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金嗩吶 中華文明「行」在哪裡?(1)

作者:light12  於 2010-4-27 12: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1評論

時間: 26 4 2010 05:50
作者:金嗩吶

中華文明「行」在哪裡?(1)


金嗩吶


兩月前,網友7171在我的帖子後面跟帖說:

請教老盧,金鎖兄:思維的性別問題
……
中國文化代表的東方文明是在其自身的「生理結構」上誕生,成長,發育,成型的,它具有自己的性別屬性,因而有其自身的生存,演進邏輯,無法用具有不同「生理結構」的西方文明的邏輯或標準來評判或衡量。

不少人有這麼個感覺,西方人看不懂東方人。其實,在海外生活了多年,我們也可說,東方人看不懂西方人。兩者的差異大致上跟男人不懂女人,和女人不懂男人的程度相似。

(金註:在前一段的兩會期間,中國外交部楊部長在記者招待會上回答外國記者時還特別警告西方,看待中國「別用油畫標準欣賞水墨畫」、「否則就要出錯」)
……
個人感覺,東方文明是陰柔的屬性,而西方文明具陽剛特徵。兩者各有一整套完整完備的哲學理論基礎,歷史積澱,「待人處事」的方式方法,無法用絕對意義來評價。用男人標準看女人,或用女人標準看男人,是弄不好的。這,或許是看許多當代的社會文化現象的一個有益嘗試視角?!
------------------------------------------------------------------------------------------------
以後7171網友和DaLuoHan在討論中又談到:中國儘管沒有出過一個西方那樣的「帶頭大哥」水平的人物,但紋絲不動存在了兩千年,這也是個必須承認的事實。說明具有陰柔屬性的中國文明肯定有它「行」的一面。


其實我也對這個問題一直很困惑:為什麼同在一個星球、一片藍天下,不同民族會產生不同的文明,會有不同的思維、待人處事的方式。中國文明為什麼這麼「行」,到底「行」在哪裡?而且我也和7171網友一樣,期待著「老盧」出手,快刀斬亂麻,把這個問題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我等好好享受一番。說實話,這也跟科研選題一樣,找到一個合適的題目不容易。這個題目實際上是「文明比較學」、「思維比較學」,對我來說太大太難,搞不好就會露怯穿幫。

這類題目應該最適合「老盧」,理由DaLuoHan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就是老蘆對這兩種文明都有比較深刻的認識。DaLuoHan是這樣說的:

「老蘆是我知道的最大的香蕉:黃皮至黃至正,在中國文化上的淵博,文字功底的深厚,實屬罕見;白心至白至純,對西方文明的精髓,也理解的極為深透。魯迅在前者,自無可置疑;但是對西方文明的理解,即使放在他那個年代,好象也談不上很了不起。至於柏楊,我覺得整體差了一個檔次吧!」


我認為DaLuoHan對老蘆的這個評價說得不錯,尤其是對近現代西方文明理解的透徹,確實是「白心至白至純」,稱得上是「氣死頭場雪,這不讓二路霜,氣死了頭號的洋白面兒了吧」(引自相聲《賣布頭》),比那些同樣留學或在海外居住多年的偽香蕉們強得多。黃起來「賽過蒼井空,不讓武藤蘭」(我瞎編的,把顏色的黃與「很黃很暴力」的黃混用了,呵呵)。可看到老蘆現在毫無創作欲寫作欲,連出版社的約稿都懶得寫,所以俺這半黃不白的「金鎖」越俎代庖,試著回答一下。正好我前邊那個系列《世紀眼光看世界》,也要談到不同民族文明特點這個話題,就放在一起說吧。還是跟以前一樣,想到哪兒說到哪兒,離題萬里之處,還望海涵。若不慎成了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有潔癖者盡可掩鼻而去。

另外,和老蘆不同,我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得申報課題拿成果,要做許多諸如填表格、報課題、跑鑒定、發文章、請客送禮拉關係等無益、無聊、無趣也無意義的事,原想混上教授,就可以再也不用干這些於人於己於社會都無益的事兒了,就像老蘆現在這樣,逍遙自在,在家上上網看看電影,興緻來了就上網寫點什麼,沒得可寫就出去遊山玩水(如組團去看雅瑪古迹),可乾的事太多太多。可到真正評上了教授,還是剎不住車,還繼續干這些無益、無聊、無趣的事,而且不幹就難受,真到退休的時候可能還會有失落感。正如古人所說的,「不做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至今還在心甘情願地吃N遍苦,受N茬罪。所以如果因為稻粱謀而把這個系列搞成了太監工程——下邊沒有了,諸位也不要責怪。

