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蘆笛 台灣一瞥(三)

作者:light12  於 2012-5-16 09: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時間: 5 15 2012 18:25 

作者:蘆笛蘆笛自治區 發貼

 

(二)勝地

沒有古迹,就只有去看勝地,它們全是萬惡的蔣匪幫(用洪哲勝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外來政權」,相信他老先生一定不是外來殖民者後裔,而是原住民,因為只有人家才有這資格說這種話。其實我早就告訴他了,要獨立,無球所謂,拜託別效法共黨煽動仇恨,當年北美獨立,美國國父們也不曾指控英國總督是「外來政權」。大家都是外來殖民者,強作此類劃分只能凸顯自家弱智)帶去的人文景觀。在蔣粉心目中,或許應該寫成「聖地」才對。

第一個聖地當然是連去兩次的故宮博物院。對它我可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輒心嚮往之」久矣。它的傳奇故事更是加重了我的渴慕之心。我在舊作中介紹過,台北故宮博物院始建於民初之北京故宮。日寇入侵華北前夕,國府將其內收藏的無數國寶緊急裝箱,星夜搶運至南方,這就是魯迅在其打油詩中輕薄嘲笑的:「專車隊隊前門站,晦氣重重大學生。」抗戰爆發后,它們又被該館的工作人員以各種原始搬運方式,冒著敵機的轟炸掃射,馬馱人扛,顛沛流離,一箱箱運到了大西南,竟然一件都沒遺失或損壞。抗戰勝利后,它們被運回南京,還未來得及開箱,馬上又被轉運到台北,也是一件都沒遺失或損壞。

以區區愚見,此乃中華民族中極為罕見而又不幸鮮為人知的英雄事迹,而無論是負責搶運護送那些國寶的工作人員,還是作出這英明決定的先總統蔣公,都為保存中華文明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必須世世代代為後人感戴。這兩次搶運中,尤以第二次最為偉大光榮正確——若是落在日本人手裡也倒罷了,他們當然是強盜,但並非張獻忠一類毀滅文明的痞子,勝利后尚可原璧追回。若是落在以毀滅文明為歷史使命的中共手裡啊,只怕不是在文革中粉身碎骨,便是被高幹子弟們盜賣到國際文物市場上了也。

故宮博物院的照片早看過,記得那是俯瞰圖,印象很不好,覺得設計十分呆板難看。但到了現場一看滿不是這麼回事,還是頗為雄偉莊嚴的:








只是欄桿和石階並非在北京故宮裡見慣的漢白玉,而是水泥模擬品,未免有三分掃興。

展覽令我有點失望。該館的鎮館之寶中,我有幸看到了毛公鼎與宗周鐘,外帶清代的玉白菜與「紅燒肉」。后兩者是大陸訪客的圍攻重點,圍得水泄不通,但我興趣缺缺,覺得既無文物價值亦無藝術價值,只有經濟價值;前者則令我略感詫異:原來大名鼎鼎的毛公鼎比我原來想象的小多了:




(館內不許攝影,這是網上鉤來的,下同)

宗周鐘也很漂亮:





惜乎未能看到同樣大名鼎鼎的散氏盤。但看到了北宋汝窯的青瓷蓮花碗:





以及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




它們同為該館鎮館之寶,稀世之珍。蓮花碗的釉彩裂紋渾然天成,體現了某種殘缺美,而水仙盆如美玉一般溫潤可愛,算是飽了眼福。

真正令我失望的,是展出的書畫作品。我不但沒有看到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與《平安三帖》的唐代摹本(王羲之無真跡傳世,其書法都是後世摹本,最貴重的是唐代摹本,稱為「下真跡一等」),亦未看到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黃州寒食帖》、趙孟頫《趵突泉》。繪畫館更是扯淡,展覽的基本是明清畫作,重點是宣德皇帝的畫,雖有幾張唐伯虎的,卻未展出石濤、八大山人的畫,反將郎世寧的畫赫然放在那裡,令人看了頗為掃興。至於我渴慕已久的趙干《江行初雪圖》、范寬《溪山行旅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則一概未展出,令我扼腕悵恨不已。尤其是前段報刊大肆炒作,兩岸所藏之《富春山居圖》部分已在台灣合璧(浙江博物館藏前段《剩山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無用師卷》。兩圖因溫家寶的號召,於2011年在台合璧展出。我去前雖知合展早已過去,但還奢望能看到台灣藏的《無用師卷》,惜乎未能一睹為快,又憾何如也!

