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那天是德國的「Martinstag"馬丁日,傳盛行已1000多年。這天,各鎮會舉行規模不一的」馬丁日「集會。傍晚,小孩手提製作精美的燈籠在大人的陪伴下及「馬丁」騎士的帶領下,繞鎮中走一圈,來慶祝這個傳統的節日。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停靠人們通行的路口,等待就位。一圈下來,人們集聚教堂廣場,有人分發小麵包及加了香料的熱葡萄酒,大家吃著喝著聊著,孩子們相互追逐嘻戲著。各幼兒園及學校也會在前後日期里舉辦一次燈籠及篝火的聚會,為了緬懷聖人馬丁,大家舉著燈籠歌唱他的善行,度過一個美好的傍晚。
集會後,大人會帶上自家或親朋三五孩子挨家挨戶要糖果,孩子依舊拎著燈籠,背上背包,唱上幾曲,直至有人開門接應。這天,很多家庭都預備了糖果等待小朋友上門。
友人帶上她們的四個男孩在我家碰頭,計劃附近轉遛。我見對面老太的外鋁合窗帘正往下放,便指使孩子隨拉丁和馬提拉先去那家。他們叫著一窩峰似的飛了去,按了半晌門鈴,唱了幾曲,始終沒人開門。這不怨人,可能老太耳背沒聽見或者是晚間膽怯不給開吧。孩子們本來就是玩樂,沒予計較,收起歌喉繼續歡蹦著往向下一家...
當晚,倆母親帶孩子們繞了兩個小時才回來,因下著小雨,我沒參與。孩子們可高興了,收穫頗豐,他們的背包都快裝滿了,一回來就急不可待地找盒子倒出所要來的糖果:巧克力,桔子,麵包,貼圖,小玩具,五花八門。小兒饞不可耐地剝開一顆巧克力往嘴裡塞:嗯,好吃!這跑腿的活看來划算,即增樂趣又有收穫,還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呢!
其實這節日過夜了就淡了,糖果嗎還可以慢慢享用。
第二天上午,門鈴響了。我打開一看,是對面老太Sudborg(蘇德勃格)。她兩手微涼略微顫抖地握住我的雙手,她是來特意說明昨晚一事:她聽到了門鈴及孩子唱歌,因多年獨居很久沒有小朋友上門了;她準備不夠,只備了我們家倆兒兩份糖果,為了不讓其他孩子失望,這個門她開不了。這件事攪得她整晚沒睡好,心裡既歉疚又難過。如果她不來說明自己的想法她會相當的自責...雖然我與丈夫一個勁地勸說:沒事的,孩子們本來就是走走玩玩,不要太介意。誰知老太把頭搖得堅決:不,不行,我的心不安...看著她深邃渾濁的雙眼有些模糊,聲音有些哽咽...我們不再勉強,接受她的道歉和心意:今晚帶孩子去她家取糖果,順便把其他四個小朋友的一併領回並轉發。
她這才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