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蘆笛 英語與美語

作者:light12  於 2013-3-7 21: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6評論

時間: 3 06 2013 04:32  
作者:蘆笛驢鳴鎮 發貼, 來自 http://www.***

英語與美語

蘆笛

在《凱迪》上看到國內網友為美國口音與英國口音孰優孰劣打得不可開交,心裡暗自好笑:這些人怎麼比老美老英自己還來勁?有人斷言,英國人都羨慕並模仿美國口音(據說全歐洲的人都如此,還不光是英國人),以講自己的口音為恥。而另一些人則斷言,美國人都覺得英國口音優雅高貴,以講英國口音為榮。為此感覺上的分歧,雙方不惜大罵出口,罵對方是蠢豬,是idiot,等等。

其實這些偽爭論,只說明論者對英美的國情民俗絲毫不了解。

舉英國為例。我剛到英國那陣,以為英國人都說什麼「國王英語」(也就是凱迪網友說的「BBC口音」,其實那並非什麼BBC口音,而是《新概念英語》錄音上的調調),來了后才發現,引車賣漿之流無足道,就連BBC的廣播員也未必是那腔口,而所謂的「英南音」其實並不存在於世間,有的只是那個教人發音的BBC廣播員說的所謂「標準英國南部口音」,但那隻為一部份受過教育的人使用,其實並無代表性。凱迪網友們爭論的完全是個偽問題。

首先,所謂統一的「英國口音」是不存在的。英國口音歧異之大,根本就不能用某種「普通話」來代表。就大的區別而言,蘇格蘭口音完全像外國話,不但外國人聽不懂,就連英格蘭人也未必全能聽懂。威爾士口音也很重,不過還能聽懂,不像蘇格蘭口音那麼難懂(威爾士有自己的文字,街上的路標都用英文與威爾士文書寫,但那不過是民族獨立的象徵罷了,許多威爾士人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都不懂,說的寫的還是英文,只是有很重的口音)。愛爾蘭口音在我聽來則很像美國口音(或許就是某些網友認定英國人學老美的調調吧)。

但這也只是我這個外國人的感覺,人家可不這麼覺得,我曾先後徵詢過幾個英格蘭人的意見,問他們為何愛爾蘭口音聽上去很像美國口音,可他們都沒有這種感覺,卻告訴我美國口音與愛爾蘭口音的區別。只有一位同志說,我此說或許有理,蓋美國有大量的愛爾蘭移民,是當初愛爾蘭的土豆發生瘟疫后出現大飢荒,逃到美國去的,所以他們影響了美國口音也難說。後來我又問一位愛爾蘭人,他非常吃驚,說他們的口音與美國口音完全不一樣,問我為何會有這種感覺,我說,老美說R都帶個捲舌音在後頭,如before,發音如「比佛兒」,愛爾蘭人也這麼說。他沉思良久后不得不同意,在這點上,愛爾蘭口音確實與美國口音相似。

這是說大的地域區別(當然只是在英國意義上的「大」),即使是在英格蘭又如何?紐卡素爾(Newcastle)的口音,在我聽來比蘇格蘭口音還難懂。蘇格蘭口音也是多樣的,愛丁堡口音我還能對付,格拉斯哥的就很頭痛了,但紐卡素爾的口音在我聽來完全是天書,猜都沒法猜。

當然,這或許是極端例子,英格蘭口音雖然多樣,除了個別地區,一般還是能懂的,時間長了,你就能聽出北部英格蘭與南部英格蘭口音的區別。北方人受蘇格蘭人影響,發閉音節的u有點像漢語拼音的o,但非常短促,duck聽來像dok;最明顯的特徵是,他們發ng時總是把那g發出來,於是young在國人聽來就像「永格」,這是因為前面的ou應該念成​​閉音節的u,而他們發那音像短促的o,又把g發出來的緣故。

必須指出,把ng後面的g發出來,似乎並不限於英國北部,東歐國家許多人也如此,起碼我認識的幾位東歐學者都這樣。這大概與他們的母語有關,而絕非刻意仿效英北音,更不可能是模仿美國口音,我還從未聽見過哪個老美把ng後面的g發出來。在這點上,老美與南部英格蘭人是一致的,只作g的動作,但並不爆破。

