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金嗩吶 中華文明「行」在哪裡?(17)

作者:light12  於 2010-6-2 23: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時間: 02 6 2010 15:06
作者:金嗩吶 在 蘆笛自治區發貼, 來自 海納百川


中華文明「行」在哪裡?(17)


金嗩吶 -


下面就老陳在跟帖中說的觀點談幾句看法:

「禮儀制度和宗法等級制度新中國開國以來,這兩樣東西已經面目全非了。」「日本和南韓,實際上已經是儒家文化和現代文明結合的成功例子。」
-------------------------------
首先,對老陳「禮儀制度和宗法等級制度新中國開國以來,這兩樣東西已經面目全非了。」的說法,我是這樣看的,作為制度來說,確實是不存在了,但作為影響來說,依然還有強大的生命力,日本和南韓,也依然可以看出農耕社會的痕迹和儒家文化負面影響的存在。當然,人家正面的影響保留的更多。日本人在現代化的歷程中,通過精英集團的精密設計和周全考慮(再加上日本沒有經過國際共運的洗禮,沒有出過偉人),人家把儒家文化中合理的成分以及本民族原有的傳統如忠誠、對長輩和權威的尊重、集體主義、等級制度和天皇神話巧妙地整合進了社會經濟現代化的進程中。

如果沒有馬列主義的污染,中國當然不是現在這副樣子。好像是老蘆說的吧,傳統文明儘管是一種落後的文明,它好歹還是文明。裡面的很多內容,還有它合理的一面。哪怕像最為人詬病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君守君道臣守臣道,父守父道子守子道;一方面則是:君守君道是臣守臣道的前提,父守父道是子守子道的前提。所以,連強勢皇帝漢武帝犯了錯誤照樣還得下《輪台罪己詔》。皇帝的胡鬧一般局現在皇宮內,和一幫宮女太監們胡鬧,不至於拿國是開玩笑。

如果完全照搬蘇聯的模式,由毛劉周朱陳林鄧裡面的任何一個不姓毛的人來領導中國,中國轉型起來也很容易。因為他們多少還是受傳統文明的影響,誰也做不到「和尚打傘無法無天」。周恩來自不必說,很多知識分子喜歡「周公」,就是因為在文革的殺氣騰騰中,周還保持了「文質彬彬,溫良恭儉讓」的儒雅做派,是眾痞叢中的一點儒;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公開讚揚儒家的修德之學、忠恕之道,認為儒家的反省、律己、慎獨等修身方法仍然可以用於共產黨人的鍛煉與修養,這本黑修養也讓他在文革中吃夠了苦頭;林彪經常在牆上貼個孔子語錄,時刻惦記著「克己」。流行一時的「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做毛主席的好戰士」,也是來自舊文人的「讀好書聽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日本能夠成為今天的日本,跟沒有受到馬列主義的蹂躪有關,畢竟軍國主義狂熱清除起來比階級鬥爭學說容易得多。麥克阿瑟打仗有多高水平很難說,但治理日本確實有一套。日本人對美國人的態度也很微妙,感情上仇恨,理智上感謝。我親耳聽一個日本人說過,二戰後期,日本敗局已定,麥克阿瑟不來佔領,蘇聯紅軍就要來佔領,如果讓蘇聯紅軍佔領了日本,日本的前途不堪設想。天皇會「死啦死啦的有」不說,日本人以「八嘎」的勁頭干起社會主義來,誰也擋不住,咱毛主席都未必是對手。毛主席說過最牛的一句話不過是「死掉一半剩下的人還可以搞建設」,人家可是「一億總玉碎」、「櫻花飄落在太平洋上」的魄力。

在對待日本美軍基地的態度也是一樣,感情上日本人都希望美國佬滾回去,理智上都希望美國大兵繼續留下來。執政黨、循吏都是「留派」,在野黨、清流都是「滾派」。像日本共產黨這樣鐵打的在野黨,永遠是最堅定的「滾派」。這次民主黨在這個問題上栽了跟頭、失信於民,就是因為沒想到革命勝利來得如此之快,自己能夠這麼快上台,還是拉開在野黨的架勢向選民亂許諾。

