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太平洋海岸、Hearst城堡游
一睜眼發現天已經亮了。把行李收拾收拾,大部分拖上車,倆孩子叫起來梳洗一下就上路了。大概是十點左右出發的,預計到達下一站Hearst castle需要近兩個鐘頭。而我那天最想花時間的地方是Cannery Row。估計沒時間坐下來吃頓早餐了。於是搜出些餅乾果汁什麼的,放到後座,讓倆孩子在路上吃。
欣賞著車窗外移動的美景,意識到自己是個很享受開車的人。只可惜女兒從生下來就一直容易暈車,所以開車有些累。尤其是開崎嶇山路時。為了女兒不暈車,不能急剎車,不敢開太快,而為了在單向只有一條車道的路上不壓下大家的進度,又不能開太慢。
順利到達第一站Hearst castle的信息中心時,接近正午,買了半小時后的遊覽票,就在自助餐廳取了匹莎餅和水果、飲料做午餐。因為還需要用洗手間等等,發現留給午餐的時間真夠緊的,只能狼吞虎咽。
城堡有好幾條遊覽線路,因為時間的緣故,我們選了第二條線,參觀室內外游泳池、花園,以及城堡里的廚房和樓上的卧室、圖書館等等。覺得是個不壞的選擇。工作人員一般建議初來者選第一條線。城堡的詳細信息網上都有(隨時可以複習http://hearst.reserveamerica.com/)。
總的感覺就是William Randolph Hearst是個典型的暴發戶。他趁著戰亂,用便宜的價錢收集了世界各地的古董,存放在這座城堡里。據說城堡里165個房間里的每扇門,每片天花板,都是古董。房間里的擺設也是古董大雜燴。但就我看來,主人公毫無藝術品位,每個房間都沒有什麼獨立的風格,只是物品的堆砌。當然不得不讚歎Hearst私人擁有的遼闊土地和山頂上的城堡窗外美麗的太平洋海岸(寫到這兒才意識到,我所欣賞的部分,都跟城堡本身沒有關係。哈哈)。也許Hearst的後人無法負擔巨額遺產稅和不動產稅,使他們不得不把城堡捐給加州政府?
兩個孩子顯然都對城堡感興趣,夏宜努力地聽著導遊的英語講解,而且每一次發現一件來自中國的古董,都表現出一種欣喜和自豪。稚佳對彎彎曲曲的樓梯最感興趣。對傢具擺設的邏輯性有著她的思考:為什麼通往陽台的門前會放一張桌子擋著路?(桌子原來不在那兒,是為了給我們遊客讓路,被移過去的)
觀海象(elephant seals)
從Hearst城堡下來,繼續沿海岸線北上,沒開多久看到馬路對面有停車場,似乎有個靠海的小公園。決定去湊湊熱鬧。再說,胳膊被越曬越疼,可趁停車把放后箱行李里的防晒手套(臂套)拿出來。
下車才發現,這是個觀賞海象的好地方。沙灘上,好大一群海象,一堆一堆,擠在一起曬太陽。據說海象生命中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生活在水裡,上岸就干三件事:換皮(這時特別怕冷)、交配和生產。我們沒看到有為爭奪配偶而干仗的公海象,也沒看到要生育的母海象,估計我們看到的那些海象是在經歷換皮吧,顯然特別怕冷,都擠在一起,懶洋洋的沒啥動靜。偶爾會有個別的,大吼一聲,再昂起上身猛「跑」幾步,會吸引所有觀賞者的目光。那裡,熱愛動物的夏宜用掉了不少照相機的內存。
「游」Cannery Row
接著要趕往Monterey的Cannery Row,那可是我嚮往已久的地方。曾經因為觀看了一場話劇,而開始讀John Steinbeck的同名小說The Grapes of Wrath,進而成了他的迷。覺得既然來到加州中部海岸,一定得去小說Cannery Row的發生地看看。
可惜往北邊開了沒多遠就起霧降溫了,加上稚佳暈車嘔吐,要為她處理一番,等趕到目的地,已經接近六點。路上的景緻仍然不錯,但孩子們顯然累了,只想睡覺。我這啰嗦的姨媽時不時提醒著夏宜:「快看…」。到達目的地,兩個孩子下車就叫餓。俺看出要達到自己的企圖,只能以找餐館為名拉他們陪我兜一圈。當時霧蒙蒙的,濕度幾乎是百分之百,象那霧珠隨時可凝聚成雨滴似的,有些冷。夏宜和稚佳被我拽著兜了一圈,沒看到什麼中餐館(早已經意識到,夏宜的胃還是地道的中國的胃,不吃中餐是很難過的)。又冷又餓的,俺不忍心讓孩子們陪我去深入探尋Steinbeck的足跡,就這麼匆匆離開了。
找到一家中餐館。顯然,來美國兩天,夏宜對飲食的口味要求已經大大降低,她由衷地讚賞了面前不甚特別的美式中餐菜肴。大家飽食了一頓后,開車去矽谷。在那裡住宿,是為了離我們下一個目的地——斯坦福大學近一些。
小推薦:怕曬的女士可以用一種長手套,一直戴到上臂,朝下背光的一面是網眼的可透氣,據說布料具有遮擋紫外線的功能。我在國內時看到妹妹用得好,就請她上網買了兩付給我,真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