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抗戰中堅守煙台山的盟軍情報官

作者:樂倫  於 2013-1-9 02: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家在煙台|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煙台,


煙台山槐蔭里3號。


黃景湘。



林桂輝。


前左一 黃景湘(前左一)兒時照片。

  ■本報記者劉琳/文劉琳黃肇增/圖

  讓我們還原1941年發生的一幕:

  那天下午,在煙台山寂靜的山間,三輛黃包車停在了槐蔭里楊宅,黃景湘、林桂輝帶著三兒一女,叩響了楊家的門。楊家主人開門一看,趕緊將他們的新租戶迎進院內。

   行李尚未打開,黃景湘就悄悄出門,閃入十餘米開外的槐蔭里3號。掌燈時分,黃景湘回家。5分鐘后,林桂輝帶著次子黃肇明出門,沿著古榕蔽道的槐蔭里山間 小路,到了英國領事館。在大門口,她對兒子說:「你等等,媽媽進去就出來。」十幾分鐘后,林桂輝一出來便帶著兒子從另一條山道返回。兒子問道:「媽媽,你 進去幹什麼?」林桂輝笑著說:「這裡有媽媽在上海時的一個朋友,媽媽去問候一下。」

  到家后,林桂輝沖著丈夫用勁地點了點頭,丈夫同樣點了一下頭,彼此會心一笑。其實,他們完成了煙台山間第一次攔截、破譯、輸送情報。

   記者第一次見到林桂輝,是在2002年冬天。在煙台山間聚和路28號那個古色古香的院落里,當時已達90歲高齡的林桂輝老人端坐在一把太師椅上,腰背挺 得筆直,雙手相握,輕輕放在腿上,輕聲細語地說起了與丈夫在煙台山間留下的故事,即使說到極左年代丈夫飽受「衝擊」,老人的臉上依舊保持著淡淡的微笑。3 個小時的採訪,她的姿勢始終未變,盡顯大家閨秀的貴氣。

  後來,記者又赴上海,採訪了她的小姑子黃景荷及其丈夫劉人壽,他們是《永不消逝 的電波》中李俠夫婦的原型之一、中共情報戰線傑出領導人潘漢年的得力助手。採訪中,黃景荷笑著說:「也不知我們黃家是否有這個基因,無論是在共產黨陣營, 還是在國民黨陣營,在抗日戰爭中都冒著生命危險做情報工作。」

  1

  夫妻雙方皆為名門之後

      林 桂輝,1912年生於上海,祖籍福州。祖上是清朝江南織造,世代專辦宮廷御用和官用的各類紡織品,遂成江南大富,在上海灘的宅院佔地九畝,此地被上海人稱 為「九畝地」。在舊上海,問路時一提「九畝地」,人們就會說:「哦,找織造林家。」如今,「九畝地」即為上海市人民廣場。

  黃景湘出身福 州海軍世家,祖父黃炳承是船政學堂第一位教英語的中國人。黃炳承的母親姓彭,是個孤兒,在孤兒院長大,后嫁入黃家做姨太太,生下黃炳承。丈夫死後,彭氏和 兒子被趕出家門,四處流浪。當時台江文山有美國傳教士辦的教會學校,緊挨著還有一座教堂,彭氏後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在教堂外擺了個小書攤,幫著教堂賣 《馬太福音》。彭氏去世后,年僅7歲的黃炳承靠給人放羊為生。放羊時,他常常伏在學校教室窗外聽老師講課,而一位老師也發現了這一情況。有一回,老師有意 問了黃炳承幾個英語單詞,沒想到他竟能脫口而出。後來,教堂收養了他,讓他在教堂里做勤雜工,業餘時間讓他到教會學校聽課。就這樣,黃炳承漸漸地能說一口 流利的英語,還能用英語寫作文。據說,他是第一個精通英漢雙語的福州人。

  1866年開辦船政學堂,分前學堂與後學堂,前學堂用法語教學,後學堂用英語教學。後學堂聘請了英籍老師,但英籍老師會英文不會中文,沒法與學生交流。1867年,船政後學堂聘請黃炳承做英語教師。後來,黃炳承做過李鴻章的翻譯,辛亥革命後任海軍部翻譯。

  黃家也因黃炳承與海軍結緣。黃炳承四個兒子皆就讀於船政學堂,其中次子黃孝淑,字裳治,曾任民國海軍參謀長。

  黃景湘為黃炳承三子黃孝濱的長子。黃孝濱曾在成都海關任職,後任上海海關關長。

  在當時的上海灘,黃景湘娶林桂輝,不但被公認為「金童玉女絕配」,還被稱為「門當戶對典範」,盛大的婚禮曾經轟動上海灘。

  2

  黃景湘為中國海軍通訊專家

      黃景湘,1909年生於山東威海,童年時隨父親生活在成都,後來長期生活在上海。1925年,他畢業於上海海洋大學的前身——海軍無線電傳習所,畢業后曾任「永健」炮艦通訊官,並隨艦參加了「淞滬會戰」。

