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蘆笛 用性比喻一句話說清中美關係——答7171網友

作者:light12  於 2011-1-26 20: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評論

1 25 2011 17:35  
作者:蘆笛 在 蘆笛自治區發貼, 來自 海納百川

用性比喻一句話說清中美關係

——答7171網友

蘆笛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服藥治病,「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白天黑夜不停地睡。即使是清醒的時候也大腦空空,才思枯竭,什麼也不想寫,用老婆子幸災樂禍的話來說,是江郎才盡了(說好聽點便是「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因此一直沒寫東西,也未及時上網回復網友,剛才才在樓下補了一下課,回復來遲,至為抱歉。

7171網友在樓下問道:

「中美關係的實質是什麼?就一實例求教蘆壇主,金鎖大師兄

…………
可不可以這樣看,中美兩國代表的不僅僅是兩個國家的關係,而是兩種文
明體系。獨立的看,東西文明各有自己的長短,而正因為這兩個體系自身
的長短恰恰是對稱的,東長正是西短,而西長正是東短。所以,不以任何
政治家或「億萬人民群眾」的意志為轉移,這兩個文明只能是也必定是
「古怪」的碰撞和交融在一起。目前來看,是好不到哪裡,也壞不到哪裡。
稍稍扯遠點,就華夏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屬性和特點問題,曾在此壇求教金
鎖大師兄,其「中華文明系列」文章的復應堪稱學理,文風的精研上乘。
得其精髓,在這裡,華夏文明可概括為:圓,柔,陰;而西方文明可統綜
為:方,剛,陽。那麼,中美關係的實質從文明史角度來看,就是兩個漸
行漸近,漸近漸等的兩種不同屬性文明的接觸,交流,反饋,反彈,震蕩,
再交接交融的關係。這種關係可能是種人類文明史上從未有過的關係。第
一,兩種文明都相當完整成熟;第二,兩種文明的實力漸近均衡。而美蘇
關係,美日,美歐關係都不具備這種文明屬性和實力背景的前提。

文明也是一種進化中的生命形態。有意思的是,生物哲學家是這麼描述生
命中的「性別」產生的:單性的突變性幾率太小,因而只能是在種低級狀
態中自我循環。而同種生命體自身分裂為為兩種形態各朝相反的方向發展,
各揚其長而忽其短,通過同種的融合,更易於向更高的層次演進。因為兩
個同種異態生命體的融合,不是消滅對方的過程,而正是種各取對方長補
自身短的過程,因而也是種生命的進化過程。由是,生命中的性別產生。

當生命進化到人類社會形態,男女分工形成。有意思的是,生命體的同種
異化也遵循自然界的「至簡」原則,按數學的整數原理,差異兩種即夠,
三種以上則是多餘的。這就是為什麼自然界里沒有三種性別的生物物種存在。

從關係角度看,中美兩國間還有一個重中之重的問題,這就是中國持有的
(2?)萬億美國國債的問題。第一,這是中美兩國之間的事,跟別人不相
干;第二,這個問題不僅是這麼大,而且是這麼快的近乎突然的出現在兩
國面前,這是雙方誰都沒料想到的。從文明屬性出發來打個比方:一男一
女,在互相封閉多年後相遇交流,在雙方都還未全部了解對方的前提下,
竟已經有了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這(2?)萬億的債務。第一,這是雙
方現有關係下的產物;你情我願,怪不得誰,也沒人怪誰;第二,這個「孩
子」對雙方干係都極為重大,僧面可不看,可這「孩」面不得不看; 第三,
在有「孩子」的前提下,下一步該怎麼辦?可說雙方全都心中無數。

那麼,從旁觀者眼裡,從文明屬性角度,從既有事實出發,從文明進化史的
高度來前瞻中美兩國關係,或許,是一種新方法論?或者,至少可以提供一
個新思路?

是為求教。」

這位網友似乎沒有尊重他人勞動的習慣。對他引出來的東方文明話題,我和老金都作了詳盡回答,兩人都寫了洋洋數萬字。但無論是我的還是老金的文章,他連一個字都沒看(或是看了而沒能理解),那還求什麼教?沒事消遣人來著?

我的意思早在《文明真空與未來中國的潛在危機》中說得明明白白了,如果你看過或是看懂了那文章,就絕對不會寫出這篇點名「求教」的文章。這不是說你不能發表自己的觀點,而是應該直抒己見,自己的看法是什麼,直截了當地寫出來就是,不該弄個名不副實的「求教」,更不宜把自己的話塞在他人嘴裡,將你自己認定的「中華文明的特點」強行派給老金。這麼做很不妥當,建議你以後不要再這麼做。大丈夫生天地間,有什麼主張,直接說出來就是了,不必「為了打鬼,藉助鍾馗」。這兒又不是中共輿論陣地,無文字獄之虞,不必「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現在來看你的主張。我早說過了,中國乃是野蠻國家,有什麼鳥的文明?何來什麼「文明的互動」或甚至「文明的融合」?

