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蘆笛 從毒奶事件看國人的利益博弈觀

作者:light12  於 2011-7-17 11: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時間: 10 24  2008 09:37  
作者:蘆笛蘆笛自治區 發貼, 來自海納百川

從毒奶事件看國人的利益博弈觀


蘆笛


自三鹿毒奶粉事件曝光后,大眾議論紛紛。在我看來,最精彩的還是老金與共產惡魔兩位網友的評論:

金嗩吶:

「不管從事的是什麼行業,必須考慮的就是如何投機取巧、吃仨混倆、偷工減料、矇混過關,按毛左的說法就是『不按常規出牌』,沒有哪個行業是例外,甚至沒有哪個人是例外,區別只是程度不同。就拿我本人來說,賣肉肯定會去注水,賣牛奶肯定會去兌尿,不玩這些貓膩,根本無法在這個行業生存下去,除非大家都不去注水、兌尿。」

共產惡魔:

「厚黑學並不是多麼高深複雜的東西,只要大腦沒有問題,誰都能掌握。大家都掌握了,大家都沒有優勢,最後導致全民交易成本最大化,並且出現了目前這種互相下毒的局面。賣奶粉的絕不喝奶粉,賣豬肉的絕不吃豬肉,賣蔬菜的只吃自家單獨生產的無毒蔬菜。誰都覺得自己最聰明,自己佔了便宜,其實大家都是厚黑學的受害者。」

這兩段話堪稱本區近期內最經典的語錄。老金是說,國內形成了一種逆向篩選的社會環境,專門鼓勵靠拆爛污坑害別人迅速致富。你若要在國內正常生存,就非得按這「潛規則」辦事,否則無法活下去。形勢比人強,在那種爛污環境里,聖人也得變成盜跖。而小魔則告訴大家這逆向篩選的最終結果:大家都以為拆爛污乃是什麼了不起的三韜六略,是大智大慧的象徵,於是爭相仿效。到最後所有的人都學會了這一手,所有的人都統統受害,非但沒有實現利益最大化,反而造出了全民交易成本最大化。

這些話觸動了我早就有的感覺,那就是國人專講小聰明,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表面上精來兮,其實愚蠢無比。國人刻下最時興的是講究「利益博弈」,但死也不明白那不過是害人害己的小博弈,並不是「一盤很大的棋」。真正的大智慧是英美式的。

已經在舊作中反覆介紹過,早在17世紀,英國人就接受了英國革命導致克倫威爾獨裁,他死後皇室復辟,又大舉反攻倒算的痛苦教訓,悟出了「斬盡殺絕,贏家通吃」的作法實在太蠢,雖則可以佔便宜於一時,但必然釀成「無限翻燒餅」的無窮後患。因此,最明智的辦法,還是「利益均沾,互相妥協」。正因為此,人家才會在光榮革命成功后發明了兩黨政治,讓保皇黨人與革命黨人共存共榮,在國會中為自己代表的階級爭利益,和平解決不同階級階層的利害衝突。這就是民主,就是文明,就是指導人類改革社會的大智慧。

以上比較只停留在現象學水平,並未揭示東西方這種差異為何會出現,而中式「獎偽罰誠、汰優存劣」的逆向篩選機制又是怎麼形成的。區區不才網友使用吳思先生的發現作了解釋。

吳先生認為,傳統中國與西方不同,社會財富不是按等價交換原則分配,而是按權力分配。官僚集團乃是一個暴力敲詐集團,靠對子民的「合法傷害權」來聚斂財富。這種社會現實就是「逆向篩選」的發生機制:百姓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只有要麼設法變成敲詐集團一員,要麼從被敲詐的良民變成遊民乃至土匪,以逃避敲詐集團的「合法傷害」,這就是所謂「良民淘汰律」;而原來滿懷理想主義的官員要麼只有同流合污變成貪官,要麼因斷送同僚的財路被淘汰出局,這就是所謂「清官淘汰律」。這兩律持續發揮作用的結果,便是官僚集團越來越龐大,越來越腐敗,而良民越來越少,國民財富持續流入官僚集團,朝廷變得越來越窮, 因而被迫提高搜刮百姓力度,更是促進了這一趨勢。最後便是百姓揭竿而起,傾覆皇朝(說明,這是我憑模糊記憶轉述,未必符合吳先生原意,請以《潛規則》、《血酬律》為準)。

