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昨天在小額法庭和前僱主打官司

作者:qwxqwsean  於 2025-10-1 21: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移民生活|已有1評論

10/1

昨天在小額法庭和前僱主打官司

這次小額法庭官司是我向前僱主索要我的剩餘的大約105個工時的帶薪休假。其中sick days 和PTO大約各半。並且向前僱主索要我的工資的支票根。這是因為我在那上班期間的工資一直都是直存到我的銀行賬戶,從未拿到過紙質支票,我也就沒有支票根,而我辦一些事時需要用到以前工作時的工資支票根。前僱主是肯尼迪機場的客服承包商ERMC Aviation。它在24年1月23日把我開除后拒絕給我發我剩餘的帶薪休假工時,並且拒絕給我工資的支票根。

前僱主拒絕給我發剩餘的帶薪休假工時,還可以耍賴說凡是被開除的一律不發剩餘的帶薪休假工時。但它拒絕給我支票根,就是純粹的犯罪了,不料,我諮詢律師前僱主拒絕給我支票根,有什麼機構我能去告,有什麼途徑能迫使前僱主給我支票根?居然沒有。所以美國的司法系統就是笑話,對很多明目張膽的違法犯罪行為,完全沒有強制管理的渠道,作惡者想怎麼干就怎麼干,毫無約束。

我向州勞動廳的labor standard部門填表申請向前僱主索要剩餘的帶薪工時和支票根,前僱主拒絕了勞動廳的調解。我才知道勞動廳沒有強迫執法能力,勞動廳只是代表前僱員向前僱主私聊索要未發的帶薪休假和支票根,如果前僱主不理睬,勞動廳也不能強制執行。然後勞動廳叫我自己去小額法庭起訴前僱主索要帶薪休假工時和支票根。

我的開庭日是9月30日,傍晚六點開庭,一次審46對官司,這麼多人,而且法官並不提前知道原被告是啥糾紛,基本上都是臨時聽原被告發言。由於法官事先不知情,就變成了像臨時拉一個陌生的過路人當法官,然後原被告向這個路人當場講述故事,然後由這個路人裁判。覺得很不靠譜。貌似2/3的人選擇調解或仲裁,1/3的人選擇由法官判。

我是選擇由法官判,不料ERMC出庭的三個人(經理和兩個律師)向法官申請和我調解,法官說我如果不接受調解,就要把我的開庭日推遲到明年一月。我被迫參加所謂的調解。但這個調解毫無用處,兩個調解員幾乎不起作用,ERMC的兩個律師說由於我是被開除的,所以不給帶薪休假,但可以給我五百美元。我認為是搞笑,我的帶薪休假工時大約105小時,時薪19元,應該是兩千美元。律師口頭承諾可以給我索要的被開除前六個月的工資支票根。這個支票根本來就是僱主應該無條件給我的,現在被他們當成讓我結案的籌碼。這個帶薪休假工時和支票根,本來就是我24年1月被開除時,到2月前就應該給我的東西,一直無理取鬧拒絕給我。還有其它的各種惡劣的無理取鬧,這不是惡棍嗎?它還是用政府資金為旅客提供指路服務的,行為完全違反公序良俗。

無法調解,並且我懷疑ERMC律師假稱要和我調解,到走廊里和我爭執一個小時,主要目的是探測我的虛實,摸清我的情況,踩點探路,以便以後更好地攻擊我。他們像惡棍一樣,當著法官和調解員的面耍惡。不可調解,只好又返回法庭,等法官審。但法官審案很慢,貌似花半個小時審一個案,大家旁聽都要昏昏欲睡,由於法官事先不知案情,臨時問答,審判很多時段成了閑聊。審完一個案都21:45了,法官要下班了,不審我的案了,推遲到十二月或一月再審,而我不確定我十二月或一月是否會有時間,所以停止訴訟,以後等我能確定有時間后再重新填表起訴。

雖然調解失敗,法官要下班也沒審,其實也相當於走了訴訟程序。但我估計ERMC會繼續堅決拒絕給我發剩餘的帶薪休假,並拒絕給我支票根。如果他們給我,我就不用下次重新起訴了,但由於這個拿納稅人的錢為機場的旅客提供指路服務的公司大概率頑冥不化,扔進焚屍爐都燒不化,我被迫幾個月後再次起訴。