什麼是文明?什麼是野蠻?我那文章在《蘆笛在凱迪》貼出時,有位網友說:

  「我認為文明應該是相對於野蠻的一個概念,野蠻的本質是指人類的暴力傾向,文明的本質是指人類的非暴力選擇。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高低的標準,應該是指非暴力選擇涵蓋的社會生活領域,涵蓋面越大,則文明程度越高,否則就是文明程度低下。」

這話說得非常之好,我完全同意。當然,他所謂「文明」,說的只是狹義的,比我在那篇長文中用的「文明」的外延窄,但這無關緊要。是否動用暴力來解決利害衝突,確實是衡量人類社會文明度的最主要的標準,反映了民族的進化程度(也就是與叢林的距離)。原始人與野獸一樣,奉行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哲學。凡有利害衝突,無論巨細,一律用拳頭棍棒解決,誰的拳頭大誰有理,弱者無條件服從強者。但隨著人類進化,和平解決矛盾衝突的可能性就開始出現,並逐漸增加。等到民主社會建立,暴力選擇就基本不再存在了。民主社會之所以是文明社會,正是因為它有著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社會矛盾、化解社會危機的充足選擇。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乃是個不折不扣的野蠻社會。中國社會曆數千年不變的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從來沒有和平解決社會矛盾的選擇,只有暴力選項。至今這特點不但沒有去除,反倒百倍強化了,企圖尋求「非暴力選擇」的劉曉波反倒被暴力鎮壓。這種野蠻爛事無論是在晚清,在北洋,在國府,都從未出過。僅此一例便足以說明,儘管中國在所謂「物質文明」上取得了天翻地覆的進步,但其政治制度卻發生了空前的野蠻化(這兒所謂「空前」是相對「解放」前,相對於毛時代當然有極大進步)。這種社會當然是野蠻社會,只可能周期性陷入動亂、屠殺與毀滅,有什麼光明前途可言?

這前提一旦澄清之後,你所謂「文明互動」 還有什麼存在基礎?根本就是個偽問題,改為「文明與野蠻互動」才更準確些。

從這個前提來看,不難洞見中美關係的實質,也就是文明與野蠻的互動關係,扯不到什麼男女交媾、陰陽配合上頭去。至今為止,東西方的來往,仍然是單向授受的關係,亦即在文明國家與野蠻國家之間自然發生的文明單向流動。在這個意義上,中美關係與美國和其他野蠻國家的關係並無不同,其特殊之處,只在於中國以特有的愚鈍,在文明自動流入時安裝高選擇性的「防火牆」,取其糟粕,拒其精華,如此而已。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中美關係就是互相利用的關係,任何國際關係都如此。中美關係的所謂特殊,只是夾雜了意識形態干擾因素(也就是文明與野蠻的意識形態之爭),但隨著雙方利用價值的增大,這因素日趨淡化。

將兩者結合起來看,如果硬要用你擅長的性比喻去解釋中美關係,那在我看來,它是一種嫖客與妓女的關係。老美是嫖客,中國是娼妓。在這過程中,美國獲得了強大的快感,而中國獲取了老美的大量精液。可惜中國老妓雖善於採補(亦即千方百計勾引並吸納「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吸取了對方大量的資本與技術,使得國家枯木逢春,實現了經濟起飛),卻沒有受孕能力(亦即善於抵抗「帝國主義文化侵略」,將對方的文明精華一律拒之門外)。

如今中美的尷尬之處在於:老美嫖出了癮,對老妓形成了依賴關係,不嫖就活不下去,卻又因戕喪太過,幾乎脫陽倒斃,已如光緒爺一般無精可射。中國雖然發了橫財,補得十分虛胖,卻因拒絕受孕而未能引入文明精華,採補來的精氣反倒還強化了野蠻度,使得和平解決社會危機的前景更加渺茫。鑒於老美已經脫陽,持續向中國大量射精已無可能,「斷奶」是遲早的事。在此之後,中國能否維持高增長,還在未定之天。因此,這對搭檔的前景頗為黯淡,在未來20年內估計沒什麼好日子,起碼露水蜜月已經過去了,桑中之樂行將不再。

上面的分析,將文明與野蠻的互動關係完全說成了文明的單向流動,是否完全如此,值得進一步討論。秦暉教授認為野蠻對文明也會有反作用,用他的話來說便是「世界中國化」,用性比喻來說就是,中國不但會吸納嫖客的精液,也會把花柳病傳染給他們。這可能性我看來不是很大,起碼至今西方尚無染上性病的模樣。當然,是否能永久如此就不好說了。

最後想對7171網友提兩點建議:

第一,用比喻代替推理,是中國人固有的智力障礙,我已經在舊作中反覆抨擊過,所論何止萬言。建議你放棄這一不良習慣。

第二,你不懂進化論,以致誤以為有什麼「至簡原則」。其實,生物進化的整個機制就是「至繁」,亦即儘可能地製造redundancy,廣種薄收。這原則適用於所有水平,不但種系進化遵循這一原則,親代藉此製造儘可能多的多元突變子代,以便物種能通過自然選擇存活下來,而且機體的代謝結構也遵循這一原則,儘力製造 「備胎」, 諸多類似的代謝通道同時存在於體內,這樣就能「東方不亮西方亮」,不至於因某條重要代謝通道失靈而輕易喪生。就連密碼子也是redundant的,亦即多個密碼子對應於同一氨基酸,以保證在發生某些點突變后仍能翻譯出同一氨基酸來。因此,所謂「至簡原則」只存在於外行想象中。不懂生物科學沒關係,用它去比喻說事,那就很不妥當了。

以上回復,僅供參考。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marnifan 2011-1-26 21:25
  
回復 light12 2011-1-27 00:33
marnifan: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7: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