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在古老的大運河邊. 小的時候村子里的老人們說, 運河可以直達北京. 後來讀了中國的歷史, 知道運河自隋唐起有上千年的歷史, 而今天的京杭大運河自元朝算起也已經有了七百多年了.
運河是用來做槽運用的. 古代把各地向京城運送糧草等的運輸工作叫做槽運. 皇上和京城的那些大老爺們就可以在那裡坐享南方豐富的物產. 一個又個朝代周而復始, 槽運隨著國運的興而盛、敗而衰.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天下的財富當然應該讓皇上和他的手下先天下而享之. 槽運是封建王朝金子塔式財富分配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年復一年, 人民將他們血汗勞動所得通過這條動脈輸往中國的上流社會.
大學畢業后在省級機關工作, 第一件由省長大人直接交辦的工作就是組織年底進北京的農業展覽. 當然時代進步了, 我們有了發達的鐵路運輸,
免去了當年槽運的艱辛. 成車皮的土特產, 除了應付一下所謂的展覽, 其它的都是給各個部委打點用的. 當時感覺就象是辦生辰剛似的,
當然上上下下經辦的人免不了沾光. 這些在中國的官場上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老百姓也都已經麻木了.
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的經濟取得巨大的進步. 但是社會的貧富分化卻越來越嚴重. 為數眾多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民眾, 相應的財富分配份額卻和他們的勞動付出遠遠不成比例. 我們這些在西方長期生活過的對此感受非常深刻.
人們不禁要問這樣一個問題, 中國人的財富都哪裡去了?
在中國有一個敏感的話題, 人民為了今天的繁榮究竟在經濟分配上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
全國上上下下上千萬吃皇糧的政府官員和公務員究竟每年消耗多少社會財富? 中央財政每年數萬億的財政收入,
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民辛苦一輩子連基本的養老和醫療保障都沒有! 許多地區的兒童至今還在破敗的危房中上學.
那些所謂的教室連當初孔老夫子的學堂都不如, 這兩千多年來我們這些子孫都幹什麼吃了.
看一看預估的中國 2008 城市經濟排行榜:
1.上海 直轄市 上海 10296.97
2 北京 直轄市 北京 7870
3 廣州 副省級 廣東 6068.41
4 深圳 副省級 廣東 5684.39
5 蘇州 地級市 江蘇 4820.26
6 天津 直轄市 天津4337.73
7 重慶 直轄市 重慶 3486.2
8 杭州 副省級 浙江 3440.99
9 無錫 地級市 江蘇 3300
10 青島 副省級 山東 3206.58
北京既不是商業中心, 也不是重要的金融中心, 更不是製造業中心, 如此巨大的人口數量, 人均 GDP 居然高居第二位, 僅次於同時是金融、商業、運輸、和製造業中心的上海. 為什麼?
因為那裡是中國的政治中心, 是新時代槽運目的地. 不僅僅如此, 新時代的偉大工程南水北調分東線、中線和西線正在或即將展開. 這將是一個新的偉大的大運河工程, 從中南部抽調同樣緊缺的水資源去補充皇城和周邊的需要, 總投入數千億圓.
我們看到的還有, 國家大劇院、中央電視台等等宏偉的工程, 動不動就是幾十個億.
於是上行下效, 巨大的政府大樓在全中國遍地開花. 於是各個權勢利益集團上下其手, 大撈特撈, 於是我們知道人民的生活為什麼還是那麼辛苦.
這就是中國社會結構性的腐敗, 已經持續了數千年! 這種腐敗的危害及其影響遠遠超過大多數人的想象, 直接拖累中國社會進一步的改革.
腐敗不是下面的問題, 問題的根源出在上面, 解決問題也必須從上面開始.
古人說: 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 光喊喊口號, 給人民包餃子或炒小菜頂個球!
政府統治的合法性, 不可能永遠建立在當初打下江山的權威. 立威唯賴一個廉字.
廉政要從上面做起. 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做個表率, 搬出北京城, 與民同苦!
當中央政府在一個縣城辦公的時候, 縣長和縣委書記們有什麼理由不下村子去現場解決人民生活的疾苦?
改革是一項艱難和複雜的事業. 我們擁有刻苦、勤勞和智慧的人民, 在一個清廉的政府帶領下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困難?
草民因此抖膽問一句: 皇上, 您能不能挪一挪地方?
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