偉大領袖教導我們說:「日本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我想改一下:「日本民族是一個奇特的民族」,或者說:「日本民族是一個邪門的民族」。就拿學習外來文化來說吧,人家確確實實做到了偉大領袖說的那樣「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裝懂」。但不管學什麼,最後都變味,創出自己的一套東西來。像日語里的外來語中有個單詞「撒必死」,來源於英語的service,可日本人用出了新意。比如你到超市買個冰箱,贈精美炒勺一個,這精美炒勺就是「撒必死」,而service本身「服務」的語義倒不怎麼用。好像這與英語國家用法有區別,本區留日留美大俠不少,不知我理解的對不對?

有一次某日本教授說起日本人對儒家文化的學習,說日本人當年學中國只學了個半吊子,漢字沒學全,只好假名來湊;儒家的忠孝也沒學全,只學了「忠」,沒有學「孝」。話里話外,意思是中國只有「孝」而沒有「忠」。

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日本、韓國的崛起和咱輸出到日本的儒學到底有什麼關係?毫無疑問,它們的富強主要還是因為西化,而儒學到底是起著阻礙作用還是促進作用?我看在日本歷史上,儒家學說的正面效應就是促進了日本的穩定,負面效應就是抑制了日本的發展和進步。那麼今天呢?是促進還是抑制還是影響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先說說儒家學說對古代日本的影響吧。

儒家學說對於像日本、東南亞這樣的集權農耕社會有著無窮魅力,他們特別容易接受儒家主張。日本引進儒家文化是十五六世紀前後的事情,跟前邊六渡日本的唐代鑒真和尚沒什麼關係,他帶去的是佛教文化。日本引進儒家學說的背景跟中國類似。日本歷史上也有個「戰國時期」,日本戰國歷史可與中國戰國相比擬,各地大名林立,為爭奪霸權攻伐不休。而且也是「無義戰」。以後出了個嬴政式的人物德川家康(被稱為「東照大神」),打敗了日本的戰國N雄(戰國期間人名地名繁多,大戰小戰難以數計,搞不清楚有幾雄),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江即戶幕府)時代。

為了加強專制統治,德川幕府的統治者把全國人民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實行嚴格的等級身份制度。因此,需要一種維護身份等級制度的御用思想,而儒學的「名分論」正好適應了這種需要。於是,儒學(朱子說)被規定為官方哲學,成為德川幕府的正統思想體系。在此期間德川家族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採取鎖國禁教政策,不能不說是受儒家學說的影響。

我感覺儒家學說日本人學得更好,用得更活。德川家康開創出的德川幕府,執政時期長達二百六十五年,這段在世界史上堪稱絕無僅有的和平時代。直至明治維新前夕的1867年,德川家族的將軍寶座總計持續了十五代。為繼鎌倉,室町幕府之後,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這不能不說與引進了社會穩定術——儒家學說有關。當然,德川江戶也是日本最保守最黑暗的歷史時期。

最後德川幕府垮台的直接原因跟俺大清差不多,也是由於西方資本主義的精神污染和軍事侵略。精神污染先是來自荷蘭的「蘭學」,以後是來自英法的「洋學」的傳播;軍事侵略是指遭受英法美俄的「開國」脅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佩里率領艦隊兩次闖進江戶灣,迫使日本開港通商。最後德川幕府屈服於列強的軍事壓力,連續與西方列強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和協定,出賣大量的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

我這點可憐的日本歷史知識,還是前些年一群不懂事的小毛孩子刺激出來的。據說中國大陸只要是喜歡玩遊戲、看動漫的,就沒有不知道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些東東的,受刺激之餘,惡補了點日本歷史知識,為的是不讓小毛孩子們嘲笑。本文想利用這點知識說一下日本和中國雖然同為農耕社會,儒學都是正統思想體系,但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日本過去並沒有因為引進儒學而完全丟掉日本固有的文化傳統,近現代也並沒有因為推行「全盤西化」而丟掉原來引進的儒學文化傳統,籠統地說,就是想說一下「日本特色」。我胸中點墨無多,對日本更是知之甚少,在諸位留日大俠、知日大俠面前獻醜了。

