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有多少活雷鋒?

作者:解濱  於 2012-3-27 04: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實話實說|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192評論

美國有多少活雷鋒?

解濱

好幾年前就聽說美國西點軍校號召學生「學雷鋒」了。 儘管有人一次又一次地說明不存在那件事,但還是有很多同胞相信並繼續傳播那個善意的謊言。  編造那個故事的,大概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美國人普遍道德低下,自私自利,所以就連其最高軍事學府都鼓勵其學生向中國的雷鋒看齊。

美國人的普遍道德水準究竟如何,很多同胞來到美國后都有自己的親身體驗。 有人認為個人經驗不代表整體狀況。 但通過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確實是可以觀察到一個社會道德水準的一些側面的。  最近美國的一家全國性的電視台製造了一件小事,來看看普通老百姓是如何處理這件事的。 對那件事處理的方式不同,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每個人的道德水準。

這件小事很簡單:把一張50美元的鈔票扔到公共場所,把電視的鏡頭對準那張鈔票,看看每一個人撿到那張鈔票后,是拾金不昧呢,還是物歸原主。

第一個撿到那張鈔票的是這位老人:

 

由於他撿到的鈔票上沒有任何失主的信息,他理所當然地往兜里一揣,走了。 美國的規矩是:在公共場合誰撿到現鈔,誰就擁有它,除非失主前來索取。 這位老人以為今天運氣不錯,但幾秒鐘后電視台的記者就上前「掛失」。 這位老人二話不說,立即把50美元還給了失主。

這項試驗的缺陷在於:由於撿到現鈔的人不知道失主是誰,即便想奉還給失主也無法做到。 在這種情況下,「拾金不昧」有切實的技術難度。 所以記者改進了試驗,把那張50美元的現鈔和一張700美元的待存支票以及一張總共750美元的存款單夾到一起。  支票和存款單上寫明了存款人和銀行的信息。 只要一看就知道失主是誰,而且銀行就在不遠的地方,把它往銀行一送,銀行可以立即找到失主。 當然,誰撿到這個,也可以撕了那張支票和存款單,留下現鈔,揚長而去。 這樣做並不違法。   

第一個撿到這張可以找到失主的50美金的漢子,名叫Fred

 

撿到50美金后,Fred並沒有欣喜若狂,而是東張西望,看看有沒有失主在尋找失物。 20秒鐘后,Fred毫不猶豫地跨入了那家銀行,把手上的東西一把交給銀行,請銀行代找失主。  銀行事先被通知了這一試驗,立即把Fred介紹給了電視台記者。 那記者問Fred為什麼撿到錢后不私留。 Fred回答說:人在做,天在看(」God is watching」)。

四個小時過去了,一個又一個人撿到了那張鈔票,可是幾乎每一個人都和Fred那樣,拾金不昧,按照存款單上的信息,把錢送到了銀行。 看來這50美元現鈔是送不出去了, 好人實在是絡繹不絕:

 

這裡拾金不昧的好人包括了各種職業以及不同的收入。 例如這位拾金不昧的女士是一位下崗者。  失去了工作,但不失去良心和善心:

 

這一位拾金不昧者是一位公車司機。 拿著幾乎是最低的時薪,卻不放棄做人的原則:

 

下面這一位拾金不昧者是不是有點面熟? 對了,他是我們的同胞,一位中國餐館的送外賣的小工:


 

我不知道上面這位同胞是一位在校學生出來打工掙學費,還是畢業后找不到工作靠在餐館里掙錢艱難地維持生活,但我知道這位同胞的道德和良心遠好於我們這些在美國坐在辦公室里養尊處優的白領中國人。 他的底薪也許不過區區兩美元一個小時,外賣一次不過只能掙到三、五美元的小費。 扣除汽油費和車輛維修費,也許他每天辛辛苦苦能掙到手的不過是三、四十美元,大概是我們一小時的薪金。 一張五十美元的現鈔對於他來說是一張大鈔。 但他毫不猶豫地把它交給銀行而不是留下來。 這種精神如今到哪裡去找到?

