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相由心生」。國外有一句至理名言是:「一個人要對他四十歲以後的相貌負責。」就是說,人的相貌除了先天的遺傳,更重要的是後天的修行。表情是心的折射,經常的表情會影響一個人的容顏。所以,養顏必先養心。
養心,首先要不斷學習。因為當你在學習的時候,你的心境是單純的,你的神態是認真好奇的。單純的心境和好奇的神態,不是如同心無雜念的孩童么?而經常的好奇與單純,又會引導你的身心接近年輕人的外形和內心。讀書是女人最好的美容劑,一個沒有書卷氣的女人也許「漂亮」,但決不會美麗。經常欣賞或參與藝術,讓高雅藝術陶冶性情、凈化心靈,你的舉手投足之間自然會有一種文化與藝術的氣韻。很難想象一個經常沉浸在高雅藝術氛圍里的人,會用一種惡劣和低俗的心態對待周圍的人和事。
養心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要銘恩忘仇做好事。因為總把別人往壞處想的人絕不會快樂。當你在嫉妒、誹謗、埋怨、挖苦別人的時候,你的心境決不會是明朗的,你的表情也會跟著醜陋起來。而經常的醜陋,會定格在你原本端莊的容顏上。所以,受助不能忘,施恩不圖報;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心懷善意和感激,多幫助別人,我們就會為自己擁有那麼多好朋友而快樂。千萬不要因貶損別人而弄壞了自己的心境、猙獰了自己的面目。此外,不要和喜歡搬弄是非、嫉妒誹謗別人的人在一起,否則不是被小人的讒言壞了心情,就是不知不覺地像了小人。所以,遠離小人能耳根清凈、心靜氣平,而且不流於低俗。
美國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我們都曾一睹她在《羅馬假日》里的年輕芳姿,可是你們見過她60歲時的姿容么?端莊、純善、裊裊婷婷,美得像一幅畫里的聖母。因為她幾十年來一直保持閱讀的習慣、一直接受高雅藝術的熏陶、一直向慈善機構捐款、一直向困難的人們伸出援助的手!
珍珠粉和面膜也許能光滑我們的肌膚、抹平我們的皺紋,但是假如我們的心境不平和、修養沒提高,那麼我們的神態就像《聊齋》里的「畫皮」,我們的體態就像一個雖沒有皺紋也決沒有教養的女人。
快樂地迎接每一個早晨,友善地向周圍的親人和同事粲然地微笑,無論遇到多大的誤解和不公,只要保持心中的高貴,那麼即使我們滿頭白髮、一臉菊花,我們也依然美麗年輕。(歐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