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金嗩吶 陪床雜記(9):推薦制與處方葯

作者:light12  於 2011-3-27 05: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1評論

時間: 3 24 2011 03:27  
作者:金嗩吶 在 蘆笛自治區 發貼, 來自 海納百川



陪床雜記(9):推薦制與處方葯


金嗩吶


今天辦理出院手續,準備下午出院,外邊紛紛揚揚下起了大雪。在農村生活過的北方網友都知道,下雪對於寒冷地區的農作物尤其是小麥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農諺有「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說法,雪花的隔熱保溫作用根本不是靠打井澆水能替代的。不管怎麼說,老天爺總算是給農民有了個交代,今年又可以吃白面饃饃了。

到了交費處一算賬才知道,就這麼一個普通手術也花去了上萬元。其實本可以在老蘆說的那種「區級二甲醫院」去做,交通極為方便、可以省去我很多送飯花在路上的時間不說,價錢也便宜,估計有個一半的價錢就能拿下來。不過不敢啊,一是那裡的水平低、條件差,我都看不上眼,病人會答應嗎?再說即使病人答應,我要是這麼幹了,還不讓人背後戳戳點點,下半輩子抬不起頭來?說到這兒,我倒想起另一個話題,就是國外醫療體系的「推薦制」和藥品銷售中的處方葯管理制度。「推薦制」是我造的詞,正規的說法是不是應該叫「轉診制」或者是「分級醫療制」,懶得去查了,反正這個罈子里的網友都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

我當年在國外,對西方國家的醫療體制中最反感的做法就是「推薦制」和處方葯。一是太麻煩,給患者造成諸多不便;二是沒必要,覺得這完全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現在回過頭來看,如果中國真正實行了「推薦制」和處方葯,對於緩解大醫院的看病難、看病貴,小醫院的病源不足、醫生待遇差,以及大醫院大處方、全民共同努力培養耐葯菌等諸多問題,有望得以緩解。當然,這不過是我的一廂情願,在中國短期內毫無實行的可能。

我最初聽說「推薦制」這回事還是跟留學生聚會有關。八十年代的時候,在國外某同胞宿舍聚餐,有位老同志吃別人從國內帶來的月餅,不小心把牙齒硌掉一塊,牙神經露在外邊,疼得他呲牙咧嘴亂叫。我們吃飯的地方離大學附屬醫院非常近,不過幾百米,我們直奔而去。在醫院門口碰到一個中國留學生,人家告訴我們說像拔牙這種活這裡根本不接,這兒的口腔科只介面腔癌、頜面整形之類的病號。不僅口腔科,其他科室也一樣,像他所在的小兒科,都是些兒童白血病之類的患者,他來了快一年了,普通的小兒感冒一個也沒見過。而且告訴我們這裡不是誰想來就能來得了,除了急診,必須有小醫院或診所推薦才能接受,也就是說只接受下級醫院看不好的病人。看我們發懵,他又告訴我們正確的程序:離這裡稍遠的地方有個牙科診所,你們可以過去看看,去之前最好先打個電話預約。當時我們幾個給氣得破口大罵,資本主義真他媽的腐朽,老子拔個破牙也這麼羅嗦。不過說歸說罵歸罵,最後還是得捨近求遠,到那個私人診所拔牙去。

後來我又留心了一下,任何發達國家,不管採取什麼醫療保險模式,美國的商業醫療保險模式、英國的國家醫療保險模式還是德國、日本的社會醫療保險模式,都有類似的推薦制度。這些保險體系不管是誰付錢,是完全個人承擔(fully private)、完全社會承擔(fully public),還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分別承擔(partly public,partly private,實際上,目前工業國家已沒有完全由個人或國家承擔醫療費用的國家,只有主次之分),都必須有這個推薦制度做保障。

如果沒有一個制度保證「小病去小醫院,大病、疑難病去大醫院」,一定會出現中國這種開大處方、濫開檢查單的情況。現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發言就會說到「國家應該增加對醫療的投入」、「保證醫療制度的公益性」這些亘古不變的真理、深受「鹽慌子孫」熱捧的大而無當的廢話、屁話,殊不知如果體制不變,無論國家投入多少錢,也不夠糟蹋的。而在吳委員長「五不變」的前提下,誰也沒辦法讓一個有權有勢的官員到一個社區診所去就診、轉診,這就是中國人必須面對的現實。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貝漢衛博士(Henk Bekedam)有句名言:「世界上惟一一個頭痛就要接受CT檢查的地方,就是中國。」我曾經就此問過一家大醫院院長,沒想到人家非常理直氣壯:「老貝說得還真沒錯,這種情況在中國確實存在。不過你讓他來當院長試試,他也得這麼干,而且就應該這麼干。不這麼干怎麼辦?來看病的凈是些頭疼腦熱的常見病,開幾片撲熱息痛(通用名:對乙醯氨基酚,瓶裝的3分/片,錫箔包裝的5-8毛/片)就把患者打發走了醫院怎麼辦?我們那些CT、核磁共振什麼時候用?花那麼多錢買的儀器就那麼閑著?連員工的獎金都發不出來,醫生就要鬧事,院長就得下台,把這些大醫院都搞垮了患者還到哪看病去?」