當記者問這位在中國餐館送外賣的小工為什麼 不拿下那張現鈔時,他的回答既不豪言壯語也不華麗:這不是我的錢,我怎麼可以拿(No,  I don』t want it, it』s not my money)? 這位同胞說出了人生很淺顯的一個道理。 如今在中國誰要是說這種話,即使不會被人罵為「腦殘」,我看至少也會被冠以「智弱」。 這位「智弱」的同胞在五秒鐘內的善舉,勝過那紐約時報廣場上千百萬美元的廣告。  他是最聰明的! 這位同胞,你在哪裡?

要說美國人個個都是拾金不昧的好人,那顯然是過分誇張了。 有兩位大媽,撿到了那張50美元票子后,理所當然地把錢留下。 其中有一位是當著她女兒面這樣做的。 另一位大媽更雷人。 當記者前去詢問她那樣做的原因時,她當場痛罵記者「狗娘養的」。

那個50美元的鈔票的試驗,最終還是終結於一位撿到它的一個名叫「莎蒙」的老大媽手中,這個故事催人淚下。


莎蒙大媽今年64歲了,曾在一家醫療機構里做12年的護工。 經濟不景氣使她失去了一切。 她流浪街頭,無家可歸,每天要走兩個小時的路程去一個朋友家吃上一頓熱飯,然後要趕迴流浪者收容中心(homeless shelter)過夜。 她在銀行的賬戶上只有10美元的存款,兜里只有7美元現金。 那就是她的全部「財產」。 那一天當她撿到那張50美元的現鈔時,她有所有的理由扣下那張現鈔留給自己花,那既不犯法也不違反道德,她太需要錢了。 50美元可以使她的「財產」翻幾番,或者讓她飽餐幾頓,可以讓她買幾件舊衣服禦寒,或買一雙新鞋。  如果她這樣做,全世界不會有任何人指責她的。 但是這個流落街頭的大媽卻做出了讓所有人震驚的事:立即毫不猶豫地把撿到的錢送進了銀行,要歸還給失主。 記者含著眼淚問她為什麼不把錢留下給自己用,她說:我小的時候我媽媽就告訴我,永遠不要偷竊。  記者感動了,銀行感動了,所有在場的工作人員感動了。 記者不想繼續那個試驗了,決意要把那張50美元的鈔票錢送給這位拾金不昧的流浪者莎蒙大媽。 莎蒙大媽含著眼淚收下了。  

也許,在不久的一天,這位大媽會在饑寒交迫中離開這個世界,但那一天她在短暫的20秒鐘內向世人敘說了一個真實而又美好的故事。 布魯克林的大街上也許不再有她的足跡,但她的精神深入人們的心中,永遠,永遠……

這個試驗,這個故事就這麼結束了。  

十一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就寫到過我來美國后看到的許多令人感動的事情。 例如我三次丟失支票簿,每一次都被撿到的人送回來。 有一年我的車被撞壞,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寒風中,一個老美叫我們坐進他暖和的車裡,用他的「大哥大」替我們報警,一直等到警察來,把事故處理完,他才離開。 有一次一個女孩開車不小心把我家門口的一顆小樹撞倒了,我根本就沒注意那件事,但她爸爸還是帶她上門道歉並主動賠償。 象這一類的事情,我可以寫厚厚的一本書。相信每一個來到美國的中國同胞都多多少少遇到過這一類的事情。

朋友,請問美國是不是處處有「雷峰」,美國的「雷峰」多不多?

這個社會經歷過1929年的大蕭條,剛剛又經歷過這一場延續了四年的經濟災難,但在困難時期美國有沒有出現社會大動蕩? 有沒有出現高犯罪率? 這是一個穩定的社會嗎? 看來是。 而這種社會高度穩定的維持,是靠高壓,靠槍杆子,靠專政,還是靠其它的東西? 那其中也有道德的因素嗎? 道德來自何處?