即使是英國南部又如何?照樣有不同的口音,其中勞動人民的發音與知識份子的完全不同。我到英國感受到的一大意外,就是英文的發音不但隨地域而變,而且還隨階級而變,倫敦街頭小混混的發音,與伊頓公學走出來的完全是兩回事。即使貴為勛爵的Michael Caine(好萊塢巨星,因演藝出眾而受封勛爵),至今一開口便是泄露了他那貧賤出身的Cockney accent(此處特指倫敦土腔,只有未受良好教育的普羅大眾才講)。而這種現象在中國根本見不到。在中國,發音的區別由所在地域決定,與社會地位無關(「大院」里的貴族子弟例外),中國人是否受過教育只表現在辭彙量的大小上,就連語法都沒有多少區別,遑論是發音了。

我初到英國感受到的最大的意外,倒還不是英國發音原來如此多樣,而且隨社會地位而變,而是正式的媒體不像中國那樣「講普通話」。即使是BBC的廣播員,也是八仙過海,各自講自己的口音,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廣播員操著一口愛爾蘭口音。我大惑不解,便問和我同舍的一位博士后,為何英國沒有普通話,「國王英語」好像只有一部份人在講,一般都是年齡比較大的人。他答道,二戰前的英國確實如此,強調普通話,壓制地方口音,學生在學校里只能按所謂「國王英語」(亦即所謂「標準英國南部口音」)說話,社會上也養成了對方言、土語和口音的歧視。但二戰後隨著自由主義尤其是所謂後現代主義思潮的泛濫,大家才意識到那是文化歧視與地域歧視,於是就​​廢除了這一套,如今人人以講自己的母語為榮,再不刻意推行「普通話」了。

這話後來得到了一位姑娘的證實。愛瑪是約克郡長大的,理應說一口英國北部的口音,也就是我上面說的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念u並將ng的g發出來。但她講的卻是一口「英國普通話」。我很奇怪,便問她那是什麼原因。她說,她父母都是南部人,又都受過良好教育,觀念又都比較老式落伍。他們去北部工作後生下了她,生怕她學壞了口音,於是嚴禁她講當地口音,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都只能講父母傳授給她的英語。這就是她發音為何「標準」的緣故。末了,她長嘆一聲,說那是snobbish(勢利),一點意思都沒有。 「標準英南音」難道比約克郡口音優越?每個人都該以他原有的口音為榮,而不是引以為恥。

我深覺震撼,想起了Michael Caine:以他出眾的模仿才能,要如Mel Gibson一般完全脫去澳大利亞口音,學會一口純正的美國口音又有何難?但他就是終生不改他那Cockney accent,以此為榮,最後這倒還成了他的個人品牌。

所以,凱迪網友那些偽爭論,完全是用國內的文化勢利心態來擬想鬼子,真實的海外不像諸位想像的那樣。

有的到過英國的網友譏笑英國人管地鐵叫tube,說那詞誰也不懂,而美國人管它叫subway,則誰都明白。這就是典型的外國人走馬觀花了。的確,倫敦人(還不是所有的英國人)管地鐵叫tube,不過那是slang,也就是俚語,上不得台盤。地鐵的正式名稱叫underground,那才是任何人一望即知是什麼意思。而subway也不是人人一望即知是什麼意思,那在英國是「地下過街道」的意思。您若在倫敦問人subway在哪兒,人家只會指地下過街道給你。而且,如今美國一家快餐連鎖店也叫Subway,那更是混亂莫名。

之所以叫tube,也不是沒有根據的,蓋倫敦地鐵是用開掘隧道的方式建成的,那裡面確實是一個個巨大的鋼筋混凝土製成的管道,這大概就是那俚語的由來吧。

但不是所有的俚語都能找出解釋來。如美國一樣,英國也有很多俚語,如guy的英國等價俚語是bloke,而pound的俚語是quid。有一次我為了顯擺,在說起多少錢時用了quid而沒用pound。不幸的是,我用了複數,於是對方大笑,告訴我那是俚語,無論單複數都是quid,從未聽人說過quids。

至於英式發音(當然是指所謂「皇家英語」)與美式發音孰優孰劣,我覺得這完全是一種主觀感覺,愣要去作比較毫無意思。我自覺比較客觀的感覺是,美語發音比較平直,初學者容易聽懂,而英式英語的聲調曲里拐彎,忽高忽低,初學者難以聽懂。我當年學英文時偷聽敵台,恨透了BBC,覺得那調調花里胡哨的,聽著實在吃力,具有強大的催眠效果,而美國之音平鋪直敘,好懂得多。

