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麥克馬洪線是合法的中印邊界線么?(五)

作者:light12  於 2011-2-1 18: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時間: 2 01 2011 09:15
作者:蘆笛 在 蘆笛自治區發貼, 來自 海納百川


1917年爆發的俄國革命再度讓英國感到威脅,向北推進的主張甚囂塵上。哈定過去按「詹森-阿達線」提出的邊界被當成了「採用邊界」(「assumed frontier」),印在英國出版的《泰晤士地圖集》、《牛津地圖集》等著名地圖集中[19] 。即使如此,英國政府並沒有採取什麼具體行動,甚至也未向中國政府提出這一領土主張。相反,1927年,鐘擺又擺了回去,政府一度考慮放棄詹森-阿達線,將喀喇昆崙山口以西的邊界線也改為沿喀喇崑崙山脈走行,可惜他們沒有向中國提出,也未相應地改動地圖,出版的地圖上畫的,還是詹森-阿達線 。

英國政府這一腹案比馬戛爾尼-麥克唐納線更讓了一步。麥克唐納向總理衙門提出的中英西段邊界線,只是從喀喇昆崙山口起才向東南沿著喀喇崑崙山脈走行,但在喀喇昆崙山口以西,麥克唐納提出的是以野馬喀喇崑崙山脈(Mustang-Karakoram Range)的分水嶺為界,直到喀喇昆崙山口為止。因此,英國政府1927年的計劃,其實是把喀喇昆崙山口以西的邊界又往南縮回了一大截,使得整個喀喇崑崙山脈都成了中英交界。

這裡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無論是西段的詹森-阿達線與馬戛爾尼-麥克唐納線,還是東段的麥克馬洪線,當時都是單方面提出的中英交界線,亦即中國與英屬印度帝國的邊界。上文已經介紹過了,英屬印度帝國並非現在的印度共和國,而是包括了好幾個國家。因此,西段的邊界線位於獨立的阿富汗與尼泊爾之間,是一條連續的線,但後來為巴基斯坦與印度分享,喀喇昆崙山口乃是印巴兩國分界線起點;而東段的麥克馬洪線則位於不丹與雲南之間,也是一條連續的線,但後來由印度與緬甸分享。後文將要介紹,正是這變化以及中共奇蠢無比的賣國方式,為印度提供了振振有詞的借口:無論詹森線還是麥克馬洪線,當初都是一條連續的線,中共既然與巴基斯坦按詹森線劃界,與緬甸按麥克馬洪線劃界,那當然在印度部份也該按這兩條線畫才是。這是后話,按下不表。

到了40年代初,英國人又改了主意。此前中共的親密戰友盛世才被蘇聯人用刺刀捧上新疆王寶座,新疆淪為蘇聯顛覆中國的基地,蘇軍就駐紮在哈密。蘇聯還準備通過新疆給逃到陝北的中共輸送大量軍火,只是中共沒本事去取才未實現。1940年,英國間諜探知,盛世才佔了阿克賽欽,還請蘇聯專家上那兒去勘測。這又使得倫敦的推進派再度雄起,英國人又回到了詹森線上去。但這「推進」仍然只是口頭上與地圖上的推進,只是民間嚷嚷而已,英國政府既未向中國政府提出,更未去測定邊界[9]。後來英國捲入二戰,本土自顧不暇,再也顧不上這些不急之務了,就這麼一直拖到印度獨立。

由上介紹可知:

1) 中英邊界西段從未由雙方共同勘定劃界,甚至沒有舉行過邊界談判。

2) 中方只提出過中國邊界自喀喇昆崙山口開始,為英國非正式承認,而英方只正式提出過馬戛爾尼-麥克唐納線,中方既未同意,亦未反駁。這兩條都沒有法律約束力(連法盲都該知道,劃定邊界須由雙方同意締約才有法律約束力),但它們也最接近於雙方正式達成的共識,應該視為中印後來的談判中基礎。

3) 整個中英邊界西段,尤其是阿克賽欽地區,根本就是類似於塔克拉瑪干沙漠那樣的無人區。如果西邊的拉達克不為克什米爾土邦吞併,則它後來就如塔克拉瑪干沙漠那樣位於中國內陸,不再是邊境地區。拉達克被克什米爾吞併后,則它就變成了無主區。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沒有什麼歷史依據與人文依據(尤其是最重要的司法管轄權[jurisdiction])可以徵引,在劃界時只能尊重既成事實。換言之,誰先佔了就是誰的。

4) 無論是當初的英國的保護國克什米爾,還是後來的印度共和國,都從未佔領過阿克賽欽(因為從克什米爾進入該區很艱難,但從新疆進入該區則比較容易),但該區曾被盛世才一度佔領,在新疆「解放」后又為中共佔領。在談判邊界時,當然只能尊重這既成事實。就連著名美國學者Mohan Guruswamy都說:「有意思的是,這條線(筆者按:麥克唐納線)與中國聲稱的邊界線基本一致,也與實際控制線基本一致」[9]。

1947年,印度獨立,與巴基斯坦瓜分了原來英國的保護國克什米爾。上面已經介紹過,英國此前出版的地圖採用的是詹森線,但上面好歹還註明「assumed line」。因此,印度於1950年出版的地圖也採用了詹森線,但標明「未經測定」(「border undefined」,見下圖,請注意箭頭所指處)。





但1954年7月,印度總理尼赫魯下令查明並確定印度邊界 [21]。於是印度人便單方面改動地圖,將原來的未定界改成已經確定了的邊界(見下圖,請注意箭頭所指處)。





So far,這還只是「地圖上的推進」,印度政府既未前去測定邊界,亦未派兵駐紮。但到1957年,中國修通了新藏公路(如今命名為「國道219」),那是中共控制西藏的戰略公路,萬萬不可失去,而該公路有178公里穿越了阿克賽欽地區 [9,20] 。因為從克什米爾進入阿克賽欽必須翻越喀喇崑崙山脈,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印度人對共軍築路的事一無所知。直到中國報紙於1957年歡呼新藏公路修通,印度政府才得知此事。次年,他們從中國出版的地圖上證實了這條公路的存在。印度總理尼赫魯於是宣稱:阿克賽欽「自古以來(「for centuries」)就是印度的拉達克地區的一部份」,印度在此的北部邊界是「穩固的與確定的,不容與任何人討論」 [22]。歷時七八年的中印蜜月由是結束,中印邊界爭吵就此開場。

請讀者牢牢記住,這阿克賽欽地區就是中印關係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該區有新藏公路穿過,毛周斷難割愛。除此之外,則「什麼都可以談」,也就是什麼都可以白送。他們可以與巴基斯坦按詹森線劃界,與緬甸按麥克馬洪線劃界,也非常願意甚至苦苦哀求印度按麥克馬洪線劃界,但實在是無法與印度按詹森線劃界。因此,中印之間解不開的唯一死結,就在於印度人胃口太大,得了中共暗送的藏南9萬多平方公里還不夠,還要索取阿克賽欽那對他們來說是毫無價值的不毛之地(包括戰略價值在內,蓋那地方對印度來說難攻難守,即使佔領了,其補給線也必須穿過喀喇崑崙,而中國從新疆過去則易攻易守。但中國若要從此區出發去進攻印度,也得翻越喀喇崑崙。因此,共軍佔據那地區並不對印度構成威脅),而毛主席革命賣國路線並不是無限的。對印度人來說不幸的是,在阿克賽欽,他們恰好碰上了在毛周身上極其罕見的「賣國底線」。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22: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