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蘆笛 俄總統葉公與先總統袁公——關於和平演變的一點杞憂

作者:light12  於 2010-3-12 17: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1評論

時間: 11 3 2010 16:23
作者:蘆笛

【按】下文是我正在寫的《野蠻的俄羅斯「反世界」》的一段,該書擬於今年內出版,相對過去貼出的部分,作了許多增補,應該說比原作更有看頭。因此,請同志們準備好銅鈿,到時我來吆喝一聲,大家便紛紛購買,謝謝!

---------------------------------------------------


如所周知,民主國家實行三權分立。這三套機構的協調運作在西方早已操演純熟。然而新生民主國家在試行這一套時,一開頭難免互相掣肘,扞格難入,有個痛苦的磨合過程。中華民國建立之初,先是袁大總統與國會斗,最後以解散國會終局,后又是黎元洪總統與段祺瑞總理的「府院之爭」以及段與國會之爭,鬧出了張勳復辟、南北分裂的嚴重惡果。這些事都被國民黨當成詆毀北洋軍閥的醜聞。然而無論是老袁還是老段,其對付國會的手段,與葉利欽解決俄羅斯憲政危機的方式比起來,似乎都要文明溫柔得多。

如上所述,1992年新年伊始,葉利欽推出了一系列激進經濟改革措施,迅即引發嚴重的經濟災難。政客們怕受他連累,紛紛與他拉開距離。葉利欽不再是當初那個眾望所歸的英雄了,副總統魯茨科依甚至公開譴責他的改革是「經濟上的種族滅絕」。國會開始試圖限制葉的權力。此前,因為保守派的8月政變,國會曾授予他超出憲法規定的非常權力,這授權到92年底為止。葉氏想延長這期限,以把他的經濟改革推行到底,但國會反對他的經濟改革,主張恢復國家對經營不善的國企的財政補貼。葉利欽想任命「休克療法」的鼓吹者蓋達爾作總理,卻被國會否決。而且,國會想把政府變成英式內閣制, 亦即內閣從屬於議會,閣員都是議員,而葉利欽則想把政府變成美式總統制,內閣不受議會控制,閣員由總統任命。1992年12月,葉利欽與國會達成妥協,雙方同意在1993年4月間舉行國民公投,在此之前,葉氏可以繼續保有大部份非常權力,與此同時,國會擁有對總理的提名與批准權,對總統提名的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內務部長與安全部長擁有否決權。

然而因為經濟每下愈況,國會加劇了對葉利欽的攻擊,1993年3月中旬,人大召開緊急會議,指責葉利欽違憲,議決修改憲法,剝奪了葉利欽的許多權力,並取消了原定4月份舉行的全國公投。葉氏乃於3月20日發表電視演說,宣稱他將成立一個「特殊政府」,在公投結果揭曉以前,該政府享有非常行政權力。但在憲法法院院長指出此舉違憲后,葉氏便在發出的命令上刪去了違憲話語。

4月25日,全民公投結果揭曉。略過半數的投票人表示對葉利欽的信任,支持他的經濟政策,認為不必提前進行總統選舉,但有必要提前進行人大選舉。此後葉利欽即停止與國會溝通,雙方越鬧越僵。

7月間,國會通過一系列法案,修改了葉利欽的經濟政策,並啟動了對葉利欽助手們的貪污行為的調查。葉利欽則在8月間宣布,他將使用包括繞過憲法在內的一切手段,促成新的國會選舉。9月間,他乾脆停了副總統魯茨科依的職,任命蓋達爾作副總理。9月21日,他悍然踐踏憲法,宣布解散最高蘇維埃。副總統魯茨科依將此譴責為政變。次日,憲法法院裁決葉利欽此舉違憲,可被國會彈劾。國會隨即宣布葉利欽的法令無效,免去了他的總統職務,選出魯茨科依為新總統。魯茨科依當即宣誓就職,任命了新的國防、安全和內務部長。於此,俄國有了兩套平行的政府。兩天後,人大召開了緊急會議。由於葉利欽千方百計阻撓外地代表到京赴會,出席人數未達法定人數(實到638人,差51人),但大會還是通過了對葉氏的彈劾。葉氏報之以切斷議會大廈(「白宮」)的供電、供熱與電訊聯繫。

