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考韓寒,必須這麼考…
解濱
昨天收到曹常青先生的一封來信,其中有這麼一句:「韓寒只需要接受一場作文考試,一次有媒體監督的專家提問,一天之內就可以給自己「平反昭 雪」。為什麼不做?答案太一目了然了嘛!」 網上「方陣」要求韓寒接受一場作文考試的呼聲也很高。 韓寒本人似乎也傾向於接受這個頗有中世紀決鬥式的挑戰。 看來這是一場牛仔決鬥。
作家資格考試,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舉辦過。 原因不須我說,諸位作家和非作家應該很清楚。 科學家方舟子,作為一個打假勇士的方舟子居然提出用這種荒唐的方法來定勝負,看來我國的教育業被指責為「應試教育」是不無道理的。
既然世界上從來就沒有過一場作家資格考試,那麼這一場前所未有的考試就必須嚴格地舉辦好。 不然考試一結束,「韓粉」或「方陣」中必有一方怒火萬丈,抱怨其不公平,懷疑其中的貓膩,指責其偏袒,抗議其無效性。
所以,這一場舉世矚目的考試必須保證其公正性、合理性、權威性,以及科學性。 筆者不是什麼教育專家,更不是考試英雄,但本人是「方陣」中的一位匿名小卒。 本人的文章曾在方先生的網站發表數次,所以本人不會偏袒韓寒的。 但本人也是韓粉,此次偏韓,所以也不會偏袒方舟子的。
廢話少說,這場考試必須這樣舉辦:
1. 在全國舉辦一場網上投票和專家評選,專家由隨機選取的大學中文系裡的20位教授組成。 網民投票和專家投票各占50%,選出200位「中國知名作家」出來。 韓寒由於目前的爭議,不參選。
2. 由被網民和專家共選出來的200名「中國知名作家」中,隨機挑選出40名作家出來,參加「作家資格考試」。 為什麼要這些作家「陪考」呢? 是為了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分數基準。 之所以「隨機挑出」,是防止特定風格或特性的作家被挑選出來。 另外,隨機挑出30名作家,由他們擔任評分員。 總不能讓俺這樣的半文盲當評分員吧。
3. 與此同時,在中國100所具有中文系的大學里隨機挑選100名中文系一年級大學生出來參加同一作家資格考試。 這100名中文系一年級大學生是作為對照組參加考試的。為什麼要建立對照組呢? 是為了驗證考試的有效性。 如果參加考試的作家們的考分和中文系一年級的考分的水準相差無幾,那麼考試就不適合於用來鑒別作家。 如果作家組的考分明顯高於中文系一年級學生,考試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
4. 這40名被挑選出來的作家被隨機編號,在考試前30分鐘內被隨機挑出10人為考題命題。 他們每人可以提出3個考題。 提出后交給組織者。 組織者從30個考題中隨機挑選出一個考題,立即發給那30名參加考試的作家,以此杜絕任何貓膩。 韓寒在同一考場參加同一命題的作文考試。 所有考生均不準在考卷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只允許留下一個考生號碼。 考試限制在1小時內完成。
5. 與此同時,「對照組」的中文系一年級大學生以同一命題參加同一作家資格考試。 也不準留下考生名字,只准留下考生號碼。 使用考生號碼,避免使用名字,是為了杜絕任何可能的貓膩。
6. 考試結束后,韓寒、作家組、對照組的考試結果一同送到評分組去接受另外30位作家的共同評分。 由於所有考生的名字都是對評分員保密的,而且是由30位作家共同打分的,評分結果應該相對客觀。
7. 考試結束,參加考試的所有文章公布,但不公布考生的姓名,只公布考生號碼,再由網民對所有的考生的文章通過投票方式打分。
8. 所有的分數公布后,最後公布所有參賽者的真名實姓,和其考生號碼。
由於這種考試前所未有,考生的波動性極大,所以建議考5次,丟掉最低分和最高分,取3次中間分數為結果。
雖然以考試定作家資格是人類最荒唐的一件事,但上述考試程序,應該是最科學,最客觀,最合理,爭議最小的了。
對韓寒的考分,作家組的考分,中文系一年級學生的考分加以比較后,把韓寒的水平,作家的普遍水平,中文系一年級學生的水平比較一下,就會得出比較客觀的結果。
大家如果覺得這個考試程序還不夠科學,歡迎批評指正。 考試結果如果出現對照組(中文系一年級大學生)的考分高於作家組,或者多數作家的考試平均分數遠不及中文系一年級大學生, 該當何解釋,這就不是本人感興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