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外婆做事麻利,步履輕盈,時逢山裡的娘家親戚紅白喜事,她是一定要去的。把身邊的活一摞,帶上一兩個孫輩抄小路前往。她的妹妹(我的姨婆)也住山裡但縣裡的公交車通往家門附近,走過一條鄉間泥石路就到家了。
可想,外婆重情重義,雖然親母早逝,但親母繼母生父的親戚們可真多,那些三姑六婆八大姨嬸我至今都弄不太明。記得當時有個稱之為「老太太」(曾曾祖母)的中老年人,多年後才知道原來她是「舅婆」,也就是外婆的弟媳,因為與外婆同姓,論輩分她排行可大了,這也是需得遵守的鄉規和禮節,不過她去世大概10來年了吧。
山裡人結婚嫁女可熱鬧了,張燈結綵,敲鑼打鼓,迎親抬轎,歡聲炮竹。。。隆重非凡!知道嗎?那時的嫁妝都興肩挑手提!「東風牌」汽車把大小嫁妝卸到山背泥石路盡頭,繞過山間田埂羊腸小道,浩浩蕩蕩的人馬就成了勞動力。
陪嫁品更是細緻無比,考慮周全。大到櫃櫥家電,小到馬桶臉盆,等等等等,贊不一一細舉(可不是如今的坐便器呵,那是木製帶蓋的小桶,有個手可以拎便於刷洗的把手。方便夜裡小便用的,不能日光下暴晒,以防開裂)。只要女方重視男方彩禮多的話陪嫁品是面面俱到,應有盡有。其實這往往看得出男女雙方的各自家庭條件,鄉里人非常重視,把結婚嫁女放在首要,抱著一輩子只結一次婚的光榮傳統和歷史使命,呵呵。
酒席過後夜裡鬧新房,那時還小,新房裡擠得人流不通,我一個小孩子根本搶不到糖果瓜子花生。只聽媒婆邊高聲說著像唱戲一樣的話,拋什麼說是什麼,拋了個什麼在床上說是早生貴子之類的,具體不記得了。那是蜂擁上陣,互不相讓,你奪我搶,就是要這氣氛,這才是鬧新房的高潮!話說新郎新娘這麼一折騰,夜裡還有戲不?那時懂啥呀?!哈哈。我就記得在地上撿到顆被人們踩扁的花生,後來外婆為我和表哥留了幾粒糖果,甜透了心,至今難忘。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