勿過,雖然有著這種種失望,我對台北故宮博物院仍然充滿了好感與敬意。我注意到,該館的數位化(大陸大概稱數碼化吧)興許堪稱全球最先進吧,反正我在外國的大博物館與美術館里從未見到類似成就。該館工作人員把那些著名的書畫製成數碼影像,加以展出,觀眾可以以觸摸方式翻頁,選取細部觀察臨摹,等等,極富教育意義,而又保護了真跡。類似的設施在台北孔廟裡也有,我還從那兒學到了子思語錄:「不取於人謂之富,不辱於人謂之貴。」私衷深以為然。可見這類展覽方式對學生能起到何等的教育作用。

第二個勝跡當然是中正紀念堂,但那也就是慕名而去,看看中式摩登紀念性建築而已。堂內壁上刻著蔣公語錄,十分淺薄,勿過,總不像毛語錄那樣深具對文明與人道的毀滅力。同是知識結構單薄的前清生人,兩人卻一正一反:





原以為該堂跟林肯紀念堂一般,在樓下有展覽,不料坐電梯下去后什麼也沒看到,只有個票友們舉辦的畫展,畫得似乎還不如捷運地道里的兒童畫(見后)。那地方連個賣吃賣喝的小賣部都沒有。一位朋友渴得口中火出,免不得要向工作人員提意見。我止住了他,說,你跟她講有什麼用,她又做不了主。不如以美國訪客的名義給小馬哥寫封信,估計一定見效,因為據葡萄皮網友含淚揭發,台灣其實是美國的勢力範圍,美國人放個屁一定如驚雷響徹萬里晴空。現在據SHWJ網友含笑揭發,小馬哥見了我連說久仰久仰,可惜我不知道本人有此魔力,要早知道,不免要辱臨總統府不吝賜教,而瞻仰紀念堂的訪客們也就從此免了陳蔡之厄。

扯淡了,倒是故宮博物院旁邊的附屬建築里有個「故宮晶華」餐廳,十分雅緻,食物也頗不錯,尤其是裡面賣的什麼茶非常好喝,但其實又不是茶,並不含有刺激胃液分泌的咖啡因,非常適合我這種老胃病飲用。只是我已成痴老人,那「茶」叫什麼,我死也想不起來了,好像是冬瓜茶還是什麼的。

紀念堂面對「自由廣場」牌坊(原題「大中至正」,暗含老總統名諱,為阿扁改為現名),左右兩旁為分別為國家戲劇院與國家音樂廳,那可不是北京那崇洋媚外、惡俗不堪的「水煮蛋」,十分典雅大方,起碼在我這中國人看來相當入眼:





下一個勝地是忠烈祠,咱們也是連去兩次。同樣是中式建築:





該地每小時換一次崗,我覺得未免太頻繁了,使得它成了吸引遊客的show business,而這與緬懷先烈的初衷不符(當然,我只承認在抗戰與戡亂戰爭中奮勇捐軀者為先烈,顛覆我大清的革命亂黨不是我的敬仰對象。更何況祠堂里還供奉了孫大炮涉嫌暗殺的宋教仁與程璧光,完全構成了對賣國父的血淚控訴)。但該館令我深深感動的,是國府為能查到的一切烈士都製作了靈牌。一位朋友的親戚是在抗戰中為國捐軀的少尉,人家不旋踵就找出了他的靈位,但不許上香磕頭,只許獻花致敬,於是我等便對著那靈位深深三鞠躬,表示由衷的敬意。

