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 金嗩吶 話說阿三(3):阿三為什麼叫阿三(下)

作者:light12  於 2009-6-11 12: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原創]話說阿三(3):阿三為什麼叫阿三(下)     時間: 01 6 2008 23:40  
作者:金嗩吶

其四,阿三說的是印度人的膚色。印度巡捕頭纏紅布,臉如黑炭,在國人看來一定印象很深:「怎麼那麼黑,氣死張飛、不讓李逵,…在東山送過炭,西山剜過煤,開過兩天煤廠子賣過兩天煤,又當過兩天煤鋪的二掌柜(摘自:相聲《賣布頭》)」,故稱「紅頭黑炭」。「炭」與「三」上海話同音,故後來上海訛呼為「紅頭阿三」;

進口黑炭的壯舉不能算英國人首創。據記載,早在唐朝,李家父子搞對外開放,長安就已經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了,各種膚色的人滿街走,見怪不怪。當時流傳的一句行話,叫做「崑崙奴,新羅婢」。新羅的婢女等同於今天的菲佣,受過專業訓練,乖巧能幹,且從未發生過拐賣嬰兒的事情,聲譽勝過今日安徽保姆。而崑崙奴就是黑人奴僕,個個體壯如牛,性情溫良,踏實耿直,幹活實在,「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和血」,貴族豪門都搶著要。在唐代各類史書和筆記小說中,「崑崙」二字甚至作為形容詞用來描述臉面烏黑的中國人。

原來都以為崑崙奴是非洲黑人,最近國家文物局下屬的文物出版社的副總編輯葛承雍教授提出,在唐代史料中和許多傳奇小說中,黑人都是能夠飛檐走壁的大俠。他們大都水性非常好,能夠鑽入水中為主人撈起落入水中的物品,還能像猴子一樣快速爬上桅杆。從非洲來的黑人恐怕很難有這樣的功夫。為了查明唐代黑人來源問題,葛承雍教授遍查了各種史料,並在唐代黑人俑最多的西安幾個歷史博物館和文物庫房進行了仔細的辨認,與同行討論磋商后,提出唐代黑人來源不是非洲而是東南亞和南亞的新解釋。這一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學術刊物《中華文史論叢》上。是不是真的,且姑妄聽之。崑崙奴是南亞或東南亞黑人倒可能,只是以那出土的「唐代黑人俑」為依據有些懸乎,不知「唐代黑人俑」是不是又是大寫意,和真人到底有幾分想像很難說。若按古代人物畫考證,上面的人物個個龜背蛇腰不說,很可能還會得出古人都沒脖子的結論來。


其五,稱阿三是因為印度人地位低下。因為印度是殖民地,所以印度人是亡國奴。中國不管怎麼折騰,靠著李鴻章的左攔右擋,以夷制夷,也還撈了個「半殖民地」,地位應在帝國主義和殖民地之間。所以印度巡捕在上海人眼中的地位低於西捕和華捕,儘管印捕塊頭大,手持警棍,但也只能是排行老三,故稱呼「阿三」。這裡的「阿」,也是滬語單音節詞前置「阿」的用法,跟阿哥、阿妹、阿信、阿發的用法差不多。開個玩笑,魯迅寫的《傷逝》里有這麼一段話:「這是我(涓生)積久才看出來的,但同時也如赫胥黎的論定『人類在宇宙間的位置』一般,自覺了我在這裡的位置:不過是叭兒狗和油雞之間。」上海人對「中國人在中國的位置」定位的也很清楚,自覺了「自己的地位是在英國佬和印度人之間。」

雖然阿二中國人這麼認為,可阿大英國人不這麼看,他們發給印捕阿三的薪金比華捕阿二高一倍,還配給住房等,並在當時的戈登路巡捕房內(解放後為江寧路公安分局)建造了一座三層樓印度教堂。

印度阿三在上海灘的種種劣行我在文革期間就聽上海人說過,據說當年上海人最恨的、最怕的、最瞧不起的人就是「紅頭阿三」。尤其是上海拉黃包車的車夫們,一提起「紅頭阿三」,話就會說個沒完沒了。原因是「紅頭阿三」狗仗人勢,整天警棍亂舞,特別是對社會底層的那些攤販、車夫、苦力、乞丐、難民,警棍與皮靴是家常便飯。

