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 蘆笛「低人權優勢」究竟是否存在?

作者:light12  於 2009-9-30 19: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2評論

「低人權優勢」究竟是否存在?  時間: 30 9 2009 10:11


蘆笛


網友對拙作的回應非常精彩,可惜網站一度出了故障,直到剛才我才一一拜讀,受益匪淺。

諸位的回復,正是我心目中的理想討論與辯論。竊以為,上網看帖子,不是要學會什麼知識,也不是接受他人的觀點,而是通過讀他人的帖子,感受到一種intellectual provocation,接受某種智識上的刺激或是挑戰,這就是所謂啟發性,鬼話所謂inspiring。

可惜國人沒這種習慣,無論是哪家哪派,看到動搖自己想法的觀點就要生氣,上焉者使用道德武器或政治武器,下焉者就直接抓特務,必欲弄成一言堂而後快,使得真正的智力交鋒根本就無可能進行,最後成了文革大批判、武化大革命。我上網快十年了,熬到蘆區開辦,治亂世用重典,以快刀伺候大批判家們,才算有了個理性討論與辯論的園地,可見要在全國範圍內搞這套還需要多長時間。

廢話少說,挑我覺得最是intellectually provocative的兩個觀點來說一下吧。當然只是我個人的理解,或許有誤。倘若此,則與網友相同之處都是人家的創見,相異之處算我的。

刁民網友認為,人權也是權力,也能幹擾經濟運行,使得它偏離自由運行的軌道,妨礙經濟繁榮。例如勞動力商品的價格本來只該由供求關係決定,如果過分強調人權,就會使得勞動力價格偏離市場價格,對經濟繁榮起到阻礙作用。這其實是說,人權的內容並不完全涵蓋經濟自由,兩者可以有對立之處。在某些情況下,人權可以如同政府權力一樣,對經濟活動進行人為干擾,使之偏離原可由自然調節達到的平衡態。

此說雖然難聽,但我覺得有一定道理。前段寒樹教授出來抨擊美國「惰骨文化」,那意思就是說力薄儒政府實行獎懶罰勤的政策,使得美國人變懶惰了。好像他最後還走火入魔,認為民主制度與自由資本主義不兼容,因為普羅大眾總是多數人,所以實行社會主義政策的政黨總是能當選,動用政府權力干擾經濟,使得經濟越來越糟糕,人民越來越懶惰。

但他是否到了這極端,我實在沒把握,剛才用搜索引擎找了一陣子,也沒能找出他的原帖來。如果他沒這麼說過,就算我說的好了,雖然我並不是右派,也不相信新自由主義。

本來經濟學整個就是偽科學,各種學說都振振有詞,然而沒有可證偽性,蓋經濟現象無法使用實證主義手段進行受控實驗,因此永無可能達成共識,一定要跟政治一樣分左右兩派,吵到世界末日去。這話早就說過了:有如說經濟是門學問,莫如說它是政治,蓋它涉及的是草民爭利,乃是黨派政治的重大內容。既不可能使用實證科學家的手段去研究,也不可能忠實地使用某個經濟學家的「科學發現」。在民主國家,經濟政策是國會的外行們根據更外行的民意決定的,沒經濟學家什麼事。國家永遠不可能成為偽經濟學家們的實驗室,此所以經濟學絕無可能是科學,蓋離開實證無科學。

扯遠了,不過,竊以為刁民說的有點道理,美國鋼鐵工業與汽車工業的衰落似乎就是人權過於發達的結果。工會的勢力太龐大,動輒以罷工逼迫資本家提高工資,不但使得工資偏離了供求關係,而且福利勞保極好,使得產品價格高居不下,當然競爭不過新興國家,因此實業發生大轉移,內力被中國印度吸空乃是遲早的事。歐洲六七十年代的工會更是不得了,英國政府完全被工會劫持,三天兩頭鬧罷工,使得國民經濟陷入癱瘓,英國變成了三流國家,直到撒切爾那鐵婆娘上去使出辣手來鐵腕鎮壓,經濟才開始復甦,出現繁榮。

