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國人脾胃的特點——喜暖而愛芳香(上)

作者:light12  於 2009-11-24 14: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時間: 23 11 2009 11:24

國人脾胃的特點——喜暖而愛芳香(上)——和蘆笛同志   

 
作者:金嗩吶


看到特首「食草動物大月餅」的雄文,也想跟風說幾句。

老蘆文中所說的那個南斯拉夫鬼子的吃法(每天4根小香腸),我也遇到過,看來這種不同種族之間的飲食差異確實存在。我曾遇到過某阿裔(不是阿姨),十幾歲從阿根廷移民到美國,拿到了碩士博士學位後到世界各地做研究工作。他的飲食習慣簡直不可思議:每天只吃兩頓飯,以牛肉為主,輔以雞塊,不怎麼吃糧食,麵包只是當鹹菜那麼象徵性地吃兩口。而且以水果代蔬菜,偶爾吃點生蔬菜,絕對不吃熟菜。這阿裔每天自己從超市買生肉回去,上面胡亂撒些調料,然後放在烤箱或微波爐里烤個半生不熟,甚至在我看來連半生不熟都談不到,就表面一層是熟的,裡面絕對的鮮紅色,簡直就是生啖。怪不得古人稱洋人為蠻夷,他們的文明程度甚至還趕不上大唐的妖怪。《西遊記》里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節:唐僧濫發善心被老妖逮住后,在眾妖歡呼雀躍中小妖開始點火燒水,在這當口,金猴奮起千鈞棒,從鍋邊把唐僧解救了出來。要是老妖有這生吃活啖的習慣,早就實現長生不老最終理想了。

據他說這是從小在阿根廷養成的習慣。他提起阿根廷來,和殷秀梅唱《黨啊,親愛的媽媽》時的感情差不多,張口閉口「潘帕斯那美嫩的牛肉餵養我長大」。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這麼個吃法,卻不見他牙齦紅腫、口舌生瘡,從來都是精神抖擻,大小二便通暢,個子雖不高但很健壯,跟個小牛犢子似的,碰到研究室里偶爾有點搬搬扛扛的力氣活,這潘帕斯雄鷹總是沖在前邊。我吃西餐不行,偶爾一頓吃個新鮮還可以,最多兩頓,連續食用絕對不能超過三次,否則就腹脹如鼓、小便赤黃,大便燥結乃至水泄不通,或者泛酸噯氣、小便清長、大便稀溏乃至通如水泄。

不僅如此,吃西餐后所出現的消化不良,用中國傳統的化食消積方法還沒什麼效果。在國內出現肉食過多消化不良,我一般就是吃點山楂片就管用。這是古人看到民間「煮老雞硬肉,入山楂數顆即易爛」(《物類相感志》),於是就想到山楂放在胃裡豈不同樣有效,「則其消肉積之功,蓋可推矣」。以後有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的,「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后嚼二三枚(山楂),絕佳。」中醫在用藥時,不少都是根據「以意用藥」、「以意類取」、「意類相假」、「物類相感」等等「感應法則」,這山楂消積化食,就是屬於「物類相感」。關於「中醫理論皆屬荒唐怪誕」(余雲岫提出「廢止中醫」的四點理由之一),這個「皆」字我看就說的過了,起碼山楂化老雞硬肉就不能說沒有道理。

另外,按照中醫的說法這山楂還可活血化瘀,是因為其外觀呈紅色。紅色的中藥如紅花、赤芍、丹皮、丹參、雞血藤等,都能活血化瘀、疏通血脈。因為所謂「活血」就是「使瘀血鮮活」,鮮活的血液是紅色的。把紅色的中藥和鮮活的血液聯繫起來,結論就是紅色中藥多能活血。我至今未患心血管疾病,可能跟我從小消化不良,「於每食后嚼二三枚山楂」有關。奇怪的是,似乎這方法只能化土肉,遇見洋肉竟不能奏效。不僅單方不行,按照四氣五味、升降沉浮、君臣佐使組成的復方中藥也不行,非得吃幾天粉條豆腐熬白菜才壓得下去。