同胞,假如你撿到那張帶有失主地址的50美元現鈔,你會歸還失主嗎? 你也許會笑而不答,反問我:你呢?  誠實地告訴你,如果是我,我也許會,也許不會。 也許我會思想鬥爭一小會兒,然後不情願地把那送到銀行。 也許我會裝模作樣地東張西望一會兒,但心裡還是盼著沒有失主來尋找,最後不得已,想來想去還是走進那家銀行。 總而言之我是不會和那位送外賣的同胞那樣毫不遲疑地拾金不昧的,儘管50美元對今天的我來說是小菜一碟。 但在我上小學一年級時,我在馬路上撿到了一個錢包,我確實立即交給了警察叔叔。 那裡面有30多元人民幣,在那個時候是大錢。

這個拾金不昧的故事的視頻在以下這個鏈接:

http://abcnews.go.com/WhatWouldYouDo/video/lost-found-money-cash-bank-wwyd-15991498

1

高興
9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7

支持
5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9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92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2-3-27 04:19
大沙發!
回復 解濱 2012-3-27 04:21
fanlaifuqu: 大沙發!
這件事就發生在紐約的布魯克林。
回復 fanlaifuqu 2012-3-27 04:21
又要挨磚了,國內貨車一出事情,搶的人群如此肆無忌憚,驚人!
回復 卉櫻果 2012-3-27 04:22
感動~
好奇一下,在雷鋒出現之前,美國的拾金不昧的風氣不知如何?如果已經存在,那麼和雷鋒應該關係不大吧。不要誤會,純粹好奇~
回復 解濱 2012-3-27 04:23
fanlaifuqu: 又要挨磚了,國內貨車一出事情,搶的人群如此肆無忌憚,驚人!
不敢談國內的事情。 俺也怕挨磚
回復 解濱 2012-3-27 04:25
卉櫻果: 感動~
好奇一下,在雷鋒出現之前,美國的拾金不昧的風氣不知如何?如果已經存在,那麼和雷鋒應該關係不大吧。不要誤會,純粹好奇~
美國人應該是普遍不知道中國的雷鋒的。
回復 arkone 2012-3-27 04:42
美國許多地方的風氣和社區有關,好社區可能是人好風氣好,而壞社區可能是人壞風氣差。

好社區可能有活雷鋒。但是,壞的社區可能有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例如,2010年5月16日晚,赴美僅兩個月的23歲中國女留學生姚宇在法拉盛繁忙街區被一名墨西哥裔男子28歲西語裔男子克魯斯拖入後巷強姦,並被一根金屬管狠狠敲打頭部至腦死亡。2011年4月27日紐約皇後區高等法院法官布特以涉嫌二級企圖謀殺罪名對罪犯克魯斯判處22年至終身監禁。

