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大小喬和東吳女人

作者:女人話中話  於 2009-4-29 11: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讀書之話|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關鍵詞:

三國時期是英雄的年代。
  英雄必有美人相伴,這是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的固定套路。中國六千年文明史,也只誕生了四位公認的美女:其中的王昭君、楊玉環,一個出於西漢、一個出於大唐,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另外兩位,西施生於春秋、戰國交替時期,貂蟬身處東漢、三國過渡時期,這兩個時期恰恰是中國歷史上英雄輩出的年代。更有意思的是,身處盛世的美女王昭君、楊玉環確有其人其事,而居於亂世的美人西施、貂蟬卻於史無據,其人其事多出於傳說或小說家言。這或許可以證明,人們是無論如何不能容忍一個英雄的年代沒有美人的。即使真的歷史沒有,也一定要編排出疑似歷史的故事。
  中國人實在太熟悉那段堪稱人類婚姻史上最著名的「三角戀」——貂蟬與呂布、董卓。這次精心策劃的三角戀愛,直接催生了後來的三國大戰。換言之,貂蟬以自己柔美的身體,將中國歷史推到了獨特的三國鼎立年代。可惜這只是《三國演義》里的故事。儘管有很多人相信,但誰也拿不出貂蟬曾經存在過的確鑿證據。
  不過,三國時期還有另外兩位美人,名氣也不在貂蟬之下,她們就是大喬、小喬倆姐妹。現存的史書能夠證明,她倆確實來過這個世界。
  陳壽的《三國志 吳書 周瑜傳》記載:「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橋」通「喬」)
  這件事應該發生在199年左右。當時周瑜剛剛脫離袁術,與割據江東、有「小霸王」之稱的孫策搭夥。孫策與周瑜同齡,早年就相識,又都屬於青年才俊,所以他們的合作頗有點英雄相惜的感覺。孫策對這位鐵哥們十分不薄,無論是在使用上還是待遇上,對周瑜都是高看一眼。因此,當哥倆合力攻下皖城(今安徽潛山縣),意外得到兩個國色天香的漂亮妞后,兩人也自然是二一添作五。孫策比周瑜大一個月,所以娶了姐姐大喬,周瑜則佔了妹妹小喬。《三國志》中「時得橋公兩女」的「得」字用得很絕,強行霸佔的也是「得」,自願送上門的也叫「得」;不知孫策、周瑜當時到底是哪一種「得」法。但根據史書記載的情形看,喬家肯定並無意於這兩位才俊,否則喬公也不必等到城破之後,才讓孫策、周瑜得到自己的兩個女兒。這時作為戰利品的大喬、小喬,也只能由兩個要好男人用另一種形式分贓去了。
  裴松之在為《三國志》做註釋時,引用了當時還能見到的另一部史書《江表傳》的記錄:「策從容戲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流離」是容光煥發的意思),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這段補白透露了一個很重要的細節,很可能是大小喬的父親並不滿意這兩樁婚事,孫策才跟周瑜解嘲說,「喬公兩個女兒雖然魅力四射,但我們給他做女婿,也該他高興啦!」言外之意是,這個老傢伙還有什麼不滿足的!不過,一年多之後,孫策便遭刺客暗算,重傷不治去世,時年僅二十六歲,風華正茂的大喬就此守了寡。
  正史中對於二喬的記載僅此一處,再無下文,甚至連名字都沒留下。但歷代文人卻被史書中所稱二喬「皆國色也」撩撥得熱血賁張,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思是說,在赤壁大戰中,如果周瑜不是有東風相助,趁風勢火燒曹操戰船取得勝利。那大、小喬早就成為曹軍的戰利品,關到曹操建的銅雀台里去了。這是詩人詠史時的想象、生髮,本身並不是歷史。可到了明代羅貫中那裡,杜牧的詩卻又成了歷史的依據,大大被「演義」了一把。