要想保證醫療保障體系正常運轉,依我看必須有制度保障、醫生自律和來自患者的監督和反抗。現在的中國根本沒有自律一說,各行各業都是一樣,只要為了錢,什麼不要臉的事兒都能幹得出來,古人的「慎獨」(假如確實有過的話)已蕩然無存,眾人一起干都不怕,更不要說私底下干。中國也沒有針對藥品提成、回扣之類的監督懲罰制度,醫生的這部分收入基本上屬於合法收入(或稱灰色收入),根本沒人管,而且醫生們也拿的理直氣壯:我們不拿,無非是肥了那些醫藥代表的腰包。一種出廠價僅為15.5元的癌症輔助葯「蘆筍片」經過醫藥公司、醫藥代表、醫生等環節的「大家拿」,最後賣到患者手中的價格竟漲到213元,價格幾乎是出廠價的14倍。

另外,據我所知,過度檢查、開大處方也是維持一個大醫院正常運轉必不可少的手段,各大醫院都在程度不同地鼓勵這種做法。這些提成、回扣只有一部分是直接進了醫生腰包,還有一部分是留在了科室,沒有這些錢,合同制護士只能拿800元的基本工資,靠著這些錢連吃飯都很難保證。現在的醫院說是國家全額撥款,但據我所知,雖然各地的情況不盡相同,大多數醫院從上面得到的撥款只夠發編製內工作人員的工資。按醫院院長們的說法,這點錢就是「維持費」。員工的津貼、獎金怎麼辦?冬天的取暖費怎麼辦?那些臨時工的工資怎麼辦?這些都要靠醫院自己從患者身上去「創收」。一個省級的大醫院,每年收入大概十億元左右。那些一棟棟新蓋的大樓、和世界發達國家同步的儀器設備,只有部分是靠上面撥款,有些還要自己從過度檢查、開大處方來解決。不如此辦理,就跟不上「跨越式發展」的時代潮流,就要被淘汰。據我所知,發達國家的大醫院也多是複雜檢查、開大處方,他們也同樣存在不這樣做就無法生存的問題。但是相比較而言他們這麼做有合理性,因為他們接受的都是基層醫院簡單檢查、小處方解決不了的病人。

當初我對洋鬼子醫療體制另外一個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對「處方葯」的嚴格管理。拉肚子吃兩片諾氟沙星(氟哌酸)、上呼吸道感染用點抗生素,也非得到醫院掛號開處方,然後再到外邊藥店拿葯,乃洋鬼子脫褲子放屁的又一鐵證,實在讓人不爽。所以,以後出國,背包里一定放幾片沙星和抗生素,省得再受這份洋罪。不僅是我,幾乎所有我知道的留學生「出國行李準備清單」沒有缺了這一條的,阿莫西林、阿奇黴素、氟哌酸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到了國外自己受憋,花錢多少不說,實在太麻煩!還好,這「處方葯」制度在國內只是流於形式,並沒有真正實行。幾乎所有的藥店都不用處方就可以買到除杜冷丁(哌替啶)、地西泮(安定)外的任何藥物,根本沒有人執行什麼Rx(處方葯)和OTC(非處方葯),即使趕上什麼3.15消費日也不要緊,藥房裡設個坐堂大夫,一切也都解決了。而且醫院裡的藥房也是要什麼開什麼,毫無任何障礙。醫生最怕的就是病人不肯拿葯,看一次感冒通常是中藥西藥幾大包,回來后吃一半扔一半,好不爽快。