儒家文化輻射圈的國家有些特點是共同的,如都吃苦耐勞,崇尚權威,都表現出集體精神肯定和對個性自由的否定,都缺乏獨立的人格意識,都重倫理道德而忽視法律制度和契約的作用,都講「情」、講「禮」重於講「理」。所以現在日本企業破產或者出了質量問題,僅僅賠償還是遠不夠的,還要鞠躬謝罪,而且姿勢還有講究,平時問候老人上司,腰彎的角度可以任意大,但不能低頭,但謝罪的時候必須連彎腰帶低頭,而且其幅度角度還要與罪孽深淺成正比。

古代日本和中國到底有哪些不同,我想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
1、「萬世一系」日本的天皇不同於「大家輪流坐,今年到我家」的中國皇帝;
2、日本的經濟制度是采邑分封制,更接近中世紀的歐洲。日本是貴族+武士政治,中國是官僚政治;
3、日本的政治制度是幕藩體制,近代歷史以前的日本天皇,長期處於虛君地位,並不掌握實權,而真正的權力掌握在幕府的手裡;
4、日本長期以來是軍人執政,而中國從來是文官治國;
5、日本實行中央集權的時間相對較短,而且力度遠不如中國。即使在被認為是最保守、集權化程度最高的德川幕府統治時期,中央(幕府)政府對地方封建主的控制也有限,類似於中國的強幹弱枝。

了解這些不同,也許可以理解為什麼近代日本屢屢上演下克上;為什麼日本人忠誠勇敢;為什麼近代日本沒有選擇「走俄國人的路」;為什麼日本那麼快就接受了現代資本主義;為什麼日本仍然還保持著東方文明的一些傳統。

雖然中國和日本同為君權神授,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首先是中國的皇帝和日本的天皇不一樣在兩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一樣。在中國皇帝是人,奪取天下的開國皇帝不是流氓,便是世家豪族,雖然都宣揚自己生下來就有許多瑞徵,如彩霞飛舞、祥雲繚繞、百鳥和鳴、滿室生輝等,而且很多人還有特殊體征,如劉邦大腿上72顆黑痣、趙匡胤生為香孩兒、李淵有九乳等等,但即便如此也是人,只不過不是凡人,是「異人」,是上天信得過的人間代理人。

其實連孔聖人也是人,更何況是踐行孔聖人指示的皇帝。真龍下凡、神佛轉世、聖人投胎這套說法老百姓從來沒有真信過。天子即天之元子,天是人格化的自然界,被認為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世間萬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後代,因此,凡人皆為天之子。按照宗法制度來說,只有嫡長子才有權力繼承父的遺產,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傳子孫。所以,天子的含義,乃是天的長子或嗣子。原則上可以這麼說,許多人都是天神之子,都有做天子的資格,只要有德行。

而日本天皇是神還是人一直非常模糊,日本最早的神話書籍古事記稱,天神有三個孩子,其中最小的就是創世之神天照大神。天照大神有所謂的天孫,而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天孫的孫子。天照大神就是天皇的「皇太極」,這也成為日本君權神授的依據。其他國家君主制中的君主是作為一個人參與政治,而日本天皇制中的天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則作為神統治日本。

天皇和其家族沒有姓(歷史學上稱其為天皇氏),因為是人還是神不清楚,日本憲法也未賦予其公民權。雖然裕仁以後的日本天皇已宣布完全放棄歷史上其被賦予的「神性」,但多數日本人仍認為天皇代表著「國家」,而中國皇帝只代表朝代。所以,在日本人眼裡,有天皇在就不算亡國,對保留天皇的麥帥也是感恩戴德,麥帥在美國被貶,首先憤憤不平的是日本人。

【未完待續】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7: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