區區不才網友運用這一理論,解釋了毒奶事件的發生原因,認為它是良民淘汰律的現代表現。因為暴力集團對企業的「合法」敲詐,導致腐敗成本高昂,使得企業不弄虛作假便無利可圖,甚至只能破產,這種社會現實當然只能把昧著良心搗鬼的爛污企業篩選出來,將誠實經營的企業淘汰出局。

此說不但解釋了毒奶事件的發生機制,而且解釋了為何犯罪企業一直得到政府包庇。根據國內網上披露的信息,紐西蘭某公司乃是三鹿集團的合作夥伴。人家早就發現了產品中有三聚氰胺,曾三次向地方政府反映,但都毫無效果,最後只得向本國政府反映,請他們向中國政府交涉。直到紐西蘭總理直接向中國總理提出此事後,中央才著手查辦,使此事得以曝光。不難想象,若是紐西蘭商人也如中國合伙人一般喪盡天良,或若不是紐西蘭總理直接出面,則國內消費者還不知道要受害到哪天。

然而竊以為,這理論並不能解釋一切舞弊現象。誰都知道,中國的學術腐敗並不亞於任何其他行業,或許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教授高知們一般並不受到官僚集團的敲詐。那些人弄虛作假,並不是為了避免「合法」傷害 ,而是為了追名逐利,其動機和西方同事也差不多,區別只在於在西方弄虛作假會身敗名裂,而在中國則會功成名就。很明顯,以被動逃避敲詐集團的合法傷害,並不能解釋學術大拿們主動作假的動機。

不僅如此,吳思先生的理論沒能從根本上說清問題:為什麼暴力敲詐集團能在中國持續存在幾千年? 論「農民起義」的發生率,中國穩居世界第一。每次「起義」都是官僚集團逼出來的,每次都要徹底摧毀舊有的官僚集團,然而每次都只能建立個原模原樣的皇朝,使得新的官僚集團得以再次受孕懷胎,發育長大,最終再度撐死新皇朝。為什麼從來就沒人想到要從根本上杜絕這合法土匪集團的誕生,或起碼有效地抑制其瘋長?

我覺得這還是個價值觀問題。從遠古時代起,老祖宗就一直信奉顛倒了的「逆價值觀」,亦即把心狠手辣當成英雄氣魄,把卑鄙暗算當成大智慧,並據此實行一套專門賞偽罰誠、汰優存劣的「逆規則」。任何人若想逆這規則而動,必然要身死人手為天下笑。光是自尋死路也倒罷了,最糟糕的還是就此成了天下笑柄。

第一個笑柄就是宋襄公,請看現行中學語文教科書的一篇課文:

宋襄公與楚人戰於涿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濟,右司馬
購強趨而諫曰:『楚人眾而宋人寡,請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擊之,必
敗。』襄公曰:『寡人聞君子曰:不重傷,不擒二毛,不推人於險,
不迫人於阨,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濟而擊之,害義。請使楚人畢涉成
陣而後鼓士進之。』右司馬曰:『君不愛宋民,腹心不完,特為義耳
。』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陣矣,
公乃鼓之,宋人大敗,公傷股,三日而死,此乃慕自親仁義之禍。

這是從《韓非子》上摘下來的,韓非子又是從信史《左傳》上抄下來的,因此應該比較可靠。

用文明眼光來看,這位宋襄公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高尚的人道主義者。早在《日內瓦公約》出台前兩千多年,他就提出戰爭必須遵守堂堂正正的規則,不能搞「超限戰」,在戰爭中必須儘可能實行人道主義,為此響亮地提出了「不重傷,不擒二毛」的高尚主張。那就是不再傷害已經受傷的戰士,不擒拿年老的戰士作戰俘。可謂先得西方人道主義神髓。

可惜因為他奉行這一道義原則,在與楚國交戰時,無視兵法「半渡可擊」的教導,拒絕主帥的勸告,不趁楚軍渡河只過了一半的大好時機發起襲擊,卻等到人家渡河完畢,排好陣勢,這才堂堂正正地發起進攻,卻因敵眾我寡而慘敗,自己也負了致命傷,就此成了千古笑柄,甚至為漢語增加了與「婦人之仁」等價的典故——「宋襄之仁」。這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尤為偉大領袖鄙視,曾被他譏為「蠢豬」。

