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伯拉琴】美國紐約城的的一個音樂會,邀請了全世界聞名的小提琴聖手阿里伯來演奏。消息一傳出,場票被槍一空。第一晚奏畢,他宣布說:「我今天買了一個價值三千元的梵阿林,明晚請諸位趕早臨場。」第二晚來聽的人更多,買不到票的,只有望門興嘆。那天晚上,果然是好琴,聽到人無不心悅口讃好琴。演奏完了,阿里伯猛然在台上把琴一摔,又拿起來對大眾說:「這把破琴不是三千元買的,其實只花了幾塊錢從舊貨店買的,我這樣做,為要諸位知道阿里伯會拉琴,並不是琴的功勞。」
我們主耶穌比阿里伯更會拉琴,我們雖是壞琴,只要順服在他手裡,我們就會發出奇妙動人的音樂。——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順從神不順從人】歷史告訴我們,英國和法國同是政治革命,法國經過大流血大恐怖的時代,英國卻能和平穩靜的改革過來,最大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英國有位大佈道家衛斯理,在英國到處開奮興會,許多人悔改信了主耶穌。靈性的力量,誠然大過一切的勢力;宗教的奮興能影響人心風俗,改變社會。
基督徒原是最馴良守法的國民,彼得勸基督徒,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彼前二章十三至十七節)。若世上任何一國一城的人民都是基督徒,就用不著警察,也毋須監獄。彼得當時傳主耶穌的十字架,當時的官長卻禁止他傳。他卻回答他們說:「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五29)雖然官長把他下監,但他仍順從神不順從人,這可作我們的模範。——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小狗和黃牛】約翰和妹妹美麗,一天全家同坐馬車從親戚家回來,小狗也跟在車后回來,到家時,小狗滿身是灰,躺著喘氣休息。約翰說:「可憐的小狗!太疲倦了!我們帶他走的路走得太多了!」美麗望著黃牛在牛欄內嚼草,便對爸爸說:「爸爸!我盼望我們的小狗,能像黃牛那麼安適就好了!」父親手捧茶杯,笑著坐在椅上說:「其實不是路遠叫小狗疲乏,乃是牠自討苦吃。有時走向左,有時走向右,有時跑向前面,有時又轉向後頭;沿途專管閑事,走過一家的門口,牠總要看看,好像要牠監視一樣;遇見一隻雞,牠去趕一趕;別的小狗,牠也跟著汪汪叫;草被風吹,牠也喜歡竄過去看。唉!難怪牠疲乏了,狗捉老鼠,多管閑事!你們的小狗我一點也未說錯。」
母親坐在旁邊,聽了微笑說:「我們家裡那黃牛,你們看牠在那兒安靜的嚼草,也是有道理的,牠肯知足,自早到晚,做完了牠的工便休息。這是守本分的牛!可是有的牛並不一樣,不低頭吃草,不聽主人指揮,常跳進人家的籬笆,吃人田園裡的菜蔬。這種牛就是野牛了!」
父親接著說:「我們幾多人走路,也是和小狗和野牛一樣,自己有當走的路不走,專跑野路,專管閑事,所以費了力又吃虧,惟有黃牛盡本分,同時是最有益於人的。」——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順服的道路】「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什麼」。但務必弄清楚真是他說的,不要照你自己的想法。回到家中要好好的生活,在家中善待你的妻子兒女,付清你的債務,去做這類的事。
一個弟兄在異象中看見一個告示牌,上面寫著「G·P·C」他了解這幾個字的意思,「去傳基督。」(go
preach Christ)。
另外一位起來說:「不,不是那個意思;意思是去摘棉花。」(go
pick cotton)。
如果神的旨意是去傳福音,那麼就去傳福音好了;如果是摘棉花,那麼就去摘棉花吧!——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這不是為你】關於下述經文的註解:「父憑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司布真這麼說:「如果有人介紹我進入一間屋子,屋內儲放了許多包裹,別人告訴我裡面有些東西對我有好處,我開始找那些上面寫有我名字的包裹。如果我拿了一個包裹,上面寫著「這東西不是為你預備的」,我會把它留在一邊而走開。那麼,這裡有一個知識的盒子標明著:『父憑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不要去干涉那些隱藏的事,要以明白那些已經清楚啟示出來的事情為滿足。」——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父親知道得最清楚】威利·阿諾德博士——全世界最偉大的蘇格蘭神學家之一。他只有三個星期大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去逝了。他們是一個大家庭。我想,他們很懷念他們母親的溫柔和慈愛。在他們的印象中,父親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立了許多條文和規則要他們遵守。
其中一條規則是:小孩子永不可爬樹。鄰居曉得阿諾德家的小孩子不可以爬樹后,就開始對他們說,在樹頂上可以看到一些好捧的東西。對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來說,雖然你叫他不要爬樹,他總會設法爬看看的。因此,阿諾德家的小孩子,就一直求他們父親,准許他所爬樹。可是,這位老父總是說:「不。」
有一天,他正在專心看報紙。孩子們彼此說:「爸爸正在看報紙,我們溜出去爬樹吧!」
有一個孩子站在籬笆頂上,看看父親有沒有發覺他們。當阿諾德的一個兄弟爬上第一枝樹杈時,他問說:「你看到什麼?」
「沒有啊!我什麼都沒有看到。」
「那你爬高點啊,你爬得不夠高。」
所以他就再往上爬,小孩子在下面又問說:「現在你看到什麼了嗎?」
「我什麼都沒有看到啊!」
「你還爬得不夠高,再爬高點。」
這小傢伙就盡他所能地往上爬高,可是他終於跌下樹來,把腳跌斷了。威利說,他試著把他抱回家去,可是他抱不動。只好回去,把事情的經過,全部告訴父親。他說,他那時害怕得幾乎嚇呆了。他以為父親一定會非常生氣,但是他的父親只是把報紙一放,就走到樹旁,把孩子抱回家。然後,請醫生來看。威利說,他對他的父親有了一個新的看法。他發覺,為什麼他的父親那麼嚴格。他說,那個孩子受傷的時候,他的父親此所有的母親都要溫柔慈愛。
親愛的朋友,上帝的誡命,沒有一條不是為著我們本身最大和最好的益處。沒有一個誡命不是發自上帝慈愛的心懷。他要我們放棄的,都是些有損於我們今生和來世幸福的事。——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