  208年,曹操在佔領荊州之後,進軍東吳,統一江東。蜀國想藉機與東吳聯合抗曹,但孫權(此時孫策已死)的大臣們卻意見不一。於是,諸葛亮便來到東吳,做孫、劉統一戰線的思想工作。當時東吳政權內最有影響的人物,是大將周瑜,因此諸葛亮的工作重點就放在了他身上。《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一章中,諸葛亮這樣對周瑜說,曹操曾經發誓:「吾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以樂晚年,雖死無恨!」這是諸葛亮紅口白牙說瞎話,曹操統一中國是想成就自己帝業不錯,但如果說是為了兩個女人,就太荒唐了。羅貫中為了表明自己言之有據,還讓諸葛亮隨口朗誦了曹植寫的《銅雀台賦》,其中有這麼兩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三國志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中的確收錄了曹植的《銅雀台賦》,但其中根本沒有這兩句。更重要的是,曹操建銅雀台是在210年,曹植寫賦也當在此之後。而諸葛亮聯吳是在208年,這時,銅雀台根本連影兒都還沒有,曹操得了二喬也不能往那裡裝;諸葛亮也除非真的先知先覺,至少提前兩年以上知道了曹植的《銅雀台賦》內容。
  這顯然是羅貫中的杜撰,他這樣寫的依據我想就是杜牧的那首詩。羅貫中杜撰這段情節的用意,是突出諸葛亮的睿智。諸葛亮本來是說服東吳一起抗曹的,但他玩了一個「倒高潮」,先用激將法刺激周瑜,說這曹軍反正咱也打不過,他們打你們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大喬、小喬兩個女人,你只要把她們獻出去就平安無事啦。這招很損,諸葛亮明白以周瑜的英雄氣概,是斷受不得這等侮辱的,為自保而獻妻,這哪裡還是英雄!周瑜果然中計。
  由於《三國演義》是通俗小說,羅貫中的這番杜撰對後世影響甚大,二喬也就成為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名女人。因為沒有二喬,就沒有了蜀、吳聯盟的基礎,就沒有了隨後的赤壁之戰,也就沒有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多重要的女人呀!可惜只是杜撰。
  東吳國內真實的女人就乏善可陳了。
  孫策是東吳第一代領導人孫堅的長子,可惜他死得早,沒有接上班,他與女人的關係有記載的,也只限大喬一人。最後繼承吳主地位的,是比孫策小八歲的弟弟孫權。
  孫權的智慧謀略、執政能力都很出色,曹操曾慨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本事的好男人典型。孫權的成就遠超他的父兄,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他長壽,活到七十一歲。也正因為他長壽,所以孫權跟女人的恩怨比他的哥哥複雜得多。
  孫權的第一個正妻謝氏是孫權的媽媽吳夫人給張羅的。據記載,吳夫人是位良母,對兒子孫策、孫權的事業頗多貢獻。大概是看在老娘的面子上,孫權開始對謝氏還不錯。但不久之後,孫權又看上了一個姓徐的女人。
  徐氏是孫權的親戚,她的爺爺是孫權的親姑父,從輩分上講,她比孫權小了一代。不光如此,徐氏還不是黃花閨女,她嫁過一次人,結果丈夫死了。孫權看上這樣一個女人,還確實要有些移風易俗的勇氣。
  將徐氏收入嬪妃隊伍后,孫權讓謝氏讓出正妻的位置,謝氏哪裡肯讓。於是孫權便處處給她小鞋穿,沒多久,謝氏就給氣死了。
