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蘆笛鍍金帝國掠影(十五)

作者:light12  於 2010-12-5 20: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時間:  12 04 2010 06:25
作者:蘆笛 在 蘆笛自治區 發貼, 來自海納百川


另一個問題是意識形態危機。30年來,我黨「打左燈向右轉」,打著馬列毛的旗幟偷偷摸摸走資。這對土匪從良來說,或許在最初是必要的,但在從良多年之後還要「四個堅持」,那就是向野心家們跪送死穴,向挑戰者拱手相讓道義制高點與話語霸權了。

這尷尬連小青年都能一眼看穿。有位青年在《貓眼看人》上發的感慨非常有趣。記得他說,馬列主義講究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現在中國有什麼階級?就兩個階級:官僚階級與群眾階級,也就是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學習馬列主義毛思想,是不是要讓人民起來推翻官僚?一邊講「和諧」、「穩定」,一邊高度肯定歷史上一切殺官造反的土匪暴亂,這算是什麼事兒?

這智力笑話也不用去說它了,關鍵是這種「高舉旌表賣淫」的做法引出來的無窮後患。近年毛左的猖獗,凸顯了這一點。我反覆忠告過蠢黨:真正威脅他們的身家性命的階級敵人,不是在民眾中毫無影響的民主派,而是躍躍欲試打土豪分田地的毛左。草根毛左當然多是說大話使小錢的懦夫,真正的威脅在於黨內。任何一個有點足夠眼光的政客,都不難看出此中蘊藏著無比雄厚的政治資源。在一個「公平與正義比太陽還有光輝」的病態社會中(常態社會的人絕不會有這種感慨),毛澤東永遠對草根民眾有著巨大的感召力,亟待野心家們去開發利用。而只要「毛澤東思想」還是憲法規定的全國人民的指導思想,毛左起來推翻黨中央那修正主義集團就完全是行憲。如同美國國父們強調人民有權以武力推翻暴君一般,毛主席他老人家也在生前反覆諄諄教導過:「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義,你們就造反。」

個人覺得,薄熙來同志就是這種機靈人,瞅准了「公平與正義」的巨大政治商機,在重慶搞得風生水起。當然,他倒不是真想搞原教旨毛澤東思想,主要還是以此作秀,製造人望,延攬民心。但這類同志出現,畢竟為政局增添了不少變數。若是日後再出一個比他還更忠於毛思想的太子黨新秀,請問中央該如何對付?

解決這個人為危機的辦法,我也早就作過建議了:我黨最好還是與毛「平滑切割」,用「默殺」的方式將毛從中國的政治文化中排泄出去。不要再蠢到如小胡一樣,去強調現政權與毛政權的傳承關係,反而凸顯兩者之間的突兀斷裂。黨國領袖務必牢牢記住:再把毛供奉在神龕上,非但不能justify現政權的存在,而且只能從根本上動搖現政權的合法性。地球人都知道,諸位是毛澤東的叛徒逆孫,而非他的接班人。既然背叛了,那就一反到底算了,省得左右得咎。反正今天大眾服從我黨領導,並不是因為傻到誤認為黨中央還是當年那個毛中央,而是因為第一,承認我黨槍杆子的威力,第二,經濟還在騰飛,個人境遇還有改善希望。

當然這切割必須平滑。最平滑的方式,便是尊重社會的多元化必然帶來意識形態的多元化,不要再壓制自由主義者們,起碼要讓他們擁有與毛左同等的發言權利。讓他們以鐵的事實粉碎毛澤東神話,藉此有效消解毛左的民意基礎,沖蝕他們的道義資源。與此同時強調鄧小平以來的歷屆領導撥亂反正,把中國從毛澤東一手製造出來的災難中拔出來的歷史功勛。待到火候差不多了,便悄悄地把憲法總綱那幾條拿掉。一個多元的社會,豈能由幾個死人的一家之言作為全民的指導思想,何況那些死人的每句話都是顛覆自家的官僚資產階級統治的?這才是鞏固權位的正道。

儘管有著上述嚴重的社會危機,我並不認為中國的政治制度行將崩潰。如今的中國人與80年代末、90年代相比,最顯著的變化便是從政治動物變成了經濟動物,極大地去政治化了。我遇到的親友無一人知道劉曉波是何許人,《零八憲章》又是怎麼回事。這些人可都是有相當文化素養的知識份子,10年前都是憤憤不平家,現在都成了務實派,對政治漠不關心,無一人願聽我講那些事兒,蓋那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毫無關係。因此,我覺得老金的介紹非常真實,至少大多數所謂「高知」是維持現狀派。在這點上,現代中國出現了向傳統的回歸,實現了官僚集團與士紳集團的聯姻。雖然現在的高知階層遠遠沒有傳統社會士紳的能量,但這種聯姻仍然為政權提供了相當的穩定性。

