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蘆笛 「北拳南革」、「政治美容手術」與「費厄潑賴」

作者:light12  於 2012-12-10 07: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6評論

時間: 12 09 2012 23:24
作者:蘆笛驢鳴鎮 發貼, 來自 http://www.***

「北拳南革」、「政治美容手術」與「費厄潑賴」


蘆笛


剛才進來看了一下回帖,覺得頗有意思,拜覆於下:


一、「北拳南革」


老明這小子是北佬,看見我那帖子說中共上台是北方農民征服南國,北方痞子文化征服南國市民文化,心裡自然不痛快,問我「南北」是什麼意思,難道中共領袖不主要是南方人?

其實寫那話時我就隱隱覺得不妥,知道會引起誤會。本人並非地域主義者,亂槍打死躺在地上的老廣完全是胡鬧,是朴成興刺激出來的後遺症。人老哈是正宗老廣,他就不跟我一般見識,知道I didn't mean that。記得趙無眠寫過篇文章,說中國南北方其實是兩個國家,我倒沒那麼極端,但也覺得南北方確實有很大的區別,應該說各有長短吧。中共革命的惡劣之處,恰是把南北方最壞的土特產創造性地結合在一起了。

昨天我說,中共革命是「憤青+泥腿子」,卻忘記了標明產地,那其實是「南方憤青+北方泥腿子」,兩者都是具有濃郁地方風味的土特產。北方的特產是「官僚+義和團」,南方的特產則是「革命亂黨+奸商」。北方的主流社會由官僚主導,草根則是華北愚昧的農民,而南方多出革命亂黨,奸商在主流社會裡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換言之,北國完全是農耕社會的千年不變格局,而南方則頗具現代工商社會的雛形。於是北方保守,缺乏活力,但更講究規矩,而南方求新求變,更加活躍,但常常不擇手段亂來一氣。

這區別在民初最為明顯。北方由軍閥統治,談不上什麼改革生機。就連五四前的北大,其實也是個衙門,學生玩戲子吃花酒,跟過去的國子監生無太大差別,而統治集團則由過去的官僚與軍閥組成。孫中山發誓要打倒「官僚派」、「假共和」,說的也部份是真理,靠官僚們「辦共和」,確實有點緣木求魚的樣子。

但即使是官僚,也遠勝絲毫不講規矩亂來一氣的革命亂黨。在南北分治的時代里,真正荼毒百姓的不是北方舊軍閥,而是南方革命軍閥。北方軍閥還是傳統「崇文抑武」那套,自卑心極強,即使竊據高位,也心虛情怯,知道自己是不配管理國事的大老粗,管國事還是靠學者出身的官僚內閣。而南方革命軍閥則為了把革命進行到底,不但窮兵黷武,而且什麼規矩都不講。孫文把廣東變成戰爭基地,如後來中共在江西一樣,竭澤而漁,橫徵暴斂,榨乾了百姓的骨髓,甚至為了廣開財路大肆販毒開賭,徵收煙稅賭稅,又把滇軍與桂軍引入廣東,任意魚肉百姓,搞得雞飛狗跳。後來甚至動用正規軍血腥鎮壓商團,火燒廣州西關,當真是作惡累累,害苦了他家鄉的百姓。廣東何辜,生此孽種?

最混帳的是革命黨人不擇手段,完全打破了傳統社會那一套。李宗仁說,北洋軍閥還講點規矩,信奉的完全是傳統社會的價值觀,黑社會歷來是鎮壓對象,不意蔣介石上台後竟然把黃金榮、杜月笙等人奉為座上賓,黑道由此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為官作宦,為歷代見所未見,云云。他不知道或者不敢說,這爛​​事首先是孫文干出來的。黑社會從來是他幹革命的主力軍,他的「十次起義」無一次不是靠會黨。鮑羅廷後來主張「幹革命要靠流氓痞子打先鋒」,恰與賣國父過去的方針暗合。更混帳的是他們開創了「外行領導內行」的作法。如顧維鈞所說,他們因為自己出過洋,便以為懂洋務外交,上台後就把職業外交官扒拉在一邊亂來一氣。最有名的就是王世傑的「革命外交」,把北洋外交官的「改約」改為「廢約」,搞什麼收回英租界等等極端行動,毫無必要地惡化中外邦交,正中毛子的下懷。