這可能還不止是初學者的感覺,蓋我在美國的親戚有次打電話到英國問事,也給弄得一頭霧水。須知人家可是長期居留美國的,聽力根本不是問題。反過來,要讓一個在英國學會英語的人去聽美國英語,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

當然,這也或許是好萊塢影片在英國泛濫成災的結果使然。 BBC有部紀錄片談的是美國電影初入英國的事,被採訪的老太太們說,當初她們聽見「You ain't know nothing」之類的文盲話語,覺得非常震驚,而老美管汽油叫gas也讓她們覺得好笑(英國人叫petrol,其實是從petroleum簡化而來,老美的gas則是從gasoline簡化而來,但這一簡化,汽油就成了氣體,無怪乎老英覺得可笑),云云。

撇開是否易懂不論,若論哪家聽起來更好聽,則我看這完全是習慣造成的審美偏愛。你聽哪家的聽得多,自然聽起來就覺得悅耳。我過去接觸美語較多,英語聽上去只覺得彆扭。後來接觸英語多了,再倒回去聽美語,便覺粗俗不可忍耐。

其實這完全是習慣造成的偏見。我中學學俄語,覺得俄語好聽極了,偶爾聽到英語廣播,只覺得天下最難聽的語言莫過於英語,個個都是大舌頭,咬著舌頭說話,發出蛇一般的嘶嘶叫的聲音(這也是高爾基某篇小說的角色的感覺)。這其實也不錯——除了英國人,天下有誰會發th的音?

但後來學了英語后再聽俄語廣播,便覺得無比粗俗難聽,與當年的感受完全是兩回事。由此可見,所謂「好聽不好聽」,其實是「習慣不習慣」的同義語。聽多了就覺得好聽,如此而已。所以,後來我在英國接待一位美國華人,她大肆詆毀英國口音,說英國人發音都是娘娘腔,我笑笑也不說話,沒告訴她在我耳中,老美說起話來個個是粗漢。光憑他們那用作稱呼的「Guys」就讓人無從消受。

這倒不完全是發音給人的感覺,遣詞用語我覺得也如此。老英是破落戶,所以文化中留下了深重的貴族痕迹,而老美是暴發戶,其最醒目的特點就是文化的平民性。就我一點靠不住的感覺來說,老英更禮貌,更subtle,但更reserved,而老美更粗率,但也更熱情。無論受過教育與否,老英一般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禮,說話很婉轉,不會輕易地簡單地否定對方的意思,若是要否定,也會把話說得相當委婉,例如「That's interesting, but I am afraid I could not agree」,絕不會如老美一般直通通地說:「No! I don't agree.」這在英國人聽來很粗暴。但反過來,老美則要平易近人、坦率熱情得多。在美國的小鎮上,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也會滿面笑容地與你打招呼,而在英國的小鎮上就很難看到這種情景。

老英與老美最顯著的差別,還是老英比較謙虛,而老美則普遍喜歡叫賣自己,在英國人看來就是aggressive and bragging. 這當然也與兩國的提拔方式有關。老美是個唯才是舉的廣告社會,不叫賣自己,你很可能就沒有被提拔的機會。但只要你能證明你比同僚甚至上司高明,你就可能排開眾人爬上去。而老英則要更講論資排輩一些。

另一個比較突出的區別是,英國人的幽默感要比美國人的濃厚得多,也普及得多。大部份英國人都會開玩笑,而美國人未必如此。你若是跟不相識的老美開玩笑,對方多半會愕然不知所對,即使領會了也會引出過度反應。有一次旅館大堂的服務員辦完手續后,例行公事地跟我說:Have a nice day!我隨口答道,Oh yeah,I will tr​​y. 她先是一愣,然後大笑,笑得花枝亂顫,半天才緩過氣來說:That won't be too difficult, will it? 我板著臉答道,I am not quite sure about that. But I will tr​​y my best. 更是讓她笑得前仰後合。但在另一家旅館里,我如此回答,對方卻錯愕不解,問我「You will tr​​y? Try what?」我答道:「Try to have a good day!」更是把她打入五里霧中。我只好解釋那是個笑話,但她仍然絲毫不覺得可樂。其實這在英國是非常普遍的玩笑,我也是偷來的拳頭打不死美人。