這話說起來好像很反動,更不符合我的力薄儒傾向。不過,吾愛力薄儒,吾更不敢迴避真實。

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民主國家其實是實行雙重標準,一方面通過反壟斷立法,禁止資本家壟斷某個行業,確保了資本家的自由競爭,一方面卻又聽任工會這種壟斷組織禁止勞動力自由競爭。實際上,歐洲的工聯主義乃是中世紀行會的遺產,中世紀行會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壟斷,它將某個行業的從業人數限制在會員之中,外來戶根本無法立足。這一套被現代大夫們忠實地繼承下來。中國或俄國來的大夫要想在歐美開業,先得通過資格考試。工人的工會也如此,魏京生若想在美國當電工,也得先出一大筆錢去受培訓。英國工會70年代甚至禁止工人在罷工期間去上班。這完全違反了供求關係決定商品價格的基本規律,應該視為另類行政權力干擾,在實質上與傳統中國社會的商品上附著了官府權力附加值一般。不難設想,如果資本家也建立個工會實行類似壟斷,誰要想當資本家先得通過一系列刁難性考試,那會是什麼可怕的局面。

黃豆網友的觀點則恰好與此相反。他認為,沒有什麼「低人權優勢」一說,那是不懂經濟學的「政治人」或文人搞出來的。人權不是經濟學用語,不能拉扯到經濟學中來。中國勞動力價格低廉,資源低廉,是供求關係決定的,並不是政府壓制人權的結果。相反,政府違反了供求關係,不適當地規定了最低工資,甚至人為制定高工資。他問,假定中國實行民主制度,是不是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就不再低廉了?供大於求,有那麼多的閑散勞動力,工資不低還怎麼可能?

他這觀點有的有道理,人力從來是中國最低廉的資源。不過,自然資源也低廉么?根據供求關係,土地、礦山什麼的,似乎在中國那個資源小國應該是高價才對啊?而且,這些東西的價格,似乎是根據國際需求來決定的吧?別的不說,黃金的價格應該是國際價格,無論是窮國也好,富國也好,人多也好,人少也好,一盎司的黃金價格應該是同樣的,是不是?可問題恰在於此。前些天國內媒體才披露,中國某地的金礦竟然被白白送給外國資本家了。我還特地作了個鏈接(或是轉了那篇文章,記不得了),教育我那喜歡睡著拉屎——橫掙的賢甥。您說這是不是低人權優勢吧?財產權本來是人權的基本內容之一,若中國尊重人權,不搞共產制,土地、礦產、森林等等都是私人財產,還能有這種好事么?

這說的是生產資料,原料價格又如何?資本家願意去中國辦廠,圖的不光是勞力便宜,更是原料價格低廉。若是原料比在本國貴,需從本國運來,那在中國辦廠根本就無利可圖——低廉的勞動力價格不足以補償原料的運費。若原料是私人所有的,價格為供求關係決定,中國的生產原料還會便宜到足以吸引外商么?

又如貨幣的價格吧,誰都得承認,人民幣的國際價格根本不由供求關係決定而由政府決定,嚴重偏離實際購買力,其目的完全是為了吸引外國的資本。若中國實行了民主制度,還會有這種故意壓低的兌換率么?

前段看見蕭功秦的文章,說資本家都認為現在中國的政府乃是歷史上最好的政府,要辦什麼事,那效率之高,在全世界堪稱獨一份。要辦什麼手續,政府機關跟打淮海大戰的野戰軍司令部一般,各種公章啪啪啪如機關槍掃射一般,一路飛快地蓋過去,不旋踵就辦好了一切手續。這種優勢難道不是低人權優勢,而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的體現?興辦一個企業,涉及到的資源若是私有的,哪來這麼高的效率?業主聽說你要去那兒建工廠,只怕地價立刻就要飆升,哪是一個公章可以代替曠日持久的討價還價的?

再說國內那些高污染企業吧。如果中國是民主國家,當地的居民怎麼可能容忍自己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國內經常發生憤怒的農民搗毀附近排放毒氣、毒水的高污染企業的「群體事件」,如果中國是民主國家,那些爛企業又怎麼可能建成投產,搗毀事件又從何發生?

