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抑鬱情緒,如果不及時進行自我調節就會演變成嚴重的抑鬱症。抑鬱症有三大主要癥狀,即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行為遲鈍。但同時具備以上典型癥狀的患者並不多見,很多患者只具備其中的一點或兩點,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心情壓抑、焦慮、興趣喪失、精力不足、悲觀失望、自我評價過低等,都是抑鬱症的常見癥狀。他說,抑鬱症有所謂晝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如果上述不適狀況早晨嚴重、下午或晚上緩解,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不重視早期的抑鬱傾向並進行積極的干預,病人很可能發展成為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患者。
目前,在南京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中,就診率在60%-70%左右,南京市腦科醫院精神科每年有10多萬人次的門診量。對此,東南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馬向真副教授分析說:「精神疾病患者每半個月須就診一次,但實際上,這些病人的就診情況並不理想,這還是已經發展成精神疾病的干預情況,早期干預就更可想而知了。」馬向真說,早期自我干預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人們要學會將自己的憂傷和痛苦用適當的方式發泄出來,以減輕心理壓力,並學會自我安慰、自我調節。同時,盡量不要拘泥於個人的小天地而患得患失,力爭經常參加文體活動來調節精神生活,消除心理緊張,開闊心胸。專家們認為,社會的關心和家人的關愛對患者的康復能起到關鍵的輔助作用。絕大多數病人具有抑鬱傾向等精神衛生問題的時候,往往被自己或家人所忽略,而人們對精神病人尚存在普遍的偏見。實際上,經過積極的治療和干預,50%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都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至少他們的癥狀可以減輕到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新華網 200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