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Ellsberg (丹尼爾·艾斯伯格): 基辛格說過他是美國最危險的人,我們要阻止他。他的「叛國」之舉徹底扭轉了美國民眾對越戰的看法。也是尼克松水門事件的引線。以下的中文介紹來自搜狐「
攻伊戰爭一觸即發之際
終結越戰的泄密者開口說話」。大家請看奧斯卡紀錄片提名作品:The Most Dangerous Man in America: Daniel Ellsberg and the
Pentagon Papers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沒有哪次告密行動對世界的影響如此之大:30多年前,前美國軍事專家丹尼爾·艾斯伯格的一份長達7000多頁的「越戰最高機密
文件」被曝光,導致了美國政府最終結束越戰。
當年,這些文件「像原子彈一般震驚了世界」;現在,71歲高齡的他再度冒著坐牢的風險出版新書———《秘密》,披露了當年的許多內幕故事。12月10日英
國《衛報》對此進行了報道。
越戰最高機密文件
這是美國加州伯克利市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71歲高齡卻依然精神矍鑠的丹尼爾·艾斯伯格正在為他的回憶錄《秘密:越南和五角大樓文件回憶
錄》(《Secrets: 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以下簡稱《秘密》)的發行宣傳做著準備。
30多年前,正是他出於良知,將美國政府如何捲入越戰、並導致數百萬越南人和5.5萬名美國人喪生、以及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欺騙美國公眾的真相一股腦兒
端了出來。而那時,美軍正在越戰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一切還得從1967年說起。
那年,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聘請了36位專家學者,組織成一個專門委員會,徹底研究調查美國是如何捲入越南戰爭的。這36位專家學者,包括國防部
與國務院的文職和武職專家,以及政府資助的專門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他們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這一任務。他們的研究成果,收集在47冊報告書里。
這些報告書記述了從二戰至1968年8月5日巴黎和談開始這段時期,美國是如何逐漸捲入越南和中南半島戰爭的經過,以及自杜魯門以來4位美國總統任內,對
越戰所作的政治及軍事決定。
這36位「越戰史家」,接觸了這段時期內所有政府的文件。這些文件被國防部列為「最機密的文件」,同時,這些文件也被認為是有關越戰最豐富的政府資料。
艾斯伯格其人
艾斯伯格,是36位參與研究越戰報告的專家之一。
當年40歲的艾斯伯格,是以加州蘭德研究所(Rand
Corp)研究員的身份,參加國防部越戰研究工作的。他曾是很受信賴的政府官員,加入蘭德研究所以前(1964—1967年),他擔任過國防部主管安全事
務部長助理的助理,及駐西貢大使館主管越南各省綏靖政策的主要助理。
在那段時期,艾斯伯格是有名的「鷹派」發言人,曾多次力辯反越戰分子。從1966年開始,他根據自己了解的情況,對美國在越南的前途產生了疑慮。1967
年,他對友人表示,他覺得任何改變———無論是戰略上的,還是人力資源調配上的,都已無法挽回越戰的局面。他曾就此向麥克納馬拉部長提出報告。
但從1967年到1969年春,他還是以蘭德研究所專家的身份參與了對越作戰的計劃。1970年,他開始談論越戰「道義良心的問題」,於是,他辭去了這一
政府資助的研究所的工作,而受聘於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他成了「鴿派人物」,不斷地參與反戰活動。
交給一家「負責任的報社」
在參與研究越戰報告期間,艾斯伯格利用職務之便,將那些浩繁的文件複印之後偷偷帶出,試圖說服那些政客將它們公佈於眾,達到警示國人的目的。
根據民主黨參議員麥嘉文透露,艾斯伯格曾與他接洽,表示願將「越戰秘密文件」交其發表。但麥嘉文表示,他經慎重考慮,深感自己作為聯邦參議員,不能做此違
法泄密之事。加上他當時業已被宣布為民主黨總統提名候選人,就政治立場而言,也有不便之處。於是,建議艾斯伯格將該文件交給「一家負責的報紙」。