7171網友說的這兩個現象,我認為確實存在。一是東方文明確實是「具有陰柔的屬性」,橫豎看都夠陰夠柔;再就是這種文明確實有它「行」的一面。「不知歷史無以言當下,更無論將來」。除中國外,世界上任何一個帝國都有興起、鼎盛和衰落的過程, 盛極而衰然後走向滅亡。唯獨中國,盛極而衰后卻否極泰來。作為國家來講,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由古代延續下來的大一統中央集權帝國,從未發生文明史或文化上的斷裂和夭折,而且至今還活著有滋有味,眼下還看不到崩潰的跡象。這在世界古代產生的大帝國中是絕無僅有的,是中華民族區別於世界上其它民族最顯著特色之一,是真正的中國特色。

不信在歐洲的自治區諸位盧瑟和你周圍的洋鬼子聊聊,看提起什麼「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人家會不會有什麼失落,或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可中國同胞卻不一樣,提起強唐盛漢,眼睛就會放光,哪怕是元朝也會興奮,甭管是誰來統治,殺了多少同胞,漢人是幾等人,反正那時中國的版圖最大,所以成吉思汗也是中華民族的英雄,被譽為「一代天驕」。

人們通常說當代中國沒有共同的價值觀,我認為有,這就是國家至上民族至上「大一統」觀念。中華文明的精髓,就是支撐這個大一統集權專制的儒家文化。不管什麼思想思潮理論學說,絕不能和它發生抵觸,否則就要「全黨共誅之,全民共討之」,這是中華民族的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套用一句毛主席語錄就是「與這個觀點相同的就叫做愛國主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反面的就是賣國主義」。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具有政治文化的統一性。而這個價值觀是一種傳統的價值觀,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已經刻在了中國人的骨頭上,融化在血液中。這種中國人獨有的大一統情結,是如此頑固堅硬,沒有什麼可以融化或改變它。

我理解這「大一統」至少包括如下因素:1、版圖大、人口多;2、中央集權;3、政治、思想、文化統一。

雖然最近大陸新儒家領軍人物蔣慶教授對此又有新的解釋:「大是動詞,是推崇之義;一統也是動詞,是指要用最高的價值即『一』來統攝整個宇宙人生、歷史文化與社會政治。」這聽上去有點像紀曉嵐對乾隆解釋「老頭子」。有一天,紀曉嵐和同僚們開玩笑稱皇帝為「老頭子」,恰好被乾隆皇帝聽到。乾隆要砍紀曉嵐的腦袋,紀曉嵐解釋道:「萬壽無疆之謂老,頂天立地之謂頭,父天母地之謂子,這就是老百姓稱您為『老頭子』的緣故。」乾隆皇帝聽后開懷大笑,赦免了紀曉嵐的死罪。對於新儒家的這種解釋,我看純粹是玩文字遊戲,強詞奪理,用過去電影里首長訓斥小鬼的話說就是:真是亂彈琴!

先看看歷史上無比輝煌榮耀的「四大文明古國」的命運。國人經常說的「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古老文明」,以此為榮沾沾自喜,其實並不準確,其他文明古國所創造的文明,其先哲的著作,並未隨改朝換代山河易主歷史變遷隕滅,而是繼續存活於世並光大至今。但作為文明傳播的載體國家,確實都已經消失了。四大文明古國,現在大版圖獨立自主存在的國家只有中國。比如巴比倫的影響(尤其宗教方面)雖流存至今,但作為國家早巳消失;古埃及早在公元前就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而結束;現在的埃及與印度那是英國人根據自己的戰略需要為其保留下來的。若不是英國,在這兩片土地上還不知會分出多少小國。

印度歷史就是一部被異族蹂躪的歷史,在歷史上分多合少,數次被外來民族統治,卻沒有同化異族的能力,除宗教外,傳統文化保留很少,所以印度現在被稱為文化博物館、人種博物館。到了近代,幾乎被英國同化,連官方語言都離不開英語。現在印度有156種語言,文字光是印在鈔票上的就是15種,就像我在阿三系列提到的,沒有英語,印度各民族之間就缺少了溝通的工具。實際上現在的印度,是英國殖民者給「攢」起來的一個鬆散聯邦國家,跟中國這種「大一統帝國」是兩回事兒。

