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聖經必須有重生的靈】人要讀聖經,必須有重生的靈才能讀,就像人必須有重生的靈才能摸著神一樣。比方:一個人裝了電燈要接火,他手裡所有的材料是木頭、竹竿和布,卻沒有銅絲,就電廠里雖然有電,也沒有方法使電燈亮。不管有多少布,不管有多少竹竿,也不管有多少木頭,總沒有法子把電引來。另外一個人,布、竹竿、木頭,一樣都沒有,只有一點銅絲,他卻能使電燈亮,因為銅絲能把電引來。照樣,人必須有重生的靈才,能摸著神;必須有重生的靈,才能摸著神的話。
【要對神的話訓練有素才能明白】來五13:「熟練仁義的道理」,就是熟練神的話。『熟練』在希臘文里是工業上的用詞,意思是有技巧。在工人中間,有的是生手,有的是熟手。熟手就是經過相當訓練,技術純熟的人。『熟練仁義的道理』,意即對於神的話是訓練有素的,是有技術的。一個人要明白神的話,要讀聖經,必須有熟練的習慣。
【讀經時要和聖靈的思想合流】讀聖經的人,必須是客觀的人,必須是不憑著自己的思想的人。聖靈有一個思想,人的思想要進到聖靈的思想里去,要能和聖靈的思想合流。聖靈這樣想,我也這樣想。像一條水流一樣,聖靈是主流,我是支流。聖靈像一條大江,我像一條小溪。溪水與江水合流,大江往東流,小溪也往東流。小溪雖小,但若能跟著大江流去,就也能達到廣闊的海洋。
【心細的人讀經就越有印象】我們讀經的時候,要讓聖經里的事實、歷史和故事,在我們身上產生印象。否則,神的話就從我們身上漏掉,就不能產生該有的果效。印象顯在人身上,就像拍照一樣。照相的底片是塗著一種化學品──溴化銀──的玻璃片或膠捲。幾十年以前,在一方寸的底片上,只塗著幾萬顆的溴化銀,所以在那個時候照出來的相片,都是一粒一粒的黑點,不好看。後來改進了,照出來的相片就沒有一粒一粒的黑點,因為在一方寸的底片上已經能塗上幾百萬顆的溴化銀,所以印象就清楚了。照樣,我們裡面越細,我們接受的印象就越多;裡面越粗,接受的印象就越少。人必須是裡面柔軟的,感覺非常細嫩、敏銳的,神的話纔能在他裡面留下一個清楚的印象。那就不只輪廓對,而且連所有細微的點、線都是對的;他把聖經裡面那一個事實所有精細的地方都看清楚了。
【幼兒餵養自己】我們曉得,幼兒能開始自己吃飯,是家庭中的一件大事。他開始在餐桌旁和兄姊們一起用餐時,可能連湯匙都會拿顛倒,可是漸漸地他就能正確的使用,那時母親或姊姊可能會拍手說:「你看!寶寶會自己吃飯了!」基督徒也應該能餵養自己;有許多基督徒總是無助地、無精打采地坐在那兒,張著嘴巴渴望有人來喂他們吃靈糧,而傳道人就得試著去喂他們吃。聖經是一席已經烹調好的珍饈,但這些等別人來喂的人,卻從來沒有品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