這家「負責的報紙」便是《紐約時報》。1971年3月下旬,《紐約時報》得到了這批「機密文件」。不過,當時《紐約時報》只得到47冊文件中的45冊,其
余兩冊被艾斯伯格認為是「真正具有保密必要的資料」而未出手。
45冊文件共有7000多頁,其中3000頁是研究人員對25年來美國在越南及中南半島各國戰爭中的任務及扮演角色的敘述或分析,並附有4000頁、
250萬字的有關官方文件。
《紐約時報》對新聞來源保密
1971年6月13日,《紐約時報》星期日版推出第一篇題為《國防部越戰最高機密文件》的文章,立刻震驚了世界!美政府高層惱火不已,人們紛紛猜測,究竟
是誰泄的密?數天之後的6月16日,謎底揭曉———一位前《紐約時報》記者在接受電台採訪時,將艾斯伯格「抖」了出來。
於是,艾斯伯格受到聯邦調查局FBI「自(上世紀)三十年代飛行家林白幼子綁架案之後最強力的通緝」。最終,四處躲藏的艾斯伯格只能向司法機關投案。艾斯
伯格承認他向新聞界傳遞文件,但拒不指出是哪些報社。他說,他的作法是為了「贖罪」,因為他曾參與了越戰的策劃,那是很大的「罪過」。他相信他對「秘密文
件」之提供與揭發,有助於越戰早日結束,即使為此坐牢,他也心甘情願。
雖然艾斯伯格承認向新聞界提供了「秘密文件」,但《紐約時報》拒不發言———這是基於該報及美國新聞界一貫的傳統———對「新聞來源」絕對保密。
「越戰最高機密文件」的曝光,令越南戰爭成為一場不光彩的戰爭。美國最終停止越戰以及尼克松總統後來蒙羞辭職,都和該文件的曝光有相當大的關係。艾斯伯格
也因此成了「反戰英雄」。
但是在當時,「反戰英雄」艾斯伯格所面臨的是多達12項的重罪指控以及長達115年的徒刑。
尼克松背後下手
如果不是當年幾乎喪失了理智的尼克松總統對艾斯伯格採取了瘋狂的報復行動,他可能至今還呆在監獄里。
當時,尼克松總統曾計劃派手下潛入艾斯伯格心理醫生的辦公室,希望偷到一些關於艾斯伯格見不得人的隱私資料,然後將其公佈於眾。尼克松派的正是在臭名昭著
的「水門事件」中負責執行任務的「御用夜賊」:戈登·里地和哈沃德·亨特。
與此同時,尼克松的手下還派人打斷了艾斯伯格的雙腿,他的電話也被監聽。1973年在審理他案子期間,審理該案的法官還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在FBI擔任主管
的職位,這可是那位法官垂涎已久的。但這一切「內幕交易」被悉數曝光之後,法官惟有放棄這個案子,最終宣布艾斯伯格無罪。
約翰遜曾想對越使用原子彈
在剛出版的回憶錄《秘密》一書中,艾斯伯格不僅揭示了當年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還首次披露了他受審期間大量鮮為人知的細節。
比如,書中記述了一段根據一盤已經解密的錄像帶中,尼克松當年與基辛格等人的對話,聽起來,不免使人聯想起某個黑手黨的家族會議:
尼克松:把這個王八蛋送進大獄里去。
基辛格:我們已經這樣做了。
尼克松:不必擔心對他的審判……我們可以利用輿論先把他搞臭……明白了嗎?
基辛格和約翰·米切爾(當時的司法部長):明白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基辛格曾非常賞識艾斯伯格,他在1968年曾對蘭德公司的人說:「我從艾斯伯格那裡得到的有關越南的知識,比從其他任何人那裡得到的都
要多。」
此外,書中還講述了艾斯伯格和妻子帕特里夏·瑪克斯之間的愛情故事:在整個「越戰最高機密文件」曝光的過程中,他妻子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艾斯伯格的新書還中包含一些至今依然屬於「機密」級別的內容———一段約翰遜總統和當時的加拿大總理萊斯特·皮爾森之間的談話記錄———其中,兩國元首討
論的竟然是是否應該在越南發動一場核戰爭!他在書中曝光的這段驚人「猛料」,極有可能因泄密罪再次面臨起訴。
希望政府高層出來說真話
儘管新書得到了諸多讀者的好評,艾斯伯格卻深為當前如上弦之箭的美伊戰爭擔心著。他在接受《衛報》記者採訪時說,美國如今正處在戰爭邊緣,與30年前有許
多相似之處:「但一個最關鍵的區別是,軍方現在反對攻伊的態度很明確,而越戰時,軍方雖然對約翰遜總統發動戰爭的方式心懷不滿,但是他們卻希望介入戰
爭。」
艾斯伯格認為布希總統發動戰爭的理由荒謬得可笑———為了民主。他說,實際上,布希發動這場戰爭的主要原因是「石油,石油,還是石油」,這才是攻伊戰爭最
重要的原因。
艾斯伯格最後說,「我希望他們能做我當年所做的事情———帶著機密文件去找國會和新聞媒體,告訴他們真相。我知道這得冒相當大的風險,但是,如果能因此挽
救許多人生命的話———冒險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