下一個千古笑柄則是項羽,為大眾熟悉的鴻門宴最能暴露他這種「婦人之仁」。當年小蘆讀史,讀到《史記項羽本紀》便長太息,覺得項羽真是個傻瓜,不但在鴻門宴上拒絕范曾的勸告,讓劉邦逃出了掌握,而且在鴻溝與劉邦締結了停火協議后,以為劉邦會信守條約,毫不提防地班師回老家,卻不料劉邦把和約當成了瓦解對方鬥志的天賜良機,趁機發動突然襲擊。如此迂腐,當然只能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這其實也就是司馬遷宣傳的「逆價值觀」。或許司馬遷捏造了史實,藉此以曲筆辱罵劉邦,以報「蛋包子」被割之仇,但客觀效果則絕對是讀者從中吸取了「守信=愚蠢,不忍=怯懦」的教訓。起碼小蘆當年就是這麼想的。這也難怪——我從未見到誰抨擊劉邦背信棄義、撕毀協議的卑劣行為,更未看到有誰譴責教唆劉邦這麼乾的張良、陳平敗壞領袖的心術,看到的只是對他倆那深不可測的智慧的無窮無盡讚頌。直到現代,偉大領袖還要用老項作為「反面教員」,諄諄教導全民「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當然,這是戰爭,打仗要講究宋襄之仁,自然是取敗之道。從這個意義來說,高尚的宋襄公成了全民的兩千多年的譏笑對象也有點道理。

然而遠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認識到,戰爭乃是人性邪惡面的充足發揮,即使是具有深厚人道主義傳統的西方民主國家也不例外。當年日本人濫炸上海閘北,引來了美國的強烈抗議,然而後來他們濫炸日本的惡劣手段恐怕百倍過之尚且有餘。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乃是英國皇家空軍司令海里斯蓄意屠殺德國平民的罪惡設計。他精心策劃的轟炸常規是,出動負有不同使命的幾批飛機轟炸同一城市,以達到殺傷平民的最大效果:先在預定要炸的城市交通要道上投擲高爆破力炸彈,造成巨大彈坑,以阻斷消防隊、醫療救護等的援救途徑,然後再在平民住宅區投下凝固汽油彈,引起大火,待到百姓逃出著火的住宅,即在街上投擲子母彈,最大限度地炸死他們。此外更投下定時炸彈,專等救火隊員到場再爆炸。這些措施是如此有效,以致轟炸曾在漢堡等城市引起「火暴」(firestorm)。大火溫度高達數千度,根本不可能撲滅,而且耗盡了局部氧氣,使得僥倖逃出火海的百姓不是因吸入高熱空氣灼傷呼吸道致死,就是缺氧窒息而死。據統計,德國死於二戰的平民有三分之一死於空襲。

所以,所謂「正義戰爭」的「正義性」,只能是相對而言,只能以侵略與反侵略劃界。除此之外,交戰雙方誰都乾淨不到哪兒去。例如使用潛艇躲在水下偷襲水面艦船,在具有傳統的騎士榮譽感的西方人眼裡本來十分下作。二戰期間,英國人全靠從美國以及海外殖民地海運物資救命。鄧尼茨發明的「狼群」潛艇戰術一度幾乎阻斷了大西洋航線,讓英國危在旦夕。等到紐倫堡審判時,英國人便想報復,重判鄧尼茨,卻不料老美偷偷告訴他們,老美正是從老鄧那兒得到了啟發,才切斷了日本對南洋戰場的補給。大約沒哪個例子比這更能說明交戰雙方動用的手段都高尚不到哪兒去。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戰爭必然煽起仇恨,使得雙方到最後什麼下作手段都能臉不變色心不跳地使出來,而且還能找到辯護理由。例如海里斯之所以要精心濫殺平民,是因為他堅信它能在德國人民中製造恐怖氣氛,徹底摧垮他們的鬥志,使得戰爭能早日結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犯下的只是估計錯誤而非道德缺失。正如北約後來轟炸新南聯時記者採訪提示的,人類具有驚人的適應能力,到最後就像英國人習慣於壞天氣一樣,習慣了空襲。因此,海里斯的空襲戰略並未達到目的。若是它能像原子彈一樣,起到了提前結束戰爭的作用,則他濫殺平民的喪德戰略,恐怕也不會遭到後世正直史學家(包括英國史學家)的譴責。

