~~
回復 meistersinger 2013-3-1 09:29
白露為霜: 70年代末有家報紙登出「短臂的維納斯」的照片,模糊不清,還引起媒體激辯。
是不是要給她做件坎肩兒
回復 隨意隨緣 2013-3-1 09:34
原創還是小說?怎麼聽起來很像故事?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3-1 10:02
83年,您還年輕。
回復 jinren 2013-3-1 10:11
謝謝分享。很好的懷舊故事,正在追看您別的1983系列。請繼續寫,京人我愛看。

咱一邊讀著,腦海泛起的是1983年的北京,有空時咱也來侃上幾段。
回復 jinren 2013-3-1 10:13
大刀槍: 希望作者寫的是故事而已.否則指名罵姓說別人夫婦的有點過了.----不過也可以看出作者小雞肚腸.
作者怎麼個「指名罵姓」了?

作者在這篇寫了什麼讓您感覺到「小雞肚腸」了?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3-3-1 11:18
"從虹橋機塲.....一路黒潻潻的..."-------本人八零年回去亦是這様.
國際飯店內播放一九四零年音樂
回復 yuandao 2013-3-1 11:27
這種事寫不完的~
那時候外賓只能夠用外匯券!
那一年只有延安賓館在晚上7點到8點供應熱水洗澡!
那幾年一般百姓們買雞蛋都要在凌晨排隊還有限制買幾個!
回復 shanren 2013-3-1 11:33
LZ知足吧!1983 年已經不錯了,只是爭辯「裸體女人是否都屬於黃色」,這種辯論已經是「進步」的了。70年代末,大陸報紙還在爭辯「貝多芬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的「原則性問題」呢!後來有人說「列寧很喜歡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所以貝應該算進步作曲家「,卻不料反對派說」列寧的下半句說的是『。。。但這玩意兒不能多聽,否則就不革命了』!」 還有那個姓斯、名「特勞斯」的傢伙也有點兒靠不住,表現資產階級燈紅酒綠的東西比較多。。。
回復 專治蛋疼2 2013-3-1 12:03
裡通外國!
回復 樂倫 2013-3-1 22:11
  
卉櫻果: 是原創嗎?
是的,也是我的經歷。
回復 樂倫 2013-3-1 22:11
yulinw:    是您自己么~~
是的。
回復 樂倫 2013-3-1 22:28
jinren: 謝謝分享。很好的懷舊故事,正在追看您別的1983系列。請繼續寫,京人我愛看。

咱一邊讀著,腦海泛起的是1983年的北京,有空時咱也來侃上幾段。 ...
謝謝您!我已經請求您做我的好朋友了。希望能讀到你的大作。
回復 樂倫 2013-3-1 22:28
jinren: 作者怎麼個「指名罵姓」了?

作者在這篇寫了什麼讓您感覺到「小雞肚腸」了?
不知是否那個名字與他有關呢?
回復 樂倫 2013-3-1 22:30
大刀槍: 希望作者寫的是故事而已.否則指名罵姓說別人夫婦的有點過了.----不過也可以看出作者小雞肚腸.
不知是否那個名字與你有關呢?若是,非常抱歉。那個名字是照著聲音寫出來的,是我媽口述的。還有很多細節我都沒有寫出來呢。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8 21: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