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又發了一個給衛健委請求調查父親死因的信

作者:qwxqwsean  於 2025-9-28 21: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3評論

9/28

我又發了一個給衛健委請求調查父親死因的信

陝西省衛健委的領導同志,

我父親丘某某89歲,2024年六月輕微腦溢血,偏癱後遺症,七月開始住養老院。雖然餓的很瘦,但他總體健康尚可,精神狀態也算好。

2025年七月下旬發現心臟三級傳導阻滯,心率三四十,仍然沒癥狀,而且神采奕奕的,24小時動態心電圖的停搏次數為零。8月12日在西安市第三醫院裝起搏器。8月21日出院回養老院,之後雖然咳嗽和痰比以往稍微多,但基本上無明顯異常。

9月24和25日輕微發燒,但不嚴重,養老院的護士做了退燒的處置。然後26日早上六點護士巡查發現他呼吸異常,血氧氣飽和度42%,血壓60/40。開始搶救,並送到西安市第三醫院的重症室,上呼吸機。發現是大白肺以及嚴重的膿毒血症(他死後我收到肺泡灌洗液基因檢測報告,有二十種細菌,沒有病毒,沒有真菌)。然後對症治療。26日總體情況尚好,有瞳孔反應,有嗆咳反應,在呼吸機上但能自主呼吸。血壓據說也基本恢復,心臟功能恢復。在呼吸機上顯示氧飽和度百分之百。雖然肝腎功能有問題,但宋醫生說預期會恢復。

然後27日白天血壓不好但勉強穩定后開始崩潰,到傍晚出現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全身臟器出血。然後心臟停跳,做心肺復甦也壓不回來,死亡。

我認為這其中有不合邏輯的情況。主要是我不相信他的心肌功能基本上恢復了,因為凝血異常,心臟就會停跳並且壓不回來。我覺得他凝血異常不應該這麼快死,應該能扛一段時間,可能內臟衰竭,但會是慢慢地死,而不是這樣猝死。

周日我聯繫了一個屍檢機構,問他們是否有能力檢查我關注的問題: 比如搶救操作者可能搞的小動作。我拍腦袋想象的比如向心臟注射一針管的氯化鉀或可以使心臟驟停。比如心臟在正常跳動,在不需要做心肺復甦的情況下用大力做心肺復甦,使正常跳動的心臟停止跳動。或其它意圖把病人弄死的各種小動作。

那個屍檢機構顯然不願意做。

我關注的核心問題是我不願意相信我父親27日在三院重症室的搶救時心臟停跳並且壓不回來,當場死亡。他如果臟器衰竭慢慢死,我都不會有疑問。怎麼能排除參與操作的醫務人員搞小動作的可能性呢?我找屍檢機構要付費二萬五,而屍檢機構似乎不擅長調查這樣的事。

如果不屍檢也不調查,我把父親的遺體火化了,殘留的一點物證都消失了。根據社會常識,有多少醫務人員用各種小動作弄死老弱的病人?即使家屬花兩萬五屍檢也查不出啥,沒人舉報,沒人調查,反而很多人說重病人活著是折磨,浪費社會資源,死了更好,很多老人在家裡被兒女用大塊的食物塞進喉嚨里窒息死,醫院裡的很多老人也死的不明不白,這樣的事不僅沒人過問,更沒人追究,反而有人親手去做。這樣的社會秩序正常嗎?

我把這個信發給中國的一個老同學看,他馬上用chatgpt查,機器人給了貌似很專業的回答,並且指出,肺炎合併敗血症,先表現為好轉,然後在幾小時內因為凝血功能障礙而多器官衰竭,心臟停搏,並且心肺復甦也不能挽回,這是常見現象。我難想象chatgpt怎麼這麼厲害。

