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談判`二字感覺有點言過其實呵,主要是想讓標題突出重要性。
本家成員相信大家通過照片了解了吧。兩男孩,大兒今年7歲,小兒今年4歲。小的還在幼兒園先讓他盡興玩玩吧。著重拿大兒子開刷,上小學一年二期。每周正常課程:德語,數學,英語,體育,手工(畫畫,模型,泥塑...),每日課時 8:00-12:30。課餘:每周二下午一堂鋼琴課(音樂學校),主要靠平時家裡指法練習;每周四下午帶孩子們去兒童俱樂部玩一個鍾;周五下午學柔道時長1.5小時(主要是想他強身健體,他喜歡先熱身再使蠻勁。當然這需要技巧呵),所以算下來平常功課除外只有周末兩天屬輕鬆自由活動。我就安排他玩后騰出時間學中文,讓他的舌頭從濃重的德語口音中繞過來(其實當初他在上海雙語幼兒園上過兩年,唐詩能背很多首,現全忘了;還有與外教的英語互動也能手到擒拿)。以德語為母語的環境里生活及學習,有時我強調他與媽媽講中文。他反應特快要我得說德語,要不然出去沒有人聽得懂我。呵,強詞奪理。我就來硬的(他知道我預計明年暑假帶他們去看外婆,我母親):請你儘快想好,要不明年我單帶弟弟回國,如果你不說不好好學中文的話。他問爸爸同行不?我說這由媽媽來決定。要麼我就算帶你去了,你聽懂人家但不會答話不弄得人家好尷尬,你自己也著急呀...)
有次孩子奶奶與兒子同坐沙發,聽我對他說了這番話后,她為兒子辯護:中文講講讀讀就行了,`寫`我認為對孩子是太難了(婆婆是土生土長的德國人。我們沒有住一塊,但時常來看孩子與他們玩。雖然去過中國好多回,興奮與子孫團聚了,品嘗回味中國美食又開闊了視野,但並不見得有多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有時開明有時也固執己見)。我輕作搖頭嘆口氣解釋道:你當然可以不學,因為你不需要。但孩子正是接受中文的好時刻,而且他已知道方塊字的筆劃順序,重要的是光說不會寫,他以後還是不認得字呀。我不要求他一天之內寫好多字,由淺至深,循序漸進,辭彙量自然而然地增加了,為以後能講一口標準流利的中文奠定基礎,這再不學就為時已晚了。)這番話完后,婆婆盡毫無怒然,而是歉意地笑答:我是不懂中文,更不知道那些看似極其複雜究竟如何拼湊成型的方塊字。那就讓他學吧,只要不是量太多就行。」這你放心,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我會把握好的」。
至少疏通了根深蒂固者的思想。這不是冒犯,而是以理服人,他們自然接受。有時婆婆過來輔導兒子彈鋼琴,看到我正教他中文,她會意地笑笑:給我看看他學會多少字了。兒子談不上特別自覺和饒有興趣,但還是工工整整按筆劃順序重複地寫滿那行小字格。在每次進入正題前或進行中,表揚,嘉獎,甚至先應承他玩幾圈撲克牌遊戲,他也就慢慢習慣直至樂意了自己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