再看看歷史上那些曾經顯赫一時「大一統帝國」,有歷史學家提出,人類古代文明的發達與帝國的建立和強盛是聯繫在一起的。所以,人類歷史上文明的巔峰,往往也是帝國興盛的時代,因此把兩千多年的歷史分為三個帝國時代,我認為有一定道理。
在第一帝國時代,中國有秦漢帝國,歐洲有羅馬帝國、馬其頓亞力山大帝國、南亞有印度孔雀帝國、西亞有波斯安息帝國次第相連。
在第二帝國時代,中國有隋唐帝國、歐洲有拜占庭帝國和法蘭克帝國、印度有摩伽陀帝國,西亞有興衰更替的波斯薩珊帝國和阿拉伯帝國。
第三帝國時代中國有明清帝國、印度有莫卧爾帝國、西亞有波斯的薩菲帝國、奧斯曼帝國,西亞的奧斯曼帝國還一度主宰著歐亞大陸。
最後是分裂的歐洲,徹底的降服了一個個這些看似強大的恐龍,改變整個世界,讓世界「走進新時代」。

以上帝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但唯獨中國這個古老的帝國,現在還大模大樣地活在世上。

拿馬其頓亞力山大帝國和秦帝國做個比較。從公元前359 年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變法,至公元前221 年,「六國畢四海一」秦始皇建立了統一的中華大帝國秦王朝,奠定了中華民族2200 多年大一統的基礎。與秦王朝建立時間差不多的還有一個馬其頓亞力山大帝國。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公元前360 年,即中國商鞅變法的前一年,雄才大略的馬其頓王腓力二世大刀闊斧地進行政治經濟改革,於公元前338 年統一了整個希臘。以後先後佔領波斯、埃及和印度河流域,最後由亞力山大就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馬其頓亞力山大帝國。所不同的, 馬其頓亞力山大帝國因缺乏我說的第三條「政治、思想、文化統一」,一朝瓦解卻再也無法恢復昔日的領土疆域,今日的馬其頓共和國,領土面積只有2.5 萬平方千米,人口不足50 萬。其領土面積還不及亞力山大帝國極盛時期的百分之一。

和歷史上其他龐大帝國相比,中華帝國最大的特點就是打散了還能再聚起來,倒驢不倒架,總能分久必合。黑格爾曾談到中國的國運時說,「假如我們從上述各國的國運來比較它們,那末,只有黃河、長江流過的那個中華帝國是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國家。」像中國的秦王朝雖然被劉邦項羽滅掉,又一個更大的漢王朝的建立起來了,重新恢復了大一統的局面。而且是「螺旋上升」,與秦王朝相比較,其領土疆域更廣大,經濟上更繁榮,軍事上更強大,政治思想文化更統一。這靠的是什麼,是文化,是信念。而世界上其他帝國,一朝覆亡卻再也無法恢復。「我回我的高老莊,你回你的流沙河,分了行李就散夥」,而且各自都活得有滋有味,不再想著這回事兒。這有點像老蘆寫黨史中引用的國民黨某將領的一段話:國民黨的軍隊打散了就徹底完了,連部隊番號都要取消,而共產黨的軍隊打散了還能再聚起來。

前一段本自治區進行了「中醫整體思維大討論」,其實在這個問題上也可以看出中西方思維的差異來。整體思維把「人」視為一個整體,儒家學問很多內容都是人與人如何相處、誰服從誰、怎麼忍耐、如何互相遷就的倫理、道理和方法;而西方的分析法把「人」分割成一個個具體的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權益、自由和慾望,都有自己的存在價值,誰也不能干涉誰、侵犯誰。中國文化講究「大一統」,一個中心為「忠」,兩個中心為「患」,凡事勸和不勸分。而西方人講究個性獨立,遇事勸分不勸和;歐洲人有矛盾,他們首先想到的辦法是分開。民族與民族相處不到一起怎麼辦?分家另起爐灶,你過你的,我過我的,歐洲的「幾十個國家幾十朵花」就是這麼來的。

生活中也是一樣,父子兩代有代溝,子女18歲后滾蛋便是,誰也用不著欠誰的。夫妻為個P大的事也可以離婚,大不了自己一個人過。朋友同學一起吃飯,誰來掏錢?中國的辦法是先按照貧富、尊卑、長幼看看能不能先找出個大頭來,如果大家差不多而沒有顯著性差異,就要蜂擁至收銀台比誰手勁大腳步快,沒付錢的一定要把飯店的檔次、酒水菜肴的價位牢記在心裡,找個機會再找補回來。歐美人則要簡單得多,飯費除以人數,大家均攤,然後各自回家,輕輕鬆鬆做人。

邁克爾傑克遜有個專輯,叫《Leave Me Alone》(我沒有聽過,只看過封面),大概在西方人眼裡,這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甚至「微積分」出自歐洲是不是也有「必然性」啊?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笑臉書生 2010-5-2 11:18
說的不太透
一言以敝之,這個星球的高級生物種太年經了,還未形成一種語言,一種人類認可的良好制度------那時中華帝國的文化,風俗-----照樣成為歷史上保留的一瞬間(號稱5000,實為3500年),這就是歷史的定論,說它是必由也好,必然也罷----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