所以呢,如果我父親這樣暴死是這種病的正常表現,那麼工作人員在搶救時做手腳的可能性就極小了,病人是預計馬上要倒的牆,那麼就不必費力去踹一腳了。做手腳弄死人,優先弄那些前景比較好的人,而沒必要浪費時間精力資源去謀殺一個馬上要被槍斃的死刑犯。結論是,父親是在特定病情下的自然死亡,參與救治的醫務人員沒有失職。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5-9-29 01:24
謝謝分享!佩服您多年來為照顧父親兩邊奔走的付出和堅持,不容易。
回復 劉龍珠律師 2025-9-29 11:47
真心痛,美國華人父母對自己小孩說不出的話
                劉龍珠律師
當你們的父母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時,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行李和護照。他們帶來的是希望,是幾代人的重量,是延續家族榮譽的責任,更是一個夢想,希望他們的孩子,能過上比他們更加光明和自由的生活。
我們父母的犧牲
對許多父母來說,「美國夢」並不是奢華的象徵,而是生存的意義。我認識一些父母,他們從清晨忙到深夜,在餐館里洗碗到雙手因熱水而裂開。我認識一些母親,她們在工廠的縫紉機前一站就是十二個小時,腰背彎曲,雙眼酸痛,只為了讓孩子有錢買午飯。我認識一些父親,他們夜裡開計程車,穿行在危險的街區,默默祈禱能平安回家,只為了家人能交得起房租。這些並不是遙遠的故事,而是無數在美華人父母每日真實的犧牲。
他們為何忍受艱辛
他們為什麼要忍受這些苦難?並不是為了自己。他們並不是為了在這裡繼續受苦才離開祖國、文化和熟悉的生活。他們是因為你們而來。他們希望你們能坐在教室里,而不是工廠里;希望你們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希望你們能自由成長,擁有追夢的權利。
他們付出的代價
他們付出了代價,只為你們不必再付出。每一滴汗水、每一個不眠之夜、每一次默默忍受的屈辱,都是他們為你們未來所付出的定金。他們放棄了安逸,只為了給你們更多選擇;他們吞下了委屈,只為了你們能昂首挺胸;他們背負了生存的重擔,只為了你們能夠專註成長。他們所打的仗,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你們繼承勝利。正因他們的犧牲,你們如今才能站在這裡,去追求知識、抱負與成功,而不用背負他們曾經的重擔。
拒絕平庸與美國夢的真諦
然而,太多時候,我看到這一代的孩子們在浪費這份禮物。太多人滿足於平庸,告訴自己「差不多就好」。可平庸並不是你們父母來美國的目的,他們來是為了讓你們追求卓越。
「美國夢」不是睡前的童話,也不是虛構的神話。它是真實存在的,只要你們願意付出努力。不要被那句空洞的話迷惑——「我只做讓我快樂的事」。如果你們每月都要為房租發愁,每天都在擔心下個月是否能付得起賬單,你們真的會快樂嗎?如果冰箱是空的,如果父母年老多病你們卻無力幫助,你們真的能安心嗎?如果你們甚至不敢談起成就,因為心底明白根本沒有什麼可說,你們真的會自豪嗎?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短暫的享樂,而在於建立起一種穩定的生活——不必為生存擔憂,能夠自豪地抬起頭,因為你們實現了自己的潛能。