所以,所謂低人權優勢,並不只顯示在勞動力價格上,而是有著成龍配套的各方面涵義。我個人的感覺還是,從純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靠壓低人權來吸引外資和技術,雖然是一種賠本買賣,但它也同時避免了西方處處強調人權的某些副反應,因而能在短期內以犧牲公民長遠利益乃至健康而換取高速增長。至於此中利弊何在,似乎就不是經濟學關心的事了。

當然,所謂低人權優勢,恐怕只在特定時段內、一定限度內成立,那就是我昨天說的那條:當其他經濟體存在而又有大量的遊資和技術流入可能時,則靠有限壓制人權來吸引這些繁榮要素,獲得的利益就會超過體制內缺乏經濟自由造成的損失。如果中國不是后發國家,此前有了具有大量遊資與先進技術的發達國家存在,則低人權優勢便起不到吸引外資的作用。低人權之所以能成為「優勢」,只在這個特定的前提下成立。

另外一個問題是限度問題。若不管前提,不論限度,一律認定低人權就是優勢,則勢必得出劉荻的疑問來:毛中國人權更低,請問優勢何在?奴隸制社會的奴隸毫無人權,那是不是更能發揮這種優勢?

有趣的是,斯大林就是認為人民越沒有自由,就越能把經濟搞上去。他不但建立了現代奴隸制社會,而且以發明勞改經濟而在歷史上流芳百世。勞改經濟甚至比奴隸制經濟更惡劣。所謂奴隸,並不是一般人常誤會的那樣是沒有行動自由的囚犯,而是前蘇聯、毛中國的「工人老大哥,農民老二哥」們,也就是「領導階級與同盟軍」。他們和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奴隸完全一樣,有有限的行動自由,但不佔有任何生產資料,具有極度有限的生活資料,有明確的人身依附關係,一生交給黨安排,沒有選擇職業甚至居住地的自由。先總統蔣公在30年代便看透了這一點,其洞察力令人嘆服。

勞改經濟甚至比奴隸經濟還糟糕,那完全強迫勞動。斯大林最大的貢獻,就是將相當比例的全國人口化為囚犯,強迫他們去進行修建大運河之類的浩大工程。在他的隧道眼裡看來,這些人不需支付任何工資,可謂無本生意。因此,蘇聯的所謂「肅反」當然是政治決策,但同時也是經濟決策,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戰略部署之一。

如果光用算術來看這問題,毫無疑問斯大林是正確的:勞改經濟的人力成本被壓縮到了最低點,甚至低於「勞動力再生產」所需的投入。然而二戰後蘇聯外貿部副長科瓦利到東歐考察了一番卻得出結論:勞改經濟其實是假省錢(false economy),因為勞動者毫無積極性,效率和質量都很差。如果雇傭自由勞動者,雖然表面支出要高得多,但質量可靠,論長期經濟效益要划算得多。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靠勞改犯修建的白海運河修好后一直無法投入營運,國家因此浪費的錢,遠遠超出了從勞改犯那兒榨取的血汗與骨髓。斯大林死後,科瓦利說動了赫魯曉夫,後者才把勞改犯從古拉格里大量釋放出來,勞改經濟從此不再佔蘇聯國民經濟的重要份額了。

西方古代的奴隸制搞不下去,原因也差不多。過去學者都認為,古代生產力落後,毫無科技手段,因此若不大規模使用奴隸勞動,就根本不可能完成大規模工程。這個經典觀點近年受到了質疑,有的埃及學家提出,其實修建金字塔並不是靠奴隸勞動而是靠雇傭勞動。當然,此說是否成立,還有待未來的研究。

我這兒想說的還是,所謂低人權優勢,只在一定條件、一定程度上成立,如果徹底剝奪公民人權,使得勞動者的個人利益與勞動毫無相干,那經濟就只會是違反人性的人造怪物,絕對不可能有任何生機。萬惡的老毛子在蘇聯、東歐、東亞建立的一系列新型奴隸國家的命運就是雄辯證明。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putongren10 2009-10-1 04:32
sf
回復 tree24405 2009-10-1 12:08
也許克魯格曼的新貿易理論關於比較優勢的論述要加點新內容了。 有時間再好好想想。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3: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