這是為啥所有的糾紛都要對大眾公開,如果陪審團的十個陪審員不能代表大眾,那就找一萬人或十萬人來一起評理。因為大眾作為一個整體是有價值觀的,而律師法官以及比如涉案的這個僱主是很不一定有價值觀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劉龍珠律師 2025-10-3 03:02
給我們華人朋友們的一封信
                                              劉龍珠律師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一位名叫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年輕人。查理雖然不是華人,但他的一生和犧牲都展現了非凡的勇氣。如果你細心聆聽他的言辭,就會發現他所捍衛的,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堅守的價值觀。他敢於在年輕人鮮少開口的地方直言,為生命、公平、秩序、孩子的未來以及教育的純潔而戰。這些並不是所謂的「保守主義價值」,而是中國價值,是我們家族世代相傳的信念,是父母歷經千辛萬苦來到美國仍不放棄的精神根基。
當我們的祖輩移民來美時,他們沒有帶來財富,而是帶來了傳統——對家庭的重視、對紀律的堅持、對尊重的信仰。他們相信這些傳統在美國會受到保護和敬重。然而今天,這些價值正在遭受攻擊。查理·柯克的聲音之所以讓我們感到親切,是因為他提醒美國人去珍惜我們早已懂得的真理。他的離世留給我們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會為這些共同的價值挺身而出?還是在沉默中眼睜睜看著它們被一點點摧毀?一、守護生命
查理·柯克直言,墮胎就是摧毀無辜的生命,不存在所謂「道德的墮胎」。在美國,很多人覺得這話過於激進。但我們都明白,生命自始至終都是神聖的。
在中國家庭里,孩子從來不是「負擔」。他們是祖先犧牲的見證,是家族未來的希望。孩子的出生意味著血脈延續,家族傳承。人為切斷生命,不只是個人悲劇,更是斬斷了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移民父母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在異鄉忍受低薪、辛苦與孤獨,只為讓孩子有未來。他們的犧牲是為了生命延續。既然他們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讓我們活著,我們又怎能轉身去接受一個視未出生生命如草芥的文化?
如果孩子被當成負擔,「家庭」的意義便不復存在。父母的犧牲被譏笑,祖先的希望被抹去。這就是為什麼查理的堅持不僅僅是「美國人的戰鬥」,更是我們的戰鬥。守護生命,就是守護家庭。
二、        勤奮與教育
查理·柯克堅決反對所謂「多元、公平、包容」(DEI)政策。他看得很清楚:這些政策並不是為了公平,而是降低標準,以身份取代能力。
我們的社區一直堅信,進步靠努力,不靠施捨。幾代華人移民來到美國,心中都有同一個信念:只要孩子更加努力學習,更加辛勤工作,以成績證明自己,就會被認可。但DEI政策卻在否定這一切。它告訴我們:努力、學習和犧牲都不重要,只要你屬於「正確」
的身份群體。這是對我們家庭付出的羞辱。我們從未要求特殊待遇,只要求憑實力得到公正的評價。
如果政治取代了能力,不僅對個人不公,更會動搖整個社會。標準會崩潰,優秀不再被鼓勵,下一代會學到「努力沒有意義」。查理反對這一切是對的,因為一旦失去公平與能力,父母的犧牲就毫無價值。
三、        移民與法律查理·柯克呼籲嚴格的邊境管理和移民執法。他說得很直白:獎勵違法者,就是羞辱守法者。
我們的家庭對此體會最深。我們填寫過繁瑣的表格,支付過高昂的費用,忍受過多年的分離
,只因為我們尊重法律。我們相信美國會獎賞誠實與自律。
但如今非法入境被縱容甚至被讚美,我們的犧牲被拋在一邊。這傳遞的訊息是:守法是愚蠢的,公平不值一提。它讓孩子們以為秩序和誠信都沒有意義。
我們絕不是為了看見「違規者得獎賞」才忍受移民過程的艱難。強有力的邊境不是拒絕移民
,而是尊重那些遵守規則、為合法機會付出代價的家庭。
四、        保護孩子
中國家庭一直強調給孩子一個穩定、清晰的成長環境。父母拚命工作,不僅是為了養家,更是為了讓孩子有明確的身份和責任感。
但今天,學校和機構卻在動搖這一切。他們告訴孩子:性別是流動的;男孩可以以女孩身份參賽;女孩必須接受男孩進入更衣室;甚至讓未成熟的孩子去懷疑自己的身份。
查理看得清楚:如果孩子得不到保護,社會必然崩潰。保護孩子不是文化偏好,而是父母、學校和社區最基本的職責。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其他一切努力都毫無意義。
五、        反對洗腦
查理一再警告:美國的學校正在淪為意識形態的戰場,不再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孩子們被教導輕視父母,背棄傳統,相信謊言而不是事實。
我們對此有切身的體會。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們辛勤工作,放棄享受,搬到更好的學區。教育對我們而言,從來不是奢侈品,而是立身之本。
當教育被腐化,我們的犧牲就付諸東流。課堂若傳授的是怨恨而不是知識,不會培養未來,反而會摧毀未來。洗腦不會讓孩子貢獻社會,只會讓他們困惑、敵視自己的家庭。
我們的責任查理·柯克也許是美國人,但他說出的是真理:尊重生命、獎賞勤奮、遵守法律、保護孩子、維護教育。這些不是「激進思想」,而是中華文化的根本。它們是父母離鄉背井時帶來的精神行囊。
查理為守護這些價值而獻身。問題是:我們是否讓他的聲音就此消失,還是勇敢接下這份責任?
作為華人社區,我們懂得艱辛,懂得犧牲,懂得為了子女的未來而拼搏。如今,輪到我們了。
如果我們沉默,傳統將被抹去,犧牲將化為烏有。但如果我們發聲、站立、行動,查理的精神就會活在我們心中,也活在我們的子女身上。到那時,美國的未來不會因混亂與軟弱而沉淪
,而會因這些讓我們家庭堅強的價值而重新振作。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移民生活]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6 00: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