總統與國會的對抗,激起了民眾盛大的反葉示威,成千上萬的莫斯科市民走上街頭,與警察發生流血衝突。9月28日,內務部部隊建起了對議會大廈的封鎖線。這更加激怒了反葉民眾。他們開始建築街壘,阻斷主要街道的交通。10月3日,示威民眾突破了警方封鎖線,到了議會大廈門前。魯茨科依在接見他們時,竟然號召他們組成武裝,去攻佔市政府與電視台。而最高蘇維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竟然號召暴民去進攻克里姆林宮,把「葉利欽那個罪犯和篡位者」抓到拘留所去。葉利欽當即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當天,暴民攻佔了莫斯科市政府,又於當晚去進攻電視台,與守衛電視台的內務部部隊發生衝突,62人因此喪生,而電視台也遭到部份毀壞。

至此,衝突雙方已無妥協餘地,誰能動用軍隊,誰便是贏家,而葉利欽獲得了軍方支持。4日拂曉,軍隊包圍了「白宮」。早8點,葉利欽發表電視演說,聲稱首都發生了共產黨人與法西斯分子預謀的武裝暴亂,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鎮壓之。此後軍隊即發動了攻擊。他們先以坦克上的大炮炮擊高層房間,嗣後,特種部隊沖入大廈,逐層攻佔該樓。下午,「白宮」的守衛者們紛紛投降,戰事很快結束。副總統魯茨科依與最高蘇維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都被抓起來,關押到翌年2月間才被赦出獄。




圖:新十月革命——攻打白宮

這檔子事之爛污,令民初類似的政治危機相形見絀。老袁強行解散了國會,雖是違憲之舉,蓋《臨時約法》並未授予總統此種權力,但《臨時約法》畢竟也沒有規定國會不能被總統解散,而葉利欽解散國會則完全是踐踏當時的憲法第121條第6款:

「俄國聯邦總統的權力不能用於改變俄國聯邦的國家組織、解散任何民選國家權力機關或干擾其行使功能。在此情形下,他的權力立即停止。」

然而葉氏卻有本事悍然解散最高蘇維埃,先將副總統停職,後撤消了其副總統職務與軍職,甚至逮捕關押享受刑事豁免權的副總統與最高蘇維埃主席。他干這些爛事唯一的法理依據,便是4月間的公投,然而那公投結果只是對總統表示信任,支持他的經濟政策,同意提前選舉國會而已,並未授權讓他違憲(按程序正義的原則,即使有這種公投結果也應視為無效,必須先改憲法)。而且,據憲法法院的裁決,在是否提前選舉國會問題上,只有多數選民同意才能作數,而葉氏獲得的只是多數投票人的贊同。更何況憲法法院後來裁定他解散最高蘇維埃的命令違憲,本人可受彈劾。在這種情況下還要亂干,完全以武力違憲(也就是政變的同義語)。最搞笑的還是,副總統魯茨科依和他一樣,都是民選官員,當初兩人的名字就印在同一張選票上。根據上述憲法條款,他根本無權將其停職或撤職,遑論逮捕入獄。

相比之下,倒是國會這邊還比較符合法律程序。他們罷免葉利欽是經過彈劾的。雖然到會代表不足法定人數,但那是葉氏使出流氓手段,阻撓外地代表到京造成的。從後來國家杜馬內反葉派佔了多數的事實來看,如果葉利欽不使這無賴手段,國會完全可能依法通過彈劾。魯茨科依與哈斯布拉托夫的錯誤,是不該煽動暴民去進攻市政府、克里姆林宮與電視台。即使葉利欽被合法彈劾而拒絕下台,真成了「篡位者」,也不能動用法外暴力去抓捕之。但即使如此,葉利欽仍無逮捕他們的法理依據。魯茨科依是人民選舉的副總統,不是他任命的。要免職,只能走彈劾的法律程序,此後才談得上法辦。對最高蘇維埃主席也只能如此處理。何況即使魯、哈二氏犯了煽動暴亂罪,總統也無權動用武力去攻佔議會大廈,強行趕走全部議員。所以,這檔子爛事,充分暴露了那個下流國家並不會因為改了制度,就在旦夕之間變成個文明國家。