關於不同人種之間為什麼會有這種飲食差異,專業資料沒查過,野路子上的說法大概有兩種。一是老蘆轉述的某日本學者「先天性胃腸長度差異」的說法。據說這個日本學者發現,白種人的胃腸比黃種人要短一些,因此導致了兩者飲食習慣上的差異,前者吃肉,佐以奶品;後者吃素,佐以薯類。而且進而導致了性格、思維上的差異。前者冒險進取,不斷開拓探索;後者溫和保守,強調和諧穩定。

另一個說法是阿城(寫「三王」知青小說的作家)提出的「後天性蛋白酶分泌差異」學說。他認為人種之間所以會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是由於在吃飯時要分泌不同數量、不同種類的蛋白酶。小時候如果總吃某種食物,那麼這種蛋白酶分泌就增多,與此無關的蛋白酶分泌減少,長此以往就會使得每一種胃腸道,只能吃固定的幾種食物,吃別的食物由於缺乏所需要的蛋白酶,就會不舒服,出現各種不適癥狀。在異國他鄉,年輕人還可以慢慢適應后享口福,我等中老年消化器官老化萎縮,只能幹看著同宗同種的年輕後生狂啖牛扒細品紅酒,這才理解為什麼食道癌患者最恨別人當著他的面吃東西。

至於不同飲食習慣是否會因此導致性格、思維上的差異,依我看誰也說不清楚。與其說是飲食差異所致,不如說是覓食方式不同造成的。食草的公牛,無論犄角多麼尖利,四肢如何有力,它們的覓食方式註定了它們的四肢只是用來逃跑,犄角只是用於與情敵搏鬥。同樣,農耕社會臉朝黃土背朝天,土裡刨食的覓食行為所造就的性格、思維特點,一定會與海洋民族、游牧民族有區別的。

我認為先得把兩種先天和後天的因素結合起來考慮,就可以說明這種飲食差異出現的原因了。

首先日本學者提出的「先天性胃腸長度差異」學說,準確的表述應該是「先天性消化系統結構差異」,除了長度之外,估計不同人種間胃腸的粗細、消化腺的數量和大小、小腸皺襞和絨毛多少等,都會有差異。而且就像哲學中所說的「存在決定意識」一樣,這種結構的差異也導致了功能上的差別。如胃腸蠕動速度、吸收面積的大小、消化腺分泌的多少等,最終導致了飲食習慣的不同。總起來說洋鬼子的腺體比黃種人發達,如大汗腺(體味重)和性腺(性慾強)就非常明顯,消化腺的資料我沒有看到過,估計也差不多吧。

阿城提出的「後天性蛋白酶分泌差異」學說,實際上涉及到「廢用性萎縮」和「非條件反射」兩種理論。這「廢用性萎縮」的現象是肯定存在的,有爭論的是否能夠遺傳。但需要說明的是不僅是蛋白酶,整個食物消化過程中消化腺分泌產生的各種消化液,包括唾液、胃液,膽汁、胰液、腸液等,都會因進食而分泌。根據條件反射的原理,遇到不同的食物,不同的消化腺會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再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長期食用某種食物,消化這種食物的消化腺發達,以後這種食物一出現,便有參與消化這種食物的消化液大量分泌,所以會有舒服而非不適的感覺。反之,則出現消化不良。

我認識一個老上海,他早餐從來只吃泡飯,吃餛飩麵條也湊合,但不能吃麵包饅頭。非吃不可的情況下,就把饅頭麵包撕成小塊,泡在牛奶豆漿里,爛糟糟地吃下去。據他自己說是因為從小吃泡飯長大,唾液腺已經萎縮,干嚼饅頭麵包非常難受。可在我這北方人看來,頭天晚飯吃剩下的米飯,第二天早上用熱水瓶里的開水泡泡,就點乳腐、醬菜,吃起來要營養沒營養,要味道沒味道,上海或浙江人提起白水泡飯的那種陶醉,咱這北韃子真是不能理解。

