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續之前的思路,聊下去。
藏傳佛教追求的『現量境界』。即追求瞬間效應,是一種根本追求。他認為瞬間可生滅,瞬即可以使互相對立的事物相互轉化。這是藏傳佛教之所以功能高於其他功法的根本原因所在。
藏傳佛教花了比較大的精力來研究這種限量境界,在密宗獲得大成就者有八十人。其他的獲得大成就者史書上記載的很少。原因就是在於他們研究了限量境界,研究了瞬間效應的問題,而漢傳佛教和道教對此研究的不夠,所以獲得大成就者少,能改變時空觀念的大成就者記載也就少。
如果我們把這個作為研究的主攻方向,我們的醫學就會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壞死相可以向生,向健康相發展,關鍵在於加持係數多少,力量的大小。如果加持力大的話,就可以瞬間實現。佛學的根本覺悟就是了生死,實現瞬間了生死就大徹大悟了。
應用在醫學上,氣功最大特點是能夠應用在魚梭上,比如摔傷、心臟病等等。因為在傷病之前,他剛才還是青衣相,還是健康相,突然壞死相了。但其向生慣性還是很大的,如果此時及時處理和調整,就會得到很好的效果。
處理的時間越晚,其向死的慣性就多了。此時,要逆轉的可能性也小得多了,所以氣功本質上是急救性質的。如果一有病傷就住院打針吃藥,往往使我們人體本身的向生的力量鍛煉越來越少,人體的素質就越來越差。
所以,不要依賴於外界藥物的方法,而要靠自我調理的方法處理。我們在早晨起時,不要急於馬上起床,先躺在床上,用功能查一遍自己的全身情況,發現不適的地方及時處理一下,哪裡不通,把它打通,就很難生病,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因為通過一夜的休息,此時的身體處在一種自由態,此時向生慣性力量很大,就能很快調整好身體的不適。
我在現實生活中,也發現這種情況,例如,有朋友中風住院,很快,當時就找我幫助,很快就好了,中風的經驗是越快越好,因為他的腦血栓或血塊,都是柔軟的,對肢體造成的影響尚不固定,很容易處理,一旦時間長了,造成的傷害就大了,很難再推動它。
實踐證明,中風在二星期內,調理很輕鬆,二個月之內比較容易,半年之內有希望恢復80%以上。半年到二年內,只能恢復20%。二年之上能好轉,算奇迹,但是我也遇過中風二年之上的人,也會好轉一些,但是比較困難些。
確實比較難,但也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這一切取決於向生慣性力量的強弱與否。
向生慣性與向死慣性的力量象拔河比賽一樣。
好!先到這裡,謝謝各位看官,再會!

貼主:空行菩提於2025_02_22 23:22:51編輯
貼主:空行菩提於2025_02_22 23:26:45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