阿三們雖然也是殖民地出身,但狗仗洋勢對半殖民地的華人十分兇狠。他們人高馬大,腰間掛著一根警棍,胸袋中放一隻警笛,見了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只要認為不順眼,不管你是否違章和所謂犯法,輕者拳打腳踢,重者警棍伺候。大概因為他們頭上包著厚厚的頭巾,所以特別知道腦袋的重要,犯起狠來,經常是警棍敲頭,專門欺負沒有包頭的華人。估計越南阿四也沒少來皮靴踢警棍敲這一套,否則根本管理不了租界,只是身材瘦小,給人的印象不那麼兇巴巴就是了。

人力車夫最怕遇到「紅頭阿三」。阿三也都是苦大仇深的窮孩子出身,最懂得窮人怕什麼。他們最狠的手段是「撬照會」,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沒收營運執照」,沒有了執照人力車就不能上街,那時候也沒有辦假證、無照黑車這麼一說,沒有了營運執照這就等於斷絕了車夫的生意,只好挨餓,要取回執照就得罰款。而阿三不通人情,軟硬不吃,老刀牌煙捲、紹興花雕酒之類的二十響、手榴彈阿三都不認,非得交罰款才行。

阿三另一教國人痛恨的事情是「抄把子」,也就是搜身。當時中國人在租界里等於亡國奴,見到「紅頭阿三」只要人家要檢查,你就得舉起雙手,不管男人女人只好全身讓他摸個遍。阿三們很多都是單身青年,儘管我沒聽說,估計吃豆腐的事沒少干。因此,當時上海人恨透「紅頭阿三」,遠遠超過帝國主義買辦。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上海人當時的反抗方式是以夷制夷,小孩子見了印度巡捕常常會高喊:「阿三———老鷹(即老英,英國人)來了!」因「紅頭阿三」最怕英國人,見了英國警官像老鼠見了鷹,因此很緊張,大概會像我們在香港電影里看到的那樣,原地跺腳、立正、挺胸抬頭、口喊Yes Sir,旁邊的孩子們一定看得很開心。但接下去阿三看見沒有老英來就知道受到了捉弄,「阿三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就跑來打小孩,孩子們前面跑得快,他們後面追的急,而且還要吹警笛,讓四周阿三集體圍剿,一時間警笛四起,警棍飛舞,這就大大出了「紅頭阿三」的洋相,小孩子就會覺得很開心。

我覺得這些傳說比較可信,群眾自發的反抗活動,恐怕大都停留在這個水平。我記得有位老教授告訴我說,40年代他在北平上中學的時候,只要有單個的日本學生在公共電車上,他們就仗著人多擠兩下日本學生,或者說借著剎車的機會踩一下小鬼子的腳,和上海孩子們逗弄「紅頭阿三」滿街跑的水平差不多。

「阿三——老鷹來了!」給人印象如此之深,以至於印度阿三撤出上海后,上海人在街頭看到耍猴戲的還這麼叫。耍猴者劃地為圈,手敲銅鑼把過路行人吸引過來看,於是猴子在耍猴者的指令下作各種表演。在觀看猴戲時,經常會有人大呼:「阿三!老鷹來了!」上海人都知道,這喊聲是嚇唬猴子的。當時來上海耍猴戲者大多來自山東、河南等地,並大多不會講上海話。而猴子又大多購自雲南、貴州一帶,肯定聽不懂上海話,再講上海城市裡也很少能見到老鷹,所以「阿三!老鷹來了」還是阿三在的時候留下來的流行語言,就跟毛主席已經離開我們多年,靜靜躺在水晶棺材里,不再管世間凡事,讓13億中國人撒開歡地在小康路上狂奔,可我們在信誓旦旦到激烈處還要來上一句:「向毛主席保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yulinw 2009-6-11 18:58
嗯?不坐都不行哈。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6: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