所以,客觀來說,禍害民國的,應該說主要是南方的革命亂黨。北方官僚雖未推動中國進步,至少沒有亂來一氣。因循守舊起碼要比不擇手段強。

至於中共革命則是「南革+北拳」,將南革的不擇手段與北拳的愚昧蠢動都推到了最高最活的頂峰。不擇手段主要體現在南革首腦們的奪權鬥爭中(包括黨內權力鬥爭),而愚昧蠢動則體現在群眾運動里。因為義和團構成了中共的基本隊伍,於是全中國都被拳匪化了。這在「大躍進」與「文革」中表現得最突出。大躍進那陣子,我黨為百姓樹立的學習榜樣就是被拳匪膜拜過的好漢們。當時的最流行的「民謠」是「老將賽黃忠,青年賽武松,兒童賽羅成,婦女賽過穆桂英」。而文革期間除了造反派效法紅燈照火燒英國代辦處外,更將義和團「刀槍不入」的神功發揮到極致,最著名的就是牛田洋的軍墾戰士們跳入大海,用身軀去保衛颱風衝擊中的大堤;以及黑龍江軍墾兵團戰士們去扑打森林大火:

http://news.ifeng.com/society/lnrs/detail_2010_11/17/3139945_0.shtml

所以,老明子也不用憤憤不平了,無論是南佬還是北佬,都各有自己的一本帳。要是中國按「北方官僚+南方奸商」的模式發展,或許歷史就要光明得多。實際上國民黨統一中國后就有點那趨勢,可惜被中共腰斬了。


二、政治整容手術


十年前我嘆道,中國人眼中的「爭取社會進步」,就是「正名」。皇帝是獨裁的象徵,所以把皇帝拿掉,換上民國,那便是「民主」了。後來又覺得人民還是沒能當家作主,於是又改為「人民共和國」。此乃最淺表的政治整容手術。每整容一次就倒退一次,人民的實際地位越來越低,卻因名稱的改善而越來越心花怒放。

例如據官媒承認,今日中國貧富懸殊遠遠超過美國,41.4%的國民財富集中在1%的家庭手中,成為全球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請問,無論是大清還是民國,幾曾如此不公過?這不是完全否定了據說是「反抗壓迫剝削,爭取人民解放」的中共革命了么?如此兩極分化的國家還配冒充「社會主義國家」?可不但胡錦濤、習近平至今還要謳歌中共革命,吹噓中國「先進的社會制度」,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而且百姓對此這些無恥聲稱也毫不置疑。這世上還有比咱們更蠢更容易糊弄的百姓么?咱們與「朝三暮四」的那群猴子究竟有何區別?

然而百姓就是需要「正名」。黃豆網友說了,「太太」、「先生」、「師傅」、「老師」、「老闆」等等,都是等級制度的反映,都該廢除,就是該用「同志」那個平等的稱呼。

這反應再典型不過,文革初期的「破四舊」就是在這想法下進行的。那時公共汽車改名「人民汽車」,群眾組織的頭頭稱為「勤務員」,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將「各位聽眾」改為「同志們」(從語法上來說,這改動倒是正確的。「聽眾」本是集合名詞,豈能用「各位」?文盲啊)。光從字面上來看,當時的中國當真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國家了,可那恰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恐怖、最不平等的歲月。鼓吹「人民文革」的同志們(oops,我也用了,勿過,這跟我用「我黨」一樣)不妨去看看這篇回憶錄:

http://club./dispbbs.asp?boardid=1&id=8802472

英國人的作法卻完全與此相反。托克維爾曾注意到,英國有許多法律是中世紀留下來的,但保留的只是外表,內容完全變了。的確如此,這就是我最佩服英國人的地方。人家不以「大破大立」的方式來「正名」,搞的是實質性改革。如今的警察照樣戴著兩個世紀前的頭盔,大學里的畢業儀式搞的還是中世紀那套,而社會上照樣有貴族、皇家,可人家社會的公平度能是我們夢見的么?