  「永健」炮艦是抗戰爆發時國民黨海軍在上海留下的唯一戰艦,當時中國海軍將「普安」運輸艦沉於董家渡水道,防止日軍大型艦艇接近江南造船廠,而將「永健」炮艦泊於江南造船廠前,阻擊日軍輕型艦艇進犯。

   1937年8月13日,中國軍隊抗擊日軍進攻上海的「淞滬會戰」打響,這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 前後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9個師團和2個旅團30多萬人,宣布死傷4萬多人;中國軍隊投入75個師和9個旅75萬多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中國軍民浴 血苦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同時為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爭取了時間,為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

  戰鬥打響后,「永健」炮艦冒著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與敵血戰到最後。原為通訊官的黃景湘,先以手槍射擊低空盤旋的日機,手槍子彈打完后,又接過犧牲戰友的步槍繼續射擊。8月25日,「永健」炮艦被日軍轟炸機擊中。

  失去戰艦后,黃景湘沒有離開戰場,出任海軍部第十五電台台長。1939年底,他調任海軍馬尾要港司令部電台台長。次年春,林桂輝帶著兒女逃出敵占區,輾轉來到馬尾,一家下榻於馬尾海軍聯歡社附近的海軍軍官官邸。

  3

  1941年接令創設盟軍情報站

      自1937年秋開始,日本空軍開始對閩江口不停地狂轟濫炸,轟炸持續了整整三年,黃景湘隨海軍馬尾要港中將司令李世甲,與馬尾駐軍一起拼力抗擊,拒敵於閩江口之外。

   1941年4月18日,日軍在3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發起了對閩江口的強攻,李世甲率部與敵血戰到4月21日,閩江口諸島因為官兵全部戰死而陷落,連江 長門要塞因彈盡糧絕被包圍,官兵不得不奉命突圍。李世甲率剩餘官兵突圍至福州西北處的群山,黃景湘隨部一邊拒敵一邊往閩北撤離。

  1941年9月,黃景湘隨部光復福州。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英美對日宣戰,德意對美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以林森為主席的中國政府發布文告,正式對日宣戰,同時昭告全世界:中日之間「所有條約、協同、合同,一律廢止」。中國正式成為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正在谷口—閩清一帶保衛閩北通道的黃景湘,接到新的命令:在福州建立盟軍福州情報站,為盟軍攔截、破譯情報,傳送給煙台山間的英國領事館、美國領事館。

  4

  選中黃景湘因淞滬電波戰有功

      據林桂輝介紹,選定黃景湘來建盟軍情報站,主要原因是黃景湘的英語水平極佳,能流利地與外國同行討論專業理論知識,加上是通訊專家,而且數學與古文素養很高,對破譯有過專門研究。

  除此之外,還與黃景湘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中運用電波戰,助力打擊日軍軍艦有關。

   1932年1月28日,中國軍隊奮起抗擊侵華日軍進犯上海,黃景湘接到了一個秘密任務。原來,「一·二八淞滬抗戰」剛開始時,因為中國軍隊不能進租界, 日本倒可以利用租界做基地,瘋狂地對上海進行狂轟濫炸,而中國軍隊因為搞不清日軍在浦東的旗艦和軍艦隨時變動的位置,一直無法給予日本海軍狠狠的打擊。海 軍部知道黃景湘家族在滬上有深厚人脈關係,當時黃景湘族兄的岳父即是上海市市長吳鐵誠,認為一旦出現意外,有此關係便於營救。於是,海軍部就令黃景湘與同 是通訊專家的弟弟黃景根一起,出面在上海國際飯店24樓租一間房,安了一個望遠鏡和小型發報機,指揮炮打日本軍艦。兄弟倆通過暸望和攔截、破譯日艦情報, 測定日艦位置,再通過密電報告知前線官兵,重創日軍艦隊。

  因為有此經歷,當盟軍準備在福州設立情報站時,海軍部首先想到了黃景湘。

   1941年12月底,黃景湘被任命為「盟軍海軍通訊設備顧問」,秘密建立盟軍情報站。他認為,英國領事館、美國領事館位於煙台山間,情報站應設於其周邊 最好,且煙台山領事館、洋行密集,電台較多,相對便於掩護。英國領事館同意了他的建議,並很快為他在距英國領事館不遠處選定了英國人的一座建築——槐蔭里 3號。黃景湘很快在這周邊找了一個居家處——槐蔭里楊宅,主人是一位正直的愛國紳士。於是,就有了文章最前面所述的72年前的那一幕。

http://www.kaixian.tv/roll/n3336476c7.shtml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4: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