我的另一個靠不住的感覺是,以平均文化水平而言,英國人似乎比美國人高一些。英國街頭至少不會出現「Payless」這種文盲招牌,「Coin Laundry」就更不用說了,一般受過中學教育的人也不會像老美那樣,喜歡用形容詞作狀語。而且,從我接觸過的公文來看,就連salesmen或是公司的advisers(老美叫representatives)寫的信都有明顯區別,英國人的此類信函無論是修辭水平還是文法水平,似乎都要比老美的高。

當然,我是個外國人,英語很爛,或許沒有資格作如此重大的結論吧,更何況我只是憑有限的見聞發言,毫無統計資料支持。

但我仍然覺得,英國的沒落貴族的「范兒」似乎深深地給全民打下了烙印,而老美則是個直率簡單的平民社會,不像老英那樣sophisticated。哪怕從科研論文的文風都能看出兩國的區別來。英國人寫的論文就是比老美的難懂,因為他們的用語都是精心挑選過的,句法也比較複雜,不像老美那樣平鋪直敘,straight to the point。

原帖:

http://club./dispbbs.asp?boardid=1&id=8983150&page=1&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拍磚
2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6 個評論)

回復 trunkzhao 2013-3-7 22:29
這傢伙有時也能寫點正經東西。
既然談到英美語言差別,不能光說口音,因為各國各地都有方言。主要應該說說語調和遣詞造句。英國英語,在我聽來,就一個字評價:跩。就是那種裝腔作勢,虛頭把腦的。除了語調婉轉,用詞也多是我不明白的。我每次聽見英國人說話就忍不住想笑。美語就是那種沒文化的老百姓說的,林肯除外。
對了,美加人說:go ahead,英國人喜歡說carry on.
回復 fanlaifuqu 2013-3-7 22:31
世界的趨勢是美語!
回復 light12 2013-3-7 22:33
trunkzhao: 這傢伙有時也能寫點正經東西。
既然談到英美語言差別,不能光說口音,因為各國各地都有方言。主要應該說說語調和遣詞造句。英國英語,在我聽來,就一個字評價: ...
不正經的人寫正經東西
回復 light12 2013-3-7 22:34
fanlaifuqu: 世界的趨勢是美語!
  
回復 淡水 2013-3-7 22:36
light12: 不正經的人寫正經東西
好人寫好東西!
回復 light12 2013-3-7 23:46
淡水: 好人寫好東西!
  
回復 foxxfam 2013-3-8 02:08
fanlaifuqu: 世界的趨勢是美語!
我父親在上世紀80年代,就說了一句和你相同的話。。。
回復 foxxfam 2013-3-8 02:11
可能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美國本地人還是很羨慕英腔英調的英文的
回復 白露為霜 2013-3-8 02:21
'英國街頭至少不會出現「Payless」這種文盲招牌,「Coin Laundry」就更不用說了'

what's wrong with 'coin laundary'? I love wash my coins.
回復 light12 2013-3-8 02:28
foxxfam: 可能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美國本地人還是很羨慕英腔英調的英文的
  
回復 light12 2013-3-8 02:29
白露為霜: '英國街頭至少不會出現「Payless」這種文盲招牌,「Coin Laundry」就更不用說了'

what's wrong with 'coin laundary'? I love wash my coins. ...
大大才女,壞人不懂英語,你去跟蘆笛對打如何
回復 卉櫻果 2013-3-8 04:41
以前非常喜歡英國英語-清晰。剛移民加拿大簡直是個聾子,什麼都聽上去不對勁。現在開始喜歡美洲英語的調了
回復 light12 2013-3-8 05:05
卉櫻果: 以前非常喜歡英國英語-清晰。剛移民加拿大簡直是個聾子,什麼都聽上去不對勁。現在開始喜歡美洲英語的調了
壞人都喜歡
回復 meistersinger 2013-3-8 13:37
英國人不說guys,可是說lads,說chaps啊。好像也不雅。Torch 是帶火苗的啊。還有動不動就bloody。
回復 meistersinger 2013-3-8 13:39
白露為霜: '英國街頭至少不會出現「Payless」這種文盲招牌,「Coin Laundry」就更不用說了'

what's wrong with 'coin laundary'? I love wash my coins. ...
他們那個汽車公園(car park)也是很好笑地。
回復 light12 2013-3-8 16:53
meistersinger: 英國人不說guys,可是說lads,說chaps啊。好像也不雅。Torch 是帶火苗的啊。還有動不動就bloody。
有意思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