通往成功沒有單一路徑
但我要告訴你們一件重要的事:追逐夢想沒有固定的路徑。沒有唯一的地圖,也沒有統一的公式。你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不同的禮物。有的人會成為醫生、工程師、企業家或社區領袖;有的人會創造藝術、開創事業,或在法庭上捍衛正義。我成為律師,是因為我有熱情和能力,而後過去二十年裡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才走到今天。這並不容易,其中有過無數的疲憊、拒絕與懷疑。但我始終相信自己。這份信念和自信,就是我的第一場勝利。若沒有它,我永遠不會邁出第一步。
請思考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生命歷程。他並非出身優渥,也沒有繼承財富或人脈。他從一無所有開始,憑藉信念和比別人更努力的意志,一步步走出來。年輕時,他也曾面對拒絕、懷疑,還有那些告訴他「你永遠不會成功」的聲音。但他沒有退縮,而是把這些阻力當成動力。他從零開始,建立了自己的聲音、舞台和影響力。他奔走演講,他組織活動,他為自己堅信的事業投入了無數的時間和心血。他用一生證明:在美國,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
查理·柯克的一生就是紀律與遠見能帶來成就的證明。他沒有把青春浪費在平庸和短暫的享樂之上,而是把自己全然投入到建設比他個人更宏大的事業中。他啟發年輕人獨立思考,承擔責任,珍惜讓這個國家強大的原則。如今,在他離世之後,共和黨承認他是社會的基石之一——一個其影響與遺產將傳承數代的人物。
他的旅程提醒我們,偉大從來不是被給予的,而是靠鬥爭、堅持和勇氣贏得的。查理·柯克最初只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但因為他拒絕放棄,拒絕袖手旁觀,他成為了一個領袖。他的人生向你們傳達一個信息:你們同樣可以從無到有,你們同樣可以成為基石,不僅僅在你們的社區里,更能在整個國家裡。
發現你自己的力量
你們必須找到自己擅長的東西。不要追逐別人的夢想,而要追逐你們自己的。如果你熱愛數學,就去追求;如果你擅長溝通,就不斷磨練;如果你天生是領袖,就勇敢站出來。但無論選擇什麼,都要以紀律、勇氣和決心,去超越別人對你的期待。因為如果你們自己都不去努力,就不會有人替你們努力。如果你們拒絕嘗試,你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能走多遠。
尊重父母
最後,我想和你們談談「尊重」。在我們的文化中,尊敬父母是根基,不是過時的觀念。父母有時看似苛刻,要求你們超出自己的極限,顯得不近人情。但請停下來想一想:這是因為他們不愛你們,還是因為他們想保護你們?有些年輕人因憤怒而加入幫派,最後虛度一生在牢獄里;有些年輕女孩過早追求所謂的獨立,離家出走,結果未成年便懷孕,背負起沉重的人生。這些悲劇並不少見,往往是因為孩子們將父母的管教誤解為壓迫。
有一句話說,尊重必須靠贏得。這在許多人際關係中確實正確。但請你們想一想:在這世界上,如果有誰已經當之無愧值得你們尊敬,那不正是你們的父母嗎?還有誰會為了你們而離開故鄉,放棄熟悉的語言與生活,跨越半個地球忍受孤獨與歧視?還有誰會為了你們拚命工作,直到身體酸痛,卻依舊咬牙堅持第二天再出發?如果這些都不值得尊重,那麼還有什麼值得?
讓父母為你們感到驕傲
讓你們的父母為你們感到驕傲。太多時候,我聽到年輕人抱怨說:「我的父母只是想控制我。」但是請停下來想一想:他們真的是要控制你們嗎?還是他們在引導你們,讓你們不要迷失、不要軟弱?他們並不是付出一切,只是為了養育一個虛度光陰、無所作為、整天抱怨、只會成為別人負擔的孩子。他們希望你們能夠自己站起來,成為一個有生產力、受人尊敬、能幹有用的人。他們希望看到你們成長為一個能為社會增添價值的人,而不是拖累社會的人。父母每天早晨醒來,並不是想著如何限制你們的自由,而是憂心如何保護你們不至於失敗,如何讓你們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當他們督促你們時,是因為他們知道生活會比他們更嚴厲地逼迫你們。當他們要求你們守紀律時,是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沒有紀律,你們只會陷入懶惰。他們希望看到你們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你們可以過上好生活,更因為等他們年老疲憊時,他們能帶著驕傲說:「那是我的兒子,那是我的女兒。」