說到這,讓我想起在國外遇到一位同胞的血淚控訴。「俺孩子在國外發燒38度多,小臉通紅,滿懷希望去看醫生,以為這國外的醫院有多高明。沒想到大夫笑容可掬地說了一堆廢話,歸納一下就是四條:多喝水、多吃水果、多休息、必要時用冰袋敷一敷、或者風扇吹一吹。不給俺孩子打吊針也就算了,中藥更不敢指望,至少也得給盒紅黴素、給幾片退燒藥吧。這是俺有生以來,第一次空著手從醫院大門走出來。葯沒開,錢可是沒少要,就這麼幾句小屁孩都知道的廢話,讓我幾個小時的盤子白刷了!這種狗屁醫生,放在俺們東北這嘎達非挨揍不可。還是自己的同胞親啊,新老留學生們這個給幾片阿莫西林,那個給幾代板藍根、感冒沖劑,孩子吃下去四五天就好了」。

記得老蘆有篇文章談到自己親人在國內看病時「被用藥」的情況,表示哪天殺回國去,那狼牙棒一不打貪官,二不打污吏,首先要拿喪盡天良的醫生問罪。我接觸的留學生和海外僑胞提起洋白狼也有咬牙切齒的,尤其是孩子他媽,不過人家多是些只收錢不開藥的控訴。

回過頭來看,「處方葯」管理和醫生控制開藥的做法,實際上有它的合理性。尤其是對於抗生素的濫用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其他疾病可以「窮人吃麵包、富人吃蛋糕」的做法,不同階層選擇不同的藥物,但抗生素不一樣,濫用的結果一是引起真菌感染,二是培養出大量耐葯菌,而這些耐葯菌可以感染每個人。經過愚昧的患者、黑心的醫生、不負責任的政府長達幾十年的精誠合作和共同努力,培養各種耐葯菌的目標在中國已經實現。比如說,同樣是喹諾酮類藥物(即「沙星」類藥物),國外的葯敏試驗(即細菌對藥物敏感性的實驗)結果要比國內好得多。

為了對付這些耐葯菌,就要研製出新的抗生素。首先,現在新葯研製比過去難度大得多,手續也複雜,新葯研發速度未必跟得上耐葯菌生成速度,所以臨床上出現了對現有抗生素都耐葯的所謂「超級細菌」,因這種細菌感染而死亡的病例也時有報道。但這些人畢竟是極少數,更重要的是新葯價格昂貴,而且有時為了保證耐葯菌的延緩出現,還要有意地提高價格。抗生素中「好葯」的概念跟其他類別藥物不同,不僅僅是副作用小、作用強,而且要使用的人少,這樣耐葯菌才會少。也就是說用的最少的抗生素往往是效果最好的抗生素。為了保證用的人少,就必須提高藥品的價格。最後的結果是,碰到耐葯菌感染時,富人、享受良好醫療保障制度的患者問題不大,還有貴葯、好葯可用,但窮人就會因看不起病而等死,或者是因病返貧。

濫用抗生素儘管在中國盡人皆知,但實際上誰也沒辦法。若像洋鬼子那樣只收掛號費不開藥,患者肯定接受不了,醫生挨揍是早晚的事兒;再說醫院和醫生也不幹啊,抗生素的藥費收入無論在哪個醫院都是大頭,少了這一塊醫院就難以生存。鑒於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倒認為碰到普通的感冒發燒不如開中成藥,像雙黃連口服液,成份是金銀花、黃芩、連翹,也沒什麼副作用,可能還會多少有點作用,即使沒作用也沒關係,大不了以後再打吊針。用上幾天中藥病好了,還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中藥就是神奇,這不,才用了幾天感冒就好了。」

【未完待續】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dwqdaniel 2011-3-27 06:00
如今的醫院就一黑社會,三座大山之一
回復 light12 2011-3-27 06:56
dwqdaniel: 如今的醫院就一黑社會,三座大山之一
  
回復 yulinw 2011-3-27 10:11
   俺也有一大堆的體會~~
回復 Giada 2011-3-27 12:21
難怪這喇叭是金的,這人一吹就這麼長。
回復 light12 2011-3-27 16:36
yulinw:    俺也有一大堆的體會~~
你的體會被人批過地
回復 light12 2011-3-27 16:37
Giada: 難怪這喇叭是金的,這人一吹就這麼長。
老婆娘的裹腳布
回復 yulinw 2011-3-27 17:55
light12: 你的體會被人批過地
   所以後來就 啦~~
回復 Giada 2011-3-28 11:11
light12: 老婆娘的裹腳布
不過你喜歡啊。
回復 light12 2011-3-28 11:17
Giada: 不過你喜歡啊。
我喜歡
回復 Giada 2011-3-28 12:34
light12: 我喜歡
  
回復 light12 2011-3-29 09:39
marnifan: 偶也稀飯
Giada 不喜歡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3: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