就拿這稱呼來說吧,最常用的sir,過去只能用於貴族。無論lady 還是gentleman,過去都是上流社會的專用語,現在呢?就說大中華地區也罷,請問是廢除了「太太」「先生」的稱呼的大陸平等,還是保留了這些稱呼的香港台灣平等?

歷史的諷刺就在於,專門注重「正名」的中國越鬧越不平等,而不講究這些的英國人卻能不動聲色地把社會改良得越來越平等。這對咱們是否有點啟發?


三、費厄潑賴


captain nino的回帖一直沒看,一則因為我那兩天有事操心,顧不過來,再則是因為他認定自由主義是弱智的同義語,本人自命自由主義者(當然是政治文化上的,不是經濟上的所謂新自由主義者),所以自慚弱智,不敢與強智討論問題。

只是剛才進來看網友回覆,見到他轉貼的批判「英國人民公社」的文章提到他的舊作,好奇心起,就把他補充的英國醜事以及「費厄潑賴」帖也都調出來看了。他說的都是大話題,我要真陷進去可就沒完沒了了,實在沒那工夫,所以只能簡單作覆。草草之處,還請見諒。

我建議,如果可能的話,你最好放棄兩個assumption:第一,不要assume你知道的事別人都不知道。第二,不要assume英國跟中國一樣,是個慣於cover up的國家。

先說第一點,關於中共所謂「封建社會」不是西歐的feudal society,我早在71年讀費正清的《美國與中國》時就知道了,12年前就在《說東道西》上大聲疾呼過,大概是中文網上第一個指出這個問題的人。我還在許多舊作中反覆談這個問題,不但告訴讀者中國是官僚社會,與歐洲的封建社會完全不一樣,而且還指出馬克思的「社會發展史」是胡說八道。歐洲封建社會不是從經典的奴隸社會中自然生長出來的,而是滅了西羅馬帝國的蠻子們帶來的外來生活方式。

我還指出,西方之所以能進化成民主社會,封建社會其實也起到了奠基作用,那就是封建社會也是契約社會,這就為民主社會那種更先進的契約社會提供了基礎。最典型的就是英國的大憲章。那不過是貴族們與國王之間簽訂的契約,然而民主就是從這契約上生長起來的。它的歷史意義,遠遠超出了它原來的簽約目的。光榮革命后國會通過的「權利法案」也類此。如果只從當時的特定歷史條件以及條文來看,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但若從整個社會乃至全人類的進化史上來看,它們都是標誌著新時代開始的里程碑。

更重要的是,我寫了無數文章,告訴大家英國的民主是從貴族逐漸擴大到一般精英,再進一步擴大到全民的。哪怕在上世紀初,婦女都還沒有選舉權。當時英國的階級區別森嚴到這個地步,甚至延伸到死後。泰坦尼克沉沒后,一等艙的死者都是裝棺材運回來的,而三等艙的死者只能屈身帆布袋。該國真正實現了全民民主是二戰後的事。而我認為,這種理性進化過程,對中國特別有借鑒價值,社會成本要比法國小得多。中國也可以效法英國,從貴族民主逐漸過渡到全民民主。

如今你卻一本正經地告訴我,英國原來是封建社會,費厄潑賴只是紳士們的遊戲規則! For God's sake,我還需要你告訴我這個么?告訴我,又如何?難道費厄潑賴就此喪失了價值?民主原來不也是貴族的遊戲么?是否就因此失去了價值?

