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到這張菜單,我覺得很好笑。因為菜單上的名稱中西合璧,顯得不倫不類,很Chinglish。然後就是我看不大懂。不知道是我沒吃過山珍海味呢,還是我英文太差,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除了第一道菜和最後兩道菜能大致猜得出是什麼意思以外,其餘中間六道菜沒有一樣我能叫得出中文名字來。一點兒也看不懂的菜單對我來說是沒有用的,這不是很好笑嗎?不知當事人是不是都能看得懂這個菜單,有何感覺?反正我是一頭霧水,看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可是菜單上方的國徽標誌卻又在告訴我,這不是一個搞笑的東西。
它實實在在的是一個國宴菜單。它是一段歷史的見證。
1972年2月21日晚,在人民大會堂我國國家領導人周恩來為來華訪問的尼克松及其夫人舉辦了國宴。這個菜單就是為當時舉辦的國宴製作的。當時也有中文的菜單。據說國宴結束后,中,英文的菜單都被外國記者搶去了。下面的一個網址上有一個菜單跟我的一模一樣。在那個菜單的背面有一個叫菲利普的人的簽名。記得兩,三年前我買的一組魯藝木刻也是從一個叫菲利普的人那裡來的。也許是同一個人,這是題外話。
後來想想也沒什麼好笑的。如果你沒吃過麥當勞的big mac,你也同樣不知道big mac是怎麼做的,是什麼東西。
好了,要想讀懂菜單,我找來一本英漢字典,想搞清上面的生字。在查生字之前,我又看了一遍菜單上的菜名,想最後猜一猜,也許能蒙出一個來。你還別說,第三個菜名,Shark』s Fin in Three Threds, 真被我猜出來了。中文名應該叫「三絲魚翅」。但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我還是不清楚。後來通過閱讀下面網址提供的文章我才知道所謂的「三絲」是指冬筍,雞胸肉和火腿肉。但最好笑的是Threds竟然是一個英文錯別字!
另外一道菜,Steamed Chicken with Cocoanut, 就是「椰子蒸雞」,其實我當時應該能猜出來,但不知為什麼我就是沒猜出來。大概我在其它菜名上費的時間和精力太多了。一到這個菜名,我已經不想猜了。
至於這道菜,Mushrooms and Mustard Green,由於我不太清楚什麼是Mustard Green,我就沒有妄猜。通過下面網站提供的信息,知道這道菜就叫「蘑菇蓋菜」。
我查的第一個生字是consommé,原來跟broth意思差不多,就是肉湯的意思。那 Egg-White Consommé 一定就是加了蛋清的肉湯了。可是 Spongy Bamboo Shoots 又是什麼呢?我們在超市買的罐裝的bamboo shoots 就是筍片。但有的時候筍是曬乾的。在吃之前要在水裡泡一泡,讓它軟化才能吃。這樣的筍經過水的浸泡以後會胖起來。那 Spongy Bamboo Shoots 會不會就是經過水浸泡過的筍片呢?如果是的話,那 Spongy Bamboo Shoots and Egg-White Consommé 能不能直譯成「筍片蛋清肉湯呢」?後來通過閱讀下面網址提供的文章我才知道這道菜叫「芙蓉竹蓀湯」。芙蓉大概是指裡面有蛋清。竹蓀呢,其實是一種菌類,跟蘑菇是一類的東西。可能顏色上還有長得象竹筍,就被叫成了 Spongy Bamboo Shoots 。有點兒misleading。
下面這道菜,Fried and Stewed Prawns ,我想只要知道Prawns是什麼了,就基本上知道是什麼菜了。我在查字典之前,想看看我旁邊的倆個小孩兒知不知道,結果他們都說是shrimp,就是大的shrimp。我一下子想起來了。在超市裡十幾美元一磅的shrimp好像就叫prawn。只不過我從來沒買過,所以我對這個詞比較陌生。不知道小孩子們是從哪兒學來的。我還想起來小的時候聽說過對蝦,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聞名的。我小的時候還看過一個有關對蝦的紀錄片。我還清楚地記得我看記錄片時曾想過這麼大的蝦只能在電影里看到,卻吃不到。現在知道這道菜叫「兩吃大蝦」。估計就是一對對蝦,一個是炸的,另一個是燉的。也有可能都是經過炸和燉的。
那最後這道菜,Almond Junket,我想只要能知道什麼是Junket就知道是什麼菜了。我查字典發現這個字是熟乳酪的意思。這道菜所以應該叫「杏仁乳酪」或「杏仁酪」。事實也確是如此。
好了,經過一番努力和網上查證,我將尼克松在國宴上吃的菜總結如下(冷盤還包括很多,這裡就略去了):
冷盤
芙蓉竹蓀湯
三絲魚翅
兩吃大蝦
蘑菇蓋菜
椰子蒸雞
杏仁酪
拼盤
水果
大會堂總廚追憶國宴故事:為尼克松精選鮑魚;http://chinapressusa.com/newscenter/2009-08/27/content_240426_2.htm
國宴菜單;http://www.cnwinenews.com/html/200707/2/2007070214330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