當然,這種穩定性的存在前提是經濟不斷增長,使得大眾始終有「日子會越來越好」的盼頭。於是在很大的程度上,經濟增長便成了我黨的生命線、幸福線。

必須承認,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黨的應對還是相當出色的,可圈可點,與其愚不可及的外交形成鮮明對照。據FT中文網(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該網刊相當中正平和,撰稿人都頗有水平。說來有趣,我看到這份網刊,完全是拜某個網氓[我懷疑是狼信驢費-滿伯-和尚,但沒有證據]之賜。他為了騷擾我,不僅盜用我的名義寫信去罵智力難民營的主管,而且用我的公開郵箱去訂了無數網刊,使得我那郵箱每天接到上百份網刊。好在大多數都可以退訂。而FT中文網是我唯一保留下來的網刊,在此向諸位推薦,個人覺得確實值得一看),中國採取的應對措施包括斥重資刺激本國經濟,將投資重點轉向發展中國家,增加對那些國家的出口,以及提升內需,等等。

這幾項措施都取得了成效,國家不但實現了「保八」的目標,去年的增長率居然還是兩位數(好像是11.6,記不得了)。不僅如此,國內消費佔GDP的份額還提高了,說明提升內需確實見效了,這在近幾年來還是首次。於是在全世界一片狼藉之中,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一枝獨秀,使得許多人開始豪情滿懷地談論「中國引領世界經濟復甦」。

不過據我這次回去的一點道聽途說,國內經濟並不是那麼光鮮,雖不能說危機四伏,但似乎隱患也不少。

首先是「國進民退」的倒行逆施引起的惡果。上文說過,斯大林主義的操作前提,是強佔國家一切物質與精神資源,徹底剝奪了人民造反的可能,但同時使得經濟毫無生機。為了向經濟注入活力,同時也因為政府再也扮演不下去那「萬能的奴隸主」的角色,照看每個百姓的衣食住行了,便開始了有限的私有化,從斯大林式共產主義過渡為希特勒式國家資本主義,即朱鎔基的「抓大放小」,對政府與百姓的角色重新作出定位,由國企(也就是政府)負責捏住國家經濟命脈,由民企(也就是百姓)負責實現經濟繁榮,實行「管控」與「生產」分工明確的兩條腿走路,其實也就是當年大清「官督商辦」的改進版。這結果就是上面提到的,在三十多年(其實主要是最近十多年)內,民企產值便構成了GDP的大頭,提供了80%的就業機會。

這卻引起了胡錦濤那團幹部積極分子的恐慌,他轉正後便倒行逆施,實行「國進民退」。聽朋友說,如今民營企業家很難做生意,蓋某些國企為了獨霸市場,自恃有國家雄厚財力的支持,不怕虧本,實行「讓利傾銷」的惡性競爭,擠得民企難以生存。因為盈利實在微薄,又有時時發生爛帳可能,資金流通困難,許多民企難乎為繼,再加上房地產市場火爆,於是企業家們便紛紛將資金從實業中提出,改去投資房地產。FT中文網不但證實了這一私人信息,而且還補充說,許多民營企業家因為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都在考慮將資本轉到國外去。刻下中國民間資本家大舉進軍國際資本市場,雖然體現了其雄厚財力,但也未嘗不是這種缺乏信心的表現。

如所周知,本人是絕對的經濟學外行,真說不上如果「國進民退」越演越烈,把民企資本統統擠到國外去,中國會不會步西方國家後塵,被產業利潤更高的國家吸去內力,造成本國產業空洞化。可以肯定的是,民營企業提供了80%的就業機會,若是它們要麼轉移到國外,要麼被國企擠兌得破產,肯定要再度製造龐大的失業大軍,而那對政府可絕不會是什麼好消息。

另一個問題也是朋友告訴我的。他說,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仍未實行文明社會的工商規則。據說,在西方做買賣,是一手交貨一手交錢。中間商不管能否賣出去,貨到都得付款,而中國可不是這樣。商品生產出來后,由廠家先將它們「賒」給商家,賣出后再付款。這種做法,不但阻礙了廠家的資金流通,更造成了壞賬發生的絕好機會。另一位朋友也證實了這一點。他的一位親戚是個小企業家,據說刻下那企業已經快開不下去了,一方面是競爭激烈導致盈利極度微薄,另一方面則是賣出去的產品收不上錢來。

