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悲劇性命運不僅存在於外界的威脅, 更存在於人的本性之中.
* 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 爬滿了虱子.
我和B 就像是孿生姐妹, 有著十分相似的經歷, 同病相憐.
上山下鄉曾經在中華大地捲起過一次巨大的『波浪』。那個年代把知識青年去農村叫做插隊。事過境遷,改革開放后大批學子去國外開始他(她)們的移民,留學, 打工生活。對於這群人,人們貼切得稱之為「洋插隊」。「洋插隊」不是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而是接受西方文化的再教育。雖然我沒有嘗過上山下鄉酸甜苦辣的滋味,但是命運的安排卻讓我喝了洋插隊的雜味湯。
我的老公是「洋插隊」的主申請, 雖然他始終不願意放棄國內已經有的而一切再重新來過, 但是為了孩子能出國留學, 還是提出了申請. 並且陪我們落地, 找到居所之後,就自己回國了.
有老公在, 不上班的時候還得陪著他; 他睡覺的時候,還不能讓孩子打擾他; 他在的時候, 電視一定是開著的, 直到他需要休息. 很多活兒是我一大早起來做. 沒有老公在,我和兒子相依為命, 反倒輕鬆些.
我很能理解 B 的辛苦 --- 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
老公在家的時候, 一切隨著他的作息時間在變更.很辛苦! 我就會不安分地給朋友打電話, 自己出去逛街, 來調節自己的心情.
老公不在,我很安分,因為時常想他,什麼都看不見只當他在努力學習工作. 朋友們見我一個人帶孩子還時常地問候幾聲, 老公打電話的時候也會問候道一聲: 你辛苦了.
老公在家的時候從不會說一聲你"辛苦了", 如果早上起來看見茶還沒有沖好,就會翹著二郎腿問: "我的茶哪?"
我和小劉share一戶兩居室, 分攤每月每家350刀, 和孩子日常開銷每月300刀. 如果我每月做工賺1200 刀, 還可以節餘 約500 刀. 等孩子5年之後上了大學, 我的英文也提高了, 或許可以和孩子一起上學, 然後再找個工資稍微高一點兒的工作. 如果老公在國內有點兒節餘,孩子上大學的時候就可以買自己的房子了.
想回國也無妨.
想到將來的日子,心裡有說不出的美滋滋的.
老公是個牛人,他從不把他人放在眼裡. 只有到了晚上他才會有點兒收斂 -- 這時候他是乖的.
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衣廠里剪線頭. 很幸運的是到那廠問工,當即就被老闆娘留下了. 可惜沒有帶午飯, 只做了2個小時, 共剪了30件衣服的線頭, 每件10毛錢, 共計 3 刀. 公車費是 2 刀單程, 沒有捨得坐, 自己走了近1 個小時回到自己的窩 --- 一個有著溫馨的窩.
在之後的那個月里, 每逢逛商店, 看見線頭就想剪, 幾乎得了職業病.
就在快上癮的時候, 在公車上碰到一位年輕的中國人, 他當即立斷地非常熱心地介紹我去CD廠. 那是以生產CD 盒為主的流水線.
我就在流水線上上班.
雖然在噪音大,塑料氣味濃的這種不理想的環境下求生存,據說招工時竟然有千多人等候. 有時真的想不明白人為啥活著: 在國內過的好好的,卻一定要往國外跑.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僧去了西天取經, 今天我們來西方又取得是什麼經?
世事如幻,一步之差.
(未完待續, 請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