參考1. 中國留美女學生鬧市遭強暴毆打致死 路人視若無睹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zxqxb/2010-05-20/content_338569.html
2。 留美女生遭姦殺案宣判 母傷痛難平華社吁團結互助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1-04/29/c_121362581.htm
3. 中國留美女生街頭遭姦殺 兇手輕判引發華人不滿  
http://news.qq.com/a/20110428/000093.htm
回復 解濱 2012-3-27 04:44
arkone: 美國許多地方的社會風氣和社區有關,好社區可能是人好風氣好,而壞社區可能是人壞風氣差。好的社區風氣好我就不羅嗦了。但是,壞的社區可能有更加可怕的事情發生 ...
這件事就發生在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區。 那裡的犯罪率也不低,但好人也不少。
回復 天涯看客 2012-3-27 04:46
俺那地方有一句粗話:泰山不是壘的,NB不是吹的,小孩的JJ也不是安的!
回復 解濱 2012-3-27 04:47
天涯看客: 俺那地方有一句粗話:泰山不是壘的,NB不是吹的,小孩的JJ也不是安的!
穩定不是靠壓的
回復 卉櫻果 2012-3-27 04:48
解濱: 美國人應該是普遍不知道中國的雷鋒的。
那就是我真正的問題了,你幹嘛要把雷鋒聯繫起來呢
回復 活水湧泉 2012-3-27 04:49
雷鋒不用學,人人都是活雷鋒~~~,喜歡這個真實的視頻~~~
回復 解濱 2012-3-27 04:51
卉櫻果: 那就是我真正的問題了,你幹嘛要把雷鋒聯繫起來呢
因為"雷鋒"是現代漢語中「好人好事」的代名詞呀。 美國沒有這樣一個代表性人物,俺想來想去,只好拿「雷鋒」代替了。 我小的時候就是學雷鋒的。
回復 解濱 2012-3-27 04:52
活水湧泉: 雷鋒不用學,人人都是活雷鋒~~~,喜歡這個真實的視頻~~~
俺上個星期看過以後感動不已,就把這個故事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了。
回復 卉櫻果 2012-3-27 04:56
解濱: 因為"雷鋒"是現代漢語中「好人好事」的代名詞呀。 美國沒有這樣一個代表性人物,俺想來想去,只好拿「雷鋒」代替了。 我小的時候就是學雷鋒的。 ...
我也學過的,看到路上有一張廢紙,會彎腰撿起來扔進垃圾箱,心裡充滿了崇高的感覺。
BTW,那時候路邊垃圾真少
還有,很想撿到一分錢可以交給警察叔叔手裡邊,走路東看西看,就是見不到
回復 解濱 2012-3-27 05:00
卉櫻果: 我也學過的,看到路上有一張廢紙,會彎腰撿起來扔進垃圾箱,心裡充滿了崇高的感覺。
BTW,那時候路邊垃圾真少
還有,很想撿到一分錢可以交給警察叔叔手裡邊,走路 ...
我小的時候夏收季節還去郊區農村幫農民割麥子,有一次腳上割破了,也不下火線。 那時還在鬧文革,老師誇我是毛主席的好孩子。 夏收后,那裡的農民拉了一車西瓜到我所在的那個小學表示感謝。
回復 arkone 2012-3-27 05:01
解濱: 這件事就發生在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區。 那裡的犯罪率也不低,但好人也不少。
同意樓主。即使在犯罪率較高的社區,雖壞人可能多,但可能仍有不少活雷鋒。好區雖然好人多,不過,仍然可能會存在壞人。

另外,好人不一定非要和學雷鋒聯繫起來。在中國歷史上,僧尼慈悲為懷,教會做慈善,紅十字人道救援,和一般人做好人好事,都是非學雷鋒的的典型的好人或者慈善組織的例子。
回復 解濱 2012-3-27 05:05
arkone: 同意樓主。即使在犯罪率較高的社區,雖壞人可能多,但可能仍有不少活雷鋒。好區雖然好人多,不過,仍然可能會存在壞人。
這是當然的。
回復 秋天的雲 2012-3-27 05:12
看地區。我在中部的中部一個小鎮時,在WALMART丟了一個小記事本,裡面夾有一張20元的電話卡和70元的現金。我都以為找不回來了,也沒有去找。結果第三天WALMART打電話到我打工的小餐館來,問餐館有沒有中國人掉了一本筆記本?我去領回來70元錢和20元的電話卡都在。但是俺搬到這邊境上來后,我餐館里的老墨打台的老有人丟錢。
回復 tanghan 2012-3-27 05:26
我在美國撿過一次錢,捲成一捲兒的。開始以為10幾刀,打開看才發現有40幾刀。買了雙nike鞋,正穿著呢。哈哈!我們剛來加拿大時,老婆在旅館做清潔,撿到一個筆記本電腦,打電話問我咋辦?我說:能咋辦?交給前台唄。我心想:要是撿著500刀就留著吧!嘿嘿。(後來筆記本主人-多倫多CBC電視台編輯,買了一大束鮮花給老婆表示感謝。我和老婆一致認為:他請我們吃一頓麥當勞最實際。)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2: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