老蘆是腐儒,從未涉足過商界,對此說法捉摸不定。一方面,我覺得那位朋友說的西方交易規則似乎確實是這麼回事:君不見但凡經濟衰退來臨,商店紛紛關張前,照例都要減價出清存貨?可見他們賣的貨業已買斷,真箇成了自家財產,並不是賒來的,否則何不退還給廠家?另一方面,賣書好像確實採用國內式「賒貨」方式:發行商先賒給書商,待書商賣完后再給錢。若是賣不出去,則將賒來的書退還給出版社。反正老狼經營的《蘆笛文選》在香港是這麼賣的,總不能說深受大英熏陶的香港商人還不懂西方工商規矩吧?

這問題無非是兩種可能:要麼那位朋友所說不確,東西方做生意都用「賒貨」方式,風險完全由廠家而不由商家承擔;要麼書籍是一種特殊商品,不按西方通行的工商規矩辦事。到底是哪種可能,還請國外的奸商網友指點。個人覺得,賒貨乃是一種非常原始落後的做法。即使西方使用這種背時方式,也應該予以改革,凡交易都一次性買斷,有利於資金流通,加速再生產。

另一個相當實在的威脅是通脹。聽一位在國內銀行工作的朋友說,其實國內現在的CPI(我還是第一次從他那兒聽到這個詞,查了一下原來是consumer price index)真實值已達8%,遠遠高於官方承認的3%(亦即通脹的臨界線)。此話可能過於誇張,蓋CPI到了5%便是嚴重通脹,真到8%該是惡性通脹了。但國內通脹確實存在,而且還相當嚴重,據國內多家網站報導,深圳與香港的日用品物價業已倒掛,以致深圳主婦連油鹽醬醋都到香港去採購。

在我這外行看來,引起通脹的因素較多,首先是制度性通脹,這是咱們的貨幣政策與外貿政策造成的。如所周知,中國多年對美貿易順差,換回了大量美元。但由於國家管制外匯,出口商得到的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幣。換回來的美元由政府拿去購買債券,等於到美國投資。這筆財富的流失,當然只能靠政府開動印鈔機來彌補。出去多少美元,就得在國內印刷多少人民幣,於是便人為增加了貨幣投放量,當然要引起通貨膨脹,人為壓低匯率更惡化了這問題。

另一個因素則是所謂「進口型通脹」,而這問題簡直就無解。在《文明真空》一文中,我曾質疑美國消費主義是否適用於中國那種資源小國。的確,如今中國的石油已經用得差不多了,而與此同時發生的,是汽車擁有量劇增,汽油當然只能靠進口,這勢必抬高國際油價,引發國內通脹。隨著其他資源也消耗殆盡,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據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先生說,有人預言2012年中國就要趕上美國。真要到了那步,我看全球能源危機恐怕也得爆發了。

第三個因素則是政府似乎主要是靠投資來刺激經濟的,而那些工程似乎並非短平快,需要不斷往裡砸錢,這也只能促進印鈔機的轉速。

以上諸因素中,第一個因素似乎可以用人民幣結算來消除。現在政府也在嘗試這麼做。第二個因素則非但無法消除,只怕會在未來越來越嚴重。第三個因素也很難在短期內消除。因此,竊以為在可預見將來,政府不可能有效抑制通脹。不僅如此,中國貧乏的資源,為經濟規模封了頂,刻下的好光景可能難乎為繼。

最可怕的還是房地產的大泡泡。國內的房價,簡直高到了荒誕離奇的地步。這種偏離國民平均收入如此之遠的房價,要維持不垮,簡直就是無情挑戰世間一切常理。但若是垮了下來,勢必引起日美式連鎖反應,使得經濟一蹶不振,長期陷入低迷。因此政府別無選擇,只好動用「舉國體制」撐著。房地產吸納的巨量人民幣,當然也只能靠開動印鈔機來彌補。

以上所說,當然只是我這偽經濟學的絕對外行的管窺蠡測,還盼偽經濟學的真假大腕們不吝金磚。我的靠不住的外行模糊直覺(鬼話所謂gut feeling)是,中國經濟的規模超出了底盤的承受力,國務家們的抱負高過了實際國力,發展到眼下這樣子,大概已經到頂了。當然也未必會出現草庵居士嚷嚷了十多年的「崩潰」,但在未來十年中,經濟成長將會逐漸減速,高歌猛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3: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