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追求聖潔屬靈經歷】一七二○年衛斯理從察特公學轉入牛津大學的聖教學院。那時他剛剛過了十七歲生日。他在牛津的第一位導師是當代著名學者威根博士(Dr.Wigan)。在同輩中衛斯理是一傑出學者,性格愉快,喜談論,善詼諧,師生都喜歡和他接近。大學本科課程將近完畢時,他自己深感在靈性上並沒有真根基,內心空虛得很。
就在這時,有一深夜,學校里的門房走到他的房裡來。談了幾句話之後,衛斯理看出那人只穿一件襪子,並且沒有得到食物;然而他的心中仍然充滿感謝神的恩慈。衛斯理覺得奇怪,就問他說:「你沒有衣服穿,沒有東西吃,沒有安卧之處,還要向神感謝,你到底感謝他一些什麼呢?」門房回答他說:「我感謝神,因為他賜給我生命,並且賜給我一顆愛他的心。」門房的這種情形,就如哈巴谷書第三章十七至十八節所說的:「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這個見證使衛斯理深受感動。他知道自己沒有這樣高深的屬靈生活;於是立志追求,在禱告方面下工夫,追求內心的聖潔。另一方面,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日常生活上嚴格訓練自己。
一七三五年十月美洲喬治亞殖民地總督奧克里多比從英國率領第五批移民前往新大陸。衛斯理兄弟二人,被請同往工作。查理出任奧氏秘書,衛斯理則以全部時間從事佈道工作。他們離開本國,非為逃避匱缺,也不是為著求取那些如同糞土渣滓的功名富貴,惟一目的乃是為著去救人的靈魂,完全為著榮耀神而活。他們一行於十月二十日離開英國,翌年(一七三六年)二月五日抵達美洲。
在赴美洲的海程中,衛斯理從同船的一群來自日耳曼的摩爾維亞信徒的言行中,得到激勵。衛氏從早到晚,都和他們同在一個房間,看見他們總是忙著作事,時刻喜樂,彼此交通。他們已除去了一切生氣、爭鬧、憤怒、惡意、喧囂與說壞話。他們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這一小群人非但在態度上虔誠謙和,他們所表現的堅固信心,更值稱道。一次,船在海中,忽然颶風大作,危險萬狀,大有覆舟之虞;可是這一小群人,及其家屬毫無畏懼。正在他們唱詩讚美詩,海水沖入船面,衝破船帆。所有的人大哭大喊,驚惶至極,以為難免葬身魚腹。然而這一小群人,還在那裡大聲歌唱。等到風平浪靜之後,衛氏問問內中的一位剛纔害怕沒有?那人答說:「沒有。不但我,就是我們的女人以及小孩也無一個害怕,因為我們都勝過死權了。」衛氏遂即覺得那有真信心的人和那沒有真信心的人之間的差別是何等的大。他自己既然對死尚存畏懼,那麼自己的信心也就不足道了。從此,衛氏和這一小群人特別接近,盼望能從他們得到一些自己所沒有的屬靈經歷。
---林元度《真理靈命造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