華人子女們,我懷著深情與急切告訴你們:「美國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必須靠你們去爭取。父母已經給了你們根基、機會和起點。現在該由你們去繼續搭建未來。尊重他們,比你想象中更努力地去工作,發現自己的天賦,相信自己。不要滿足於平庸,要追求偉大。
劉龍珠律師的的致辭
今天我站在這裡,並不只是作為人群中的一個聲音。我是被培養出來的,是從小就在這些價值觀中成長起來的。這些不是書本上的道理,也不是偶然間學來的理論,而是家族代代相傳的原則。尤其是我的叔父,世界敬仰的佛教大師星雲法師,親自教導並傳承給我的。他是一位精神領袖,教導人們慈悲、紀律與奉獻。
從他那裡,我學到真正的力量並不是財富或地位,而是為他人付出的犧牲。從他那裡,我學到尊敬父母、生活自律、服務社會,不是陳舊的傳統,而是永恆的價值。 從他那裡,我學到領導不是為了追求榮耀,而是為了肩負責任。
這些價值觀塑造了我、養成了我,並讓我註定要將它們繼續傳承下去。正因如此,今天我呼籲大家:與我團結在一起,不只是跟隨一個人,而是跟隨一位與你們有著相同故事、相同奮鬥和相同夢想的領路人。讓我們共同守護尊敬、家族榮譽和堅持不懈的文化價值觀。
如果我們共同堅守這些價值觀,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只要我們不忘本源,就沒有任何挑戰能夠抹去我們所建立的一切。讓我們帶著自豪向前邁進,把過去的犧牲化為未來的力量,向世人展示:移民的子女不是軟弱的、不是迷失的,而是團結一致、勇敢無畏、註定要以勇氣來領導前行。
「美國夢」依然存在,它正等待著你們。加入我吧。
回復 劉龍珠律師 2025-9-29 11:49
真心痛,美國華人父母對自己小孩說不出的話
                劉龍珠律師
當你們的父母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時,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行李和護照。他們帶來的是希望,是幾代人的重量,是延續家族榮譽的責任,更是一個夢想,希望他們的孩子,能過上比他們更加光明和自由的生活。
我們父母的犧牲
對許多父母來說,「美國夢」並不是奢華的象徵,而是生存的意義。我認識一些父母,他們從清晨忙到深夜,在餐館里洗碗到雙手因熱水而裂開。我認識一些母親,她們在工廠的縫紉機前一站就是十二個小時,腰背彎曲,雙眼酸痛,只為了讓孩子有錢買午飯。我認識一些父親,他們夜裡開計程車,穿行在危險的街區,默默祈禱能平安回家,只為了家人能交得起房租。這些並不是遙遠的故事,而是無數在美華人父母每日真實的犧牲。
他們為何忍受艱辛
他們為什麼要忍受這些苦難?並不是為了自己。他們並不是為了在這裡繼續受苦才離開祖國、文化和熟悉的生活。他們是因為你們而來。他們希望你們能坐在教室里,而不是工廠里;希望你們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希望你們能自由成長,擁有追夢的權利。
他們付出的代價
他們付出了代價,只為你們不必再付出。每一滴汗水、每一個不眠之夜、每一次默默忍受的屈辱,都是他們為你們未來所付出的定金。他們放棄了安逸,只為了給你們更多選擇;他們吞下了委屈,只為了你們能昂首挺胸;他們背負了生存的重擔,只為了你們能夠專註成長。他們所打的仗,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你們繼承勝利。正因他們的犧牲,你們如今才能站在這裡,去追求知識、抱負與成功,而不用背負他們曾經的重擔。
拒絕平庸與美國夢的真諦
然而,太多時候,我看到這一代的孩子們在浪費這份禮物。太多人滿足於平庸,告訴自己「差不多就好」。可平庸並不是你們父母來美國的目的,他們來是為了讓你們追求卓越。
「美國夢」不是睡前的童話,也不是虛構的神話。它是真實存在的,只要你們願意付出努力。不要被那句空洞的話迷惑——「我只做讓我快樂的事」。如果你們每月都要為房租發愁,每天都在擔心下個月是否能付得起賬單,你們真的會快樂嗎?如果冰箱是空的,如果父母年老多病你們卻無力幫助,你們真的能安心嗎?如果你們甚至不敢談起成就,因為心底明白根本沒有什麼可說,你們真的會自豪嗎?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短暫的享樂,而在於建立起一種穩定的生活——不必為生存擔憂,能夠自豪地抬起頭,因為你們實現了自己的潛能。