當然,在這點上,俄國人還是比中國人文明些,起碼執行任務的軍官們還拿同胞的性命當回事。炮擊「白宮」的主意是一位上尉出的,目的是造成守衛者們驚惶失措,以最大限度地減輕人員傷亡。在攻擊過程中,軍事行動幾次暫停,以便讓放棄抵抗的守衛者們撤出大樓。而且,老葉把政敵抓起來后,關了幾個月也就釋放了,並未斬盡殺絕。即使如此,事變仍然造成了許多人喪生。官方統計是123人死亡,384人受傷 ,而非官方估計則是至少2000人死亡。

發動政變后,葉利欽一時變成了把所有權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上的獨裁者。他不但取締了反對黨,封殺了支持國會的報紙,永久性封殺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600秒鐘》(「600 секунд」),而且踢開憲法鬧革命,以行政命令擅自改動國家體制,他強迫憲法法院院長退休,停止了憲法法院的工作,實際上取消了副總統的職位,撤消了所有各級蘇維埃,改建了地方政府體系,撤了聯邦獨立工會主席的職,剝奪了工會的行政功能,以切斷工會與工人的聯繫,決定聯邦議院與國會下院的選舉日期,其行政命令取消或修改了若干現有法律。在這點上,鋃鐺入獄的原議長哈斯布拉托夫倒沒有冤枉葉氏,他說:

「總統及其屬下蔑視現行憲法,宣布終止授予俄羅斯最高民意機構——俄國人民代表大會與最高蘇維埃權力的基本法,從而在本國建立了獨裁。」

好在這個人獨裁併沒永久持續下去。此後,葉氏終於稱心如意地修改了憲法,獲得了比美國總統還大的權力,人民代表大會以及最高蘇維埃都被撤消,代之以國家杜馬(下院)與聯邦議院(上院),憲政危機於此結束,葉利欽也就不必再以總統行政命令取代國會立法來統治國家了。

但這並不是說俄國就真是個西式民主國家。從一開始,葉利欽就把傳媒尤其是電視牢牢地捏在自己手上。在十月政變期間,電視上廣播的全是他一派的觀點,幾乎沒有支持國會的聲音,這也是為何副總統要鼓動暴民去攻佔電視台。終葉氏之治,他一直牢牢地控制著「筆杆子」,靠這維持權位。

1996年總統大選,葉氏開頭根本無連任希望,蓋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幾乎為零。葉氏的顧問勸他乾脆下令停止大選,直接作獨裁者算了。但葉利欽沒有聽從,他招募了一夥金融與傳媒寡頭,請他們資助競選,以贈送最貴的國企作為回報 。在媒體寡頭的操縱下,除了共產黨發行的銷量極小的報紙,所有的傳媒上全是挺葉宣傳 。寡頭們甚至威脅說,如果共產黨候選人當選,則俄國就有陷入內戰的危險。葉利欽的競選班子動用了大量行政資源,屢超資金預算,甚至欺騙選民。在投票期間,葉氏心臟病發作入院,傳媒不但封鎖了這一消息,還在電視上卻播放了葉氏幾個月前的錄像,把那偽裝成新聞,以證明總統的「高度活力」。 「筆杆子」的強大威力終於使得葉氏絕地逢生,以53.82%的得票勝出,得以連任總統。

被國民黨罵為「竊國大盜」的先總統袁公哪有葉氏這兩下子?無論是袁大頭還是段祺瑞,乃至所有的所謂「北洋軍閥」,從來就沒誰能控制獨立的媒體。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淪為民主鬧劇的早期民國,仍然要比俄羅斯民主自由得多。無怪乎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對俄國深感幻滅,指出俄國的民主是假民主(「phony democracy」),實行的是假資本主義(「phony capitalism」)。

的確,無論是先總統袁公還是先總理段公,都不曾與金融、工商、媒體各界寡頭勾結在一起,使得政府成了一小撮寡頭利益的代表人。地方政府乃至司法機構更不曾與黑道相勾結,使得警匪一家,賄賂公行,有官皆貪,無吏不墨。無論是社會治安還是吏治,都比前蘇聯時代更爛污百倍。正如英國某個記者在葉利欽死時在《衛報》(The Guardian)上破口痛罵的那樣:

「(葉利欽)這個醉鬼與機會主義者,他使得國家無從估量地變窮,與此同時卻讓其死黨暴富。這個總統搶劫了整整一代人的退休金,將生活水平投入自由落體運動,縮短了俄國男人幾十年的壽命,使它成了發達國家最低的,啟動了俄羅斯母親持續至今的去人口化過程。此人以民粹運動開始其職業生涯,反對黨官僚們相對而言微不足道的貪污,後來卻主導了一個貪污與盜匪主義猖獗的時代,其規模之深廣在歷史上見所未見……。西方之所以如此高度評價他,其理由正與俄國人如此痛恨他相同:他是西方有過的最好的俄國總統。他不但向西方利益屈服,而且幾乎徹底毀滅了他的國家,使之不再是世界上的一個政治與軍事力量。他為我們將俄羅斯踏在泥中,這樣我們就不必自己動手了。」

《衛報》是左派報紙,這位記者顯然是左派,罵的話頗有誇張之處,例如「降低幾十年的壽命」云云。不過雖不中,不遠矣。個人感覺是,葉利欽於俄國有罪,於全人類有功。俄國人的本性決定了他們一定是對世界和平、尤其是對近鄰中國的威脅。因此,任何使之殘廢(哪怕是暫時殘廢也好)的俄國政治家,都是全人類尤其是中華民族的大救星。

然而從中國那種蘇式怪胎的前途來看,俄國的前車之鑒值得咱們認真總結記取。無論從政治還是從經濟上來看,俄國的改革都是一場慘敗,政治上沒能實行民主自由,經濟上不但高效致窮,而且導致貧富兩極分化,權力始終是經濟領域中流通的最值錢的硬通貨。這強烈提示,和平演變很有可能只是換湯不換藥。俄總統葉公遠遠不如咱們的袁公與段公,這不是因為後兩者的個人操守更優秀,而是因為他們繼承的畢竟不是一個反文明世界的超級爛污攤子。

須知要從共黨反文明世界變成資本主義國家,與自然生成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過程完全不同。共黨開頭是一個邪教集團,但當國多年後便蛻變成了把持了一切要津的純粹的利益集團,與其邪教信仰再無相干。這個利益集團形成了社會的權力脈絡(或曰權力骨架),整個社會就靠它締結在一起。戈爾巴喬夫先命令黨從政府與企業中撤出,后取締共產黨,都不能打散、遑論剷除這個權力骨架,因為該集團的成員根本也就不是出於信念而是為了權力形成那個網路的。對他們來說,拋掉共黨那旗幟,改作「民主政治家」,如同隨時令更衣一般簡單,扔掉黨票並不等於扔掉自己掌握的潛勢力。這樣,在國家實行私有化時,無論是俄式「瞬間全面私有化」,還是中式「有限私有化」,這些人都必然要高效利用自己手上的權力,使得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掠取最大量的國民財富,迅速完成從奴隸監工到政治權貴兼經濟大班的身份轉化。如此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當然只能是權貴資本主義,這就是在俄國全面發生、在中國部份發生的社會轉型。

不言而喻,權貴資本主義與民主自由不兼容。為權貴資本家控制的國家,必然是馬克思所謂為其階級利益服務的「國家機器」,絕無可能是西式全民國家,公民絕無可能享受同等的權利與自由。政府可以是「民選」的,然而它卻絕不會容許草民對權貴的挑戰,既不會恩賜給草民反對政府的實在權利,也不會恩賜給他們同等的發財權利。這種政體哪怕沒有葉利欽或普京式的獨裁者,它仍然是專制橫暴的下流政體。更惡劣的是,因為這種政體採用民主選舉,它就再不受「權威逐代遞減律」的制約,獲得了相當高的穩定性,不大可能再像前蘇聯那樣因黨內內訌而垮台,從而構成了更加久遠的噩夢。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列寧斯大林的邪惡發明乃是無從擺脫的。不是蘇聯的今天是我們的明天,也不是我們的今天是蘇聯的明天,兩個邪惡國家各自沿不同途徑奮勇前進,最後殊途同歸,又實行了紅一四方面軍的大會師。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笑臉書生 2010-3-20 15:31
文章不錯,也很有趣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5: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