關於第二點,請允許我通知你,英國是自由主義的故鄉(弱智的同義語),這兒不興cover up。你說的那幾件「醜事」,這兒有無數的影像書籍介紹分析過,並不需要你出來爆料揭秘。相反,恕我直言,我覺得你這人的bias比較強烈,先入為主,缺乏弱智的自由主義的冷靜與理性。例如明明是德國先炸了倫敦,英國為了報復才炸柏林,你卻歪曲為英國先開始濫炸大城市。

當然,德國人是無心之失——當時飛機沒有雷達導航,夜間轟炸完全是跟著感覺走,因而誤炸了倫敦東區,招致英國大舉報復。而這又使得希特勒惱羞成怒,將轟炸重點從雷達站與機場上轉到民事目標來,使瀕於毀滅的皇家空軍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機。但介紹史實必須實事求是,不能偏袒一方,隱惡揚善。客觀說來,交戰雙方殺紅了眼,仇恨與日俱增,最後肆無忌憚地報復對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當年美國人曾強烈譴責日本人轟炸上海閘北,但後來他們炸日本令日本人當初的罪行相形見絀,東京大火引起死傷甚至超過了廣島長崎。但那又怎麼樣?如果日本人不發動侵略戰爭,還會有那些戰爭罪行么?

這問題我早在12年前與趙無眠爭論時就說過了,後來又在與林思雲的論戰時反覆說過。既是戰爭,雙方都肯定要犯罪,誰也不可能戴著絲絨手套殺人。後人評判只能看個大概其。不能因為雙方都有戰爭罪行,就否定了盟軍一方是正義的。如果希特勒不發動侵略戰爭,英美還會幹出那些爛事來么?德國日本犯的罪是因,盟國犯的罪是果。抓住盟國的戰爭罪行,否定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恰如林思雲譴責中國的自衛游擊戰爭是「違反國際公法的恐怖主義」一般。

關於英國有計劃佔領挪威,但被德國先下手為強,而英蘇勾結佔領伊朗以確保租界物資能通過伊朗大陸橋源源運往蘇聯的事,並不是什麼秘聞。這些做法是否妥噹噹然值得商榷,但我覺得論者必須採用一重標準。畢竟,論這個,德國人是老祖宗,他們就是入侵中立國的發明者。英國之所以捲入一戰,就是因為他們是比利時的中立擔保國,而對德宣戰則是因為德國入侵了波蘭。如果無視德國背信棄義在兩次大戰中入侵中立的低地國家,無視德國在二戰中入侵波蘭、挪威、南斯拉夫、希臘,無視這些侵略行為起到的觸發戰爭的決定性作用,無視德軍在這些無辜受害國中犯下的獸行,只盯著盟軍一方為贏得戰爭勝利計劃的或是付諸實施的「預防性入侵」(實際上,英蘇入侵伊朗是有原因而且下過最後通牒的,也沒有扶植傀儡政權而是逼迫國王傳位給太子。但這話說起來太長,不想過分捲入),我覺得不是一種費厄潑賴的態度。當然captain nino可能認為他並非貴族,不必講這套,那就另當別論了。

至於英國人在殖民地早期搞那套嚴刑峻法也不足奇。那些人都是被流放的罪犯,殖民地其實是海外監獄。這與後來「自願下鄉」者建立的北美殖民地完全是兩回事,後者都是實行自治的。所以,還是那句話,不要為了證明什麼而去故意尋找事實。

對北美獨立戰爭,你無非是重複老美的淺薄宣傳罷了。其實殖民地與帝國政府的衝突並不是什麼納稅問題。當時北美殖民地的賦稅只有母國百姓的50分之一。兩家的衝突主要是殖民地居民想越界向西擴張,而帝國政府不同意。賦稅不過是「獨派」的借口,而這又與英法在全球範圍內的爭奪攪在了一起。前段有個法國佬寫出了他眼中的獨立戰爭真相,國內有人介紹過,你去看看吧:

http://bbs./post2_2433251_1.html

關於「文明帝國主義」與「野蠻(爛污)帝國主義」之分,我覺得完全成立,基本區別是:

1)文明帝國主義講究信義,基本遵守國際條約(這不是我而是恭親王在英法聯軍佔領了北京后又如約撤出後作出的驚喜發現。他從此才知道,洋人與過去入侵中國的游牧民族不一樣)。而野蠻帝國主義簽約就是為了撕毀之。希特勒在逼迫英法割讓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后毫不遲疑地就與張伯倫簽了約,答應絕不與英國開戰,然而不旋踵就入侵了由英法擔保的波蘭,迫使兩國不得不宣戰。張伯倫之所以為取得「peace for our time」沾沾自喜,就是因為那個信譽感特彆強烈的紳士根本無法理解希特勒那種絲毫沒有這種意識的痞子:

<iframe></iframe>

日本人撕毀九國公約,悍然入侵中國就不用說了。

當然話說回來,這可能也不完全是國家的區別,執政者或許更重要。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是,無論是納粹德國還是法西斯義大利,奉行的都是社會主義,當國的原來都是社會邊緣人,而戰前崛起的日本軍人也都是草根出身。所以蘇、德、意、日全都是痞子當家。若是舊貴族執政,或許不會那麼爛污也未可知。

2)文明帝國主義的產權意識明確,因此一般只佔領沒有明確國家歸屬的「無主之地」如非洲、美洲、印度次大陸、以及中國原來的藩屬國等等,但一般不吞併「產權明確」的早已建立的國家。而爛污帝國主義根本就不講究這些。蘇德瓜分波蘭,德國吞併捷克,日本并吞台灣、滿洲等等都是例證。

3)文明帝國主義是民主國家,政策由民意決定(當然是那個時代的公民的意願,與現代的全民民主還不完全一樣),因此政策總是在激進與溫和兩派中搖擺。對外軍事行動都是國會批准的,受到國會以及自由媒體的約束。遠征軍犯下的戰爭罪行可能被新聞記者報導而引起風暴。例如榮赫鵬入侵西藏就受到了本國輿論與國會的抨擊,認為他越權行動,而英軍在布爾戰爭中犯下的戰爭罪行在國內媒體上披露后也引來強烈抨擊。而爛污帝國主義國家根本就沒有此類約束。

4)文明帝國主義國家一般有人道主義傳統,由此形成了對軍人的某種約束。當然,無論是英軍還是法軍,都犯下過許許多多戰爭罪行,最為國人熟知的就是火燒圓明園,但像希特勒那樣搞種族滅絕,在佔領區屠殺猶太人,命令軍隊不得攻佔列寧格勒,而是用轟炸與炮火將全城夷為平地、日本的南京大屠殺等等獸行,一般是干不出來的。

而且,文明帝國主義國家有基督教的懺悔傳統。現代英國人普遍對當年的殖民主義行徑懷有負罪心理。許多在殖民地出生長大的英國人一直深受這種情結的折磨,無顏回到他們夢魂牽縈的生長地,直到近年才逐漸擺脫這種心理負擔,鼓足勇氣前往探望故鄉。這種心理活動根本無法在日本人、俄國人中想像。當然,現代德國人因為受過盟​​軍的教育,表現就完全不一樣了。

以上區別,當然只是相對的。我無意讚美殖民主義,只是想堅持以事物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它們。不文過飾非,也不隱善揚惡,是什麼就是什麼,如此而已。

最後想告訴captain nino,你心儀的元首其實非常崇拜英國人,認為他們就是納粹教義中說的master race(主子種族),理由是英國人在印度總數不過兩千人,卻把那龐大的、語言種族極為混亂複雜的帝國管理的井井有條,還修築了當時亞洲最大、效率最高的鐵路網。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可能就是違反原意不得不跟英國交戰吧,正如斯大林最大的遺憾是違反原意跟德國交戰一般。元首傾慕英國人,總書記傾慕元首,可英國人卻看不起元首,而元首又看不起總書記,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哦。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秋天的雲 2012-12-10 09:33
太長了,讀不完
回復 light12 2012-12-10 10:05
秋天的雲: 太長了,讀不完
  
回復 總裁判 2012-12-10 10:36
剛回來,明天好好看,晚安!
回復 light12 2012-12-10 14:15
總裁判: 剛回來,明天好好看,晚安!
  
回復 Giada 2012-12-10 14:59
怎麼又蘆笛啦?這麼長,煩死了。
回復 light12 2012-12-10 15:14
Giada: 怎麼又蘆笛啦?這麼長,煩死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9: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