  孫權與徐氏生了兒子孫登,交給母親吳夫人撫養。後來,孫權在東吳稱王后,孫登被立為太子。這樣一來,王后的位子顯而易見就該是徐氏的了。朝中大臣紛紛上奏,請立徐氏為後。哪知,孫權這會兒又變卦了。
  史書稱徐氏失寵的原因是「妒忌」。直白些說,就是徐氏對孫權愛找女人不高興啦。孫權這次相中的是一位姓步的女子,《三國志 吳書 嬪妃傳》稱她「以美麗得幸於(孫)權,寵冠後庭。」
  在孫權的所有女人中,步氏是最讓他喜歡、而且也是寵愛時間最長的女人。這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臉蛋漂亮,更重要的是她的性格。史書稱她「性不妒忌,多所推進,故久見愛侍。」 (《三國志 吳書 嬪妃傳》)就是說,步氏不僅不嫉妒孫權找其他的女人,而且還給丈夫拉皮條,主動介紹女人給他。這樣一來,孫權反而對步氏更喜歡了。
  「一管就死,一放就活」,這實在是中國自古以來後宮里最大的悲劇。帝王的寵妃,為了維護對老闆自己的寵幸,常常把老闆看得很緊,拚命打壓其他的女人。但結果卻都是她們自己很快失寵,被別的女人取而代之。另有極少數聰明的女人,自己受寵后,並不干涉、甚至還縱容自己的老闆找其他的女人,這種以退為進的手段,不僅不會讓那些女人躥紅,而且還能牢牢保住自己的位子。在男女關係上,中國絕大多數帝王遵循的都是一套逆反心理的混帳邏輯。他們身邊的女人,如果要想很好生存下去,也只好認同這套混帳邏輯。
  孫權寵幸步氏十多年,一直到步氏病死。孫權很想立步氏為皇后,並且授意手下人舉薦。但朝中大臣卻不買賬,他們一直提議應該由徐氏當皇后,這樣孫權又不答應。對峙的結果是,孫權誰也不立。但是在東吳宮內,人們已經都稱步氏為皇后了。後來,步氏病逝,孫權再次暗示手下,要追授步氏為皇后。這一次,大臣們估計是抗不住吳主孫權的震怒了,終於屈服,為步氏追贈皇后的印綬,並將她下葬於為孫權準備的蔣陵。
  步氏為孫權生了兩個女兒,大的叫大虎,小的叫小虎。就像她們的名字一樣,這兩位母老虎最後把東吳的後宮攪得不亦樂乎。
  步氏死後,孫權想冊立袁術的女兒袁氏為第一夫人。袁氏是個非常忠厚的女人,孫權經常把後宮嬪妃生的孩子交給袁氏撫養。袁氏盡職盡責為別的女人帶孩子,自己卻沒有工夫與孫權親近,所以她一直沒能生育。估計是袁氏的品行感動了孫權,孫權就讓她接班。沒曾想,天上掉下來的這塊大餡餅,竟然又讓袁氏給扔了出去。她沒有答應,理由是自己沒有孩子。這可能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聰明的袁氏已經洞察到後宮鬥爭險惡,自己想多活幾年,不想趟這渾水。
  最後接步氏班成為東吳第一夫人的是一個姓王的女人。孫權對她的喜歡程度,僅次於步氏。王氏生的兒子孫和後來被孫權立為太子,王氏自然成為皇后。從正式名分上說,王氏才是東吳第一位皇后。
  王氏的行事作風與步氏迥異,她是屬於把帝王管得比較緊的那類。她得勢后,宮中原來那些被孫權喜歡的「小妖精」們,大多被逼趕到宮外去住了。這其中有一位河南籍的王氏,被迫跑到了今天湖北的公安縣,最後死在那裡。不過,這位河南王氏幸運的是,她生過一個兒子孫休,而孫休後來又僥倖當過幾年東吳的皇帝。這樣,他的老娘河南王氏在九泉之下被追封皇后,得以留名青史。
  王皇后在後宮中比較遭恨。得罪那些嬪妃倒也罷了,畢竟她位高權重,別人也奈何不得她。但要命的是,王皇后把步氏的女兒孫大虎也給得罪了。孫大虎經常派人跟蹤王皇後母子,然後到孫權那裡整他們的黑材料。出於對步氏的喜歡,孫權對這雙女兒還是很看重的。王皇后似乎毫不理會,過於得意,結果忘形,最後把主子給惹惹惱了。當孫權病在床上起不來時,這位王皇后不僅不裝模作樣地表現出一點憂慮,反而情不自禁地露出喜色。這明擺著是盼她老公孫權早死,好讓她的兒子孫和接班呀。孫權哪裡容得下這口氣,史書稱他「深責怒」,估計比大發雷霆還要厲害。王皇后這下知道自己不僅地位不保,甚至連性命恐怕都得丟。於是憂鬱成疾,很快就愁死了。她的兒子孫和自然是沾不到皇帝寶座的邊了。