我覺得中國人的脾胃還有個特點:喜暖而愛芳香。

先亂侃幾句中醫的脾胃。

按照中醫的說法,機體內主持消化工作的是脾胃兩名同志(這有點像書記和院長),脾胃一臟一腑,一陰一陽,一升一降,一表一里,胃主司納,脾主消導,形成制約、互用、協調、和合的平衡關係,黨政分工不分家,共同完成後天的受納、運化、培育、滋養,也就是西醫說的消化吸收、向機體輸送營養的過程。

中醫學里的臟腑理論認為,人的有機整體是以五臟為核心構成的一個極為複雜的統一體,它以五臟肝心脾肺腎為主,配合六腑,以經絡作為網路,聯繫軀體組織器官,形成五大系統。這「臟腑」除了指解剖的實質臟器,又是「功能單位」,即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有些差距還不大,比如說「胃」,不管西醫還是中醫,都是那個飯囊,只不過中醫「胃」的作用更廣泛一些。而這「脾」,和西醫的spleen完全是兩回事。雖然與現代醫學里的名稱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卻完全不同。所以洋鬼子看到「脾胃相表裡」的翻譯(internal-external relation between spleen and stomach),仍然是一頭霧水,跟沒翻譯差不多。至於為什麼實質臟器官與「功能單位」放在一起論述,據說因為按中國的傳統習慣是要保留全屍,連太監倒賣宮廷字畫掙點閑錢也要找人贖回那「話兒」,入土時對付個全身,所以影響了解剖學的發展(「我國風氣古來皆保全屍體,不欲毀傷,醫學之落伍、玄談之流行,實以此風氣為重大之原因」)。

中醫的五臟肝心脾肺腎,還要和自然界的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對應起來。脾屬於「土」,特點是喜燥惡濕,喜暖而愛芳香。「喜燥惡濕」的「惡」為討厭畏懼,「喜」為喜好之意。因為脾討厭水濕,為了不讓自己濕身,它就不停地運化來去除水濕。濕是指六淫中的濕邪,有外濕和內濕之分。外濕指感受外界濕邪,如淋雨、下水、居處潮濕、冒受雨露等,內濕為體內水液運化失常而形成濕濁,或多食油膩、嗜酒飲冷等而濕濁內生。

都說現代人神經脆弱,實際上脾胃也虛弱。現在已經有中醫對城市現代化后百姓脾胃缺土問題十分擔心。由於鋪柏油馬路、修石板水泥路面,稍微有點兒土的地方還綠化種上了草皮,所以城市缺土。沒土以後,人們會脾虛,不玩兒土的孩子長大了會得胃病,所以現代人脾胃功能都差。給他們用藥就得直接補土,具體中藥名叫伏龍肝,又叫灶心土,就是爐灶里正對鍋底的黃土,據說對補益這類脾胃虛寒效果最好。還有,兒童有種病西醫叫「異食癖」,癥狀是摳牆皮、挖土塊吃,患者經常是小肚子鼓鼓的,青筋暴露,四肢消瘦。西醫認為是小孩子缺乏B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鋅,導致味覺功能和胃黏膜消化功能減退,喪失了食慾和消化能力。而中醫認為是「疳積」,摳牆皮、挖土塊吃是本能的求生反應,和吃伏龍肝的道理差不多。

以上這些不是我瞎說,伏龍肝市面上還有賣的,不信你輸入「伏龍肝 灶心土」,馬上會顯示下列信息:價格:面議,最小起訂:不限,供貨總量:不限,發貨期限:面議,供貨地點:中國 安徽省 亳州市……。諸位如果有消化不良的癥狀,也可以考慮補點土試試。
轉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yulinw 2009-11-24 15:45
好看,謝ZT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6 03: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