這事深深感動了我。我多次在舊作中說過,西方最令我感佩的,是人家對為國捐軀的烈士的緬懷與紀念。在各次戰爭中所有戰死的將士的名字都刻在紀念碑或是紀念館的牆上。死者的墳墓都得到了完美的照看,有四時不斷的鮮花供養。而我們則連南京大屠殺有多少喪生者都說不清。中共上台後更滅絕人性地把抗日烈士的墳墓挖掉,就連重慶的「抗戰勝利記功碑」都改名為「解放碑」。如今卻欣見台灣也有類似歐美先進國家的作法,只是用傳統的牌位代替西方在牆上或碑上刻名。我想這大概是國民黨從日本學來,而日本又是從歐美學來的吧。反正在我印象中,這並不是中國傳統。我個人只聽說過唐太宗的「凌煙閣」,但那是對功臣的褒揚,目的是「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並不是對死者的銘感與緬懷。

國府能學習這種先進作法,難能可貴,但似仍有可改進之處:國外死者的名字不分官階大小,按字母排序刻出。而忠烈祠的牌位卻是有等級的,據說是將官以上才有單獨的牌位常年供奉,以下的則只有集體牌位,也就是多人的名字刻在一個牌位上,也不是日日供奉。我覺得死後還要講「階級」(國府此語是講官階,不是大陸人熟悉的「階級」),似乎有些不妥。

最後一個瞻仰的勝地則是士林官邸,同樣是室內不許拍照,只有外景:





老總統就在此地生活、工作,直至謝世。那地方打動我的有三點:

第一,老總統身體健康時,日日從士林官邸驅車去總統府上班,敬業敬職,哪像老毛晝伏夜出,不是深更半夜召集會議,便是穿著睡衣躺在床上接見部下,連個固定的辦公室都沒有。

第二,老總統有著完美的家庭生活,夫妻恩愛,子孫繞膝,最後也是在親人的環繞下與世長辭的,倒像個傳統的江南富家翁,哪像老毛那種胡天胡帝的老光棍,只有慾望,毫無感情,日日與女文工團員們在大床上鬼混,自家的老婆孩子想見他一面都難於上青天。

這兩個重大區別,似乎也就是紳士與痞子的區別。

第三,我過去以為凡是台灣本省人,對蔣公都沒什麼好印象,這次去了,始知未必都如此。士林官邸的一位女講解員就是本省人,但口口聲聲「我們的老總統」,「我們的夫人」。我十分訝異,乃問她:你是本省人,為何還會對蔣介石夫婦如此尊重?她答曰:老總統和夫人為台灣還是做過許多好事的,過去無限吹捧固然不對,完全否定也不正確,還是應該實事求是地介紹這個歷史人物,是什麼就是什麼,不溢美也不醜化,令我肅然起敬。

更絕的是我們請的導覽兼司機C先生。他是本省人,雖然自稱不親任何黨,但談吐間明顯站在國民黨的立場上。我急於想找到那構成了台灣人的文盲笑話的「白色恐怖紀念牆」(請參考拙作《台灣人與大陸人的文盲笑話》,http://www.***/bbs/viewtopic.php?p=2805820&highlight=%E6%96%87%E7%9B%B2#2805820),幾次向他打聽,他都說從未聽說過。據他說,他聽父母說,二二八事件並沒有民進黨宣傳的那麼誇張,老蔣的「白色恐怖」也不是那麼恐怖。事件發生時,他父親是個高中生,只是聽父母囑咐,外面比較亂,要他呆在家裡,還不是什麼事都沒有。後來政府為二二八平反,要給受害人遺屬發錢補償,最後也只有幾十人去報名。領錢的事誰不積極?可也就幾十人,那事件能大到哪兒去?我告訴他,那事件背景很複雜,並不是他想的只是一批地痞流氓造反,也有共黨特工參與。過去大陸年年都要紀念台灣「二二八起義」,當年參與煽動暴亂的「台共」黨員謝雪紅就是會上嘉賓。他聽后十分訝異。

ZT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2 08: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