因此,似乎可以說,人類墮落的最簡捷有效的途徑,就是發動戰爭。然而西方和東方在此有個重大區別:人家知道戰時乃是人性醜惡之面暴露最充分的非常時期,因此不會在和平時期把那套下流作法使出來,更不會用去對待自家同胞。

中國人卻分不清戰爭與和平的區別,將兵家詭道當成治國正道甚至為人處世之道。大眾並不是把宋襄公當成不稱職的軍事統帥,而是當成一般意義上的蠢貨來加以嘲笑。在國人心目中,宋襄公的失敗不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是做人的失敗。他留給後人的教訓是廣義的,並不限於用兵(其實也沒誰會如他那樣去用兵,那故事根本沒有什麼軍事教訓)。這就是國內為何至今還要把它作為啟迪兒童智力發育的良箴,而易中天先生那些專門鉤沉闡發古代政客勾心鬥角的《品三國》又為何成了暢銷書——說到底,那才是真正的國學,令國人沉迷千年、於今尤甚的「萬人敵之學」。

這傳統在大講特講「階級鬥爭」的年代便給推到了最高最活的頂峰。偉大領袖毛主席臨終還諄諄教導全民:切不可書生氣十足,把複雜的階級鬥爭看簡單了,對敵人心慈手軟,掉了腦袋都不知道是怎麼掉的。在偉大領袖的親切教導下,全民都睜大了警惕的眼睛,善於從最壞最陰暗的角度去揣測他人行為動機,並據此制定克敵制勝的高招。改革開放后雖然結束了「階級鬥爭」,但在百姓心目中,無論是官場還是商場甚至情場,統統都是戰場,克敵制勝的唯一訣竅在於爾虞我更詐。

總而言之,中國人把人生當成了戰爭,把世界當成了殺戮場,這就是宋襄之仁的普遍教育意義:它隨時提醒大眾:心慈手軟、正直誠實、講究榮譽感不但會招致毀滅,而且會讓你變成千古笑柄,引來的不是崇敬、同情和惋惜,而是後人無休止的嘲笑。生子當如孫仲謀,做人要作張良、陳平、諸葛亮那種「智多星」,精通陰暗心理分析,嫻於以陰謀詭計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我想,這就是逆向篩選機制在中國社會形成的傳統原因:戰亂頻仍使得人性獲得反覆墮落的機會;改朝換代篩選出來的「智多星」們因朝廷和史家們的表彰,成了全民崇拜與學習對象,由此塑造了全民顛倒的智愚觀與榮辱觀。這些烏煙瘴氣的價值觀再結合上權力崇拜與成功崇拜,便自上而下地形成了逆向篩選機制,又得到自下而上的加強與倍增。這就是為何歷史上從來無人質疑官僚敲詐集團存在的合理性,從來無人想到過必須改革社會制度,杜絕這種土匪生活方式。

在我黨執政后,弄虛作假就取代孔孟之道成了我黨的「三綱五常」。誠如老金指出的,中國歷史上最不誠實最墮落的時代,乃是毛左們歌頌的「無比清廉」的毛時代。與依靠「天命論」的歷代統治者不同,毛共統治的合法性完全靠欺騙人民獲得。因此,下級官員虛報政績,不但是獲得提拔的唯一途徑,更是避免淪為「階級敵人」的必要條件。彭德懷就是反面教員。因為實話實說便是「反黨」,撒謊當然就成了全民的生存前提。因此,儘管當時的官僚集團尚未淪落為如今更具備傳統特點的暴力敲詐集團,「獎偽罰誠,汰優存劣」、逼迫全民撒謊卻是他們首要職責,而百姓當然也就只能完成徹底的人格分裂。當「新」社會向傳統社會回歸,「獎偽罰誠,汰優存劣」直接以金錢方式體現出來之後,當然全民的墮落也就如同千里長江決口,一發而不可收了。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9: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