  這時的孫權已近暮年。曾經叱吒風雲的孫仲謀,晚年的家庭已經是一團糟。他最後看上的一個女人,可能也是中國歷史上品行最差、能力最低的女人。
  這位姓潘的女子出身刑人之家,她的父親是地方小吏,因為犯法被處死,潘氏和她的姐姐則被強行拉入宮中服苦役,做紡織女工。潘氏不僅有姿色,而且很嫵媚,喜好女人的孫權又一次去宮中的織造室時,被潘氏迷上了,把她招進了後宮。潘氏也很爭氣,被寵幸後生下一個男孩孫亮。
  王皇后失寵后,她的兒子孫和是不能再用了,孫權於是在250年——也就是他死前兩年時,另立潘氏的兒子孫亮為太子。轉年,潘氏便升任皇后。
  史書稱潘氏「性險妒容媚」,如果說嫉妒主子找別的的女人還算不得什麼毛病的話,那麼她的險惡是其他女人所不及的劣性。潘氏甚至對那位根本對她毫無威脅、人家自己就不願意做皇后的袁氏都加以構陷,這無疑會惹起眾怒。而且,當孫權病重時,她派人向宮中掌管文書的人悄悄打探當年呂后如何專政的故事,這無疑更暴露了她的狼子野心。
  不過,跟當年的王皇后不同,潘皇后對於孫權的健康還是深為憂慮。她剛剛當皇后不久,根基不牢,需要這棵大樹給她罩著。她侍奉孫權十分盡心,日夜守候,身體日漸羸弱,最後竟然積勞成疾,在床上昏睡不起。
  對潘氏苦大仇深的宮女、太監見報仇的機會來了,他們找來繩子,七手八腳地居然把潘氏活活給勒死了,對外則稱潘氏是因為心中有惡疾而死。
  不過,因為參與此事人多,不久內情就泄露出去,同謀的六七個宮人全部被處死。孫權在此之後很快也病逝了。
  孫權不僅自己女人多,而且他的兩個「老虎」女兒,也張狂得可以。
  孫權最小的兒子孫亮接班后,立全氏為皇后。這個全氏,是孫權女兒孫大虎丈夫的侄孫女。這樁婚事是孫大虎張羅的。她把王皇后整掉后,便與潘氏靠得很緊,極力向孫權建議給潘氏生的兒子娶老婆,並把自己的親戚全氏推了出來。孫權認可了這門婚事。
  孫亮因為倚重外戚,引起內亂,最後被廢黜。接他班的是孫權的第六子孫休,他立的皇后朱氏,竟是孫小虎的女兒,也就是他自己的外甥女。這樁今天看來很荒唐的婚配,是孫權生前親自選定的,他直接把自己的外孫女指定給了自己的兒子。
  孫大虎顯然比妹妹孫小虎厲害得多。前文說過,孫大虎曾經收拾過王皇后和太子孫和,孫小虎對此並不贊同,所以姐妹倆從那時就結下了仇。孫亮執政年間,孫大虎權傾一時,她找了一個機會,開始收拾孫小虎,最後導致她的這個親妹妹被枉殺。後來,孫亮得知自己的姐姐孫小虎竟是被另一位其實也是他姐姐的孫大虎所殺害,想弄清原委,孫大虎這才有些害怕,趕緊推託說:「我根本不知道這回事。我也是聽別人說的。」於是孫亮將直接殺害孫小虎的兇手處死。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導致了孫亮的被廢黜。
  孫大虎連自己的親妹妹都敢殺,足見她囂張得可以!她有權勢后,一直想把自己憎恨的廢太子孫和殺掉。孫大虎攛掇輔政的大臣將孫和流放到外地,然後派人將其賜死。孫和當時身邊有兩個女人,一個是正妻張氏,她隨孫和自盡而亡;另一位是何氏。何氏本是民女,當年孫權檢閱部隊時,她擠在人群中看熱鬧,因為長相出色,被孫權看中,被招進宮中,賞給了兒子孫和。後來,何氏與孫和生了一個男孩,孫皓——他也是東吳的最後一任皇帝。
  何氏之所以沒有隨丈夫孫和而去,是因為大人們如果都死了,就沒人養活孫皓和他的三個弟弟了。因此她堅強地活了下來。
  果然是風水輪流轉。孫休死後,孫皓竟然混成了皇帝。他的奶奶王皇后曾經讓孫大虎嚇死;他的爸爸孫和曾經讓孫大虎逼死;如今,全部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marnifan 2009-4-30 01:17
學習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9: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