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停下思索向後再向前行走

作者:女人話中話  於 2009-6-10 22: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讀書之話|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3評論

有時候,人需要停下匆忙的腳步,回過頭去看看我們的來路。人類也一樣,不是每一刻都需要一路呼嘯向前。向後望,並不是簡單的懷舊,更不是要回到過去。向後望,可以提醒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眼前的世界,重新為我們的生活定位。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尤其需要有人不斷回望,不斷提醒。然而,這樣的聲音常常太微弱了,微弱得很少有人聽到。更要命的是,在浮躁的喧囂和繁華的不安中,還有多少人願意靜下心來聽一聽,想一想。只爭朝夕、改天換地的浪潮,一波接一波,讓我們應接不暇,許多歷史古迹,許多令人眷戀的風景因此而消失。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在意這些?我相信,《后望書》的產生就是因為刻骨銘心的在意,就是因為對我們生存環境的在意,就是因為不忍那些美好的事物在大地上接連不斷地化為烏有,就是因為作者的心中常懷一份對自然、對文明的溫情,一句話,就是因為他的在意。

  是的,《后望書》有田園牧歌的調子,帶有一種濃厚的抒情成分。富有詩人氣質的作者,即使在很深的憂慮之中,仍能出之於美麗的文字,銳利的批判和嚴厲的審視是隱藏在這種美麗背後的。在他的故鄉,縱橫河道早被填平,保存完好的明清商業街也在高亢口號聲中被拆除,他的心痛里無疑有著少年的記憶。《后望書》中,他穿越的不僅是東南西北的大地,而是千百年的歷史時空,他尋找的不僅是過去,而是未來。與山海關齊名的潼關曾經的顯赫名聲,只要對中國歷史略有一點了解的人都不難感受到,一旦消逝在滄桑巨變之中,即使新建一座巍峨雄偉的新潼關作為旅遊景點又有何意義?當地一位縣委副書記,有多次升遷機會卻不願離開古潼關,他一生的心愿就是修復潼關古城。這個心愿雖然美好,但是,失去的永遠失去了。今天,在一片麥田中孤零零新建的鸛雀樓,不過是混凝土鑄造的現代建築,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樣的千古名句還有多少內在的聯繫?破壞易,建設難,在廢墟上重新開始尤其難。如何能以敬畏之心,面對上天賜予的大自然,面對先人留給我們的歷史遺存,這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我在讀《后望書》時,卻老是想到向前看,向前和向後,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需要現代價值,需要科學眼光,更需要人文情懷。

 《后望書》就是在人文主義視野下對於被毀滅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的一次回望,一番審視,一聲吶喊。然而,在推土機思維之下,以保護生態和文化遺產為中心的人文思維顯得多麼脆弱。《回望書》告訴我們,廣袤的大西北生態環境惡化,內陸河斷流、水量銳減,春風已不識玉門關,疏勒河唱起了輓歌。從敦煌到羅布泊,一路告急,綠洲面臨危機,作者沉痛地發出了「救救蘇干湖」、「救救坎兒井」的呼聲。

《后望書》中寫到一個細節,三國爭雄時,馬超刺曹操的那棵老槐樹在「文革」時被砍掉,只剩下一個樹樁,如同一個歷史的句號。我多麼希望,這樣的句號越少越好。回望歷史,我們不能不向已故水利學家黃萬里先生表示足夠的敬意,他在專業領域的成就今天已受到世人的矚目,他作為專家的良知和責任感也已廣為人知。在這些之外,他還是一個詩人,一個真正具有人文情懷的知識分子。當他以戴「罪」之身面對滔滔黃河時,他內心的無奈和感慨,痛苦和憂慮,我們只有在他的詩詞中才可以體會到。世上已無黃萬里,這是一個民族最深刻的悲傷。但是,生活還要繼續,在這片屬於我們的大地上,我們不能不尋找真相。在這一意義上,《后望書》體現的就是一種良知和責任,為當代也為後代,在這裡,向後望就是向前望。

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tuotuosimon 2009-6-10 22:16
sf
回復 pcw 2009-6-10 22:32
好文.
回復 yulinw 2009-6-10 23:07
向後望,可以提醒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

在國內,浮躁,不容易回望;在國外,好一些,容易清醒自己。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6: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