通往成功沒有單一路徑
但我要告訴你們一件重要的事:追逐夢想沒有固定的路徑。沒有唯一的地圖,也沒有統一的公式。你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不同的禮物。有的人會成為醫生、工程師、企業家或社區領袖;有的人會創造藝術、開創事業,或在法庭上捍衛正義。我成為律師,是因為我有熱情和能力,而後過去二十年裡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才走到今天。這並不容易,其中有過無數的疲憊、拒絕與懷疑。但我始終相信自己。這份信念和自信,就是我的第一場勝利。若沒有它,我永遠不會邁出第一步。
請思考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生命歷程。他並非出身優渥,也沒有繼承財富或人脈。他從一無所有開始,憑藉信念和比別人更努力的意志,一步步走出來。年輕時,他也曾面對拒絕、懷疑,還有那些告訴他「你永遠不會成功」的聲音。但他沒有退縮,而是把這些阻力當成動力。他從零開始,建立了自己的聲音、舞台和影響力。他奔走演講,他組織活動,他為自己堅信的事業投入了無數的時間和心血。他用一生證明:在美國,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
查理·柯克的一生就是紀律與遠見能帶來成就的證明。他沒有把青春浪費在平庸和短暫的享樂之上,而是把自己全然投入到建設比他個人更宏大的事業中。他啟發年輕人獨立思考,承擔責任,珍惜讓這個國家強大的原則。如今,在他離世之後,共和黨承認他是社會的基石之一——一個其影響與遺產將傳承數代的人物。
他的旅程提醒我們,偉大從來不是被給予的,而是靠鬥爭、堅持和勇氣贏得的。查理·柯克最初只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但因為他拒絕放棄,拒絕袖手旁觀,他成為了一個領袖。他的人生向你們傳達一個信息:你們同樣可以從無到有,你們同樣可以成為基石,不僅僅在你們的社區里,更能在整個國家裡。
發現你自己的力量
你們必須找到自己擅長的東西。不要追逐別人的夢想,而要追逐你們自己的。如果你熱愛數學,就去追求;如果你擅長溝通,就不斷磨練;如果你天生是領袖,就勇敢站出來。但無論選擇什麼,都要以紀律、勇氣和決心,去超越別人對你的期待。因為如果你們自己都不去努力,就不會有人替你們努力。如果你們拒絕嘗試,你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能走多遠。
尊重父母
最後,我想和你們談談「尊重」。在我們的文化中,尊敬父母是根基,不是過時的觀念。父母有時看似苛刻,要求你們超出自己的極限,顯得不近人情。但請停下來想一想:這是因為他們不愛你們,還是因為他們想保護你們?有些年輕人因憤怒而加入幫派,最後虛度一生在牢獄里;有些年輕女孩過早追求所謂的獨立,離家出走,結果未成年便懷孕,背負起沉重的人生。這些悲劇並不少見,往往是因為孩子們將父母的管教誤解為壓迫。
有一句話說,尊重必須靠贏得。這在許多人際關係中確實正確。但請你們想一想:在這世界上,如果有誰已經當之無愧值得你們尊敬,那不正是你們的父母嗎?還有誰會為了你們而離開故鄉,放棄熟悉的語言與生活,跨越半個地球忍受孤獨與歧視?還有誰會為了你們拚命工作,直到身體酸痛,卻依舊咬牙堅持第二天再出發?如果這些都不值得尊重,那麼還有什麼值得?
讓父母為你們感到驕傲
讓你們的父母為你們感到驕傲。太多時候,我聽到年輕人抱怨說:「我的父母只是想控制我。」但是請停下來想一想:他們真的是要控制你們嗎?還是他們在引導你們,讓你們不要迷失、不要軟弱?他們並不是付出一切,只是為了養育一個虛度光陰、無所作為、整天抱怨、只會成為別人負擔的孩子。他們希望你們能夠自己站起來,成為一個有生產力、受人尊敬、能幹有用的人。他們希望看到你們成長為一個能為社會增添價值的人,而不是拖累社會的人。父母每天早晨醒來,並不是想著如何限制你們的自由,而是憂心如何保護你們不至於失敗,如何讓你們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當他們督促你們時,是因為他們知道生活會比他們更嚴厲地逼迫你們。當他們要求你們守紀律時,是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沒有紀律,你們只會陷入懶惰。他們希望看到你們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你們可以過上好生活,更因為等他們年老疲憊時,他們能帶著驕傲說:「那是我的兒子,那是我的女兒。」
華人子女們,我懷著深情與急切告訴你們:「美國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必須靠你們去爭取。父母已經給了你們根基、機會和起點。現在該由你們去繼續搭建未來。尊重他們,比你想象中更努力地去工作,發現自己的天賦,相信自己。不要滿足於平庸,要追求偉大。
劉龍珠律師的的致辭
今天我站在這裡,並不只是作為人群中的一個聲音。我是被培養出來的,是從小就在這些價值觀中成長起來的。這些不是書本上的道理,也不是偶然間學來的理論,而是家族代代相傳的原則。尤其是我的叔父,世界敬仰的佛教大師星雲法師,親自教導並傳承給我的。他是一位精神領袖,教導人們慈悲、紀律與奉獻。
從他那裡,我學到真正的力量並不是財富或地位,而是為他人付出的犧牲。從他那裡,我學到尊敬父母、生活自律、服務社會,不是陳舊的傳統,而是永恆的價值。 從他那裡,我學到領導不是為了追求榮耀,而是為了肩負責任。
這些價值觀塑造了我、養成了我,並讓我註定要將它們繼續傳承下去。正因如此,今天我呼籲大家:與我團結在一起,不只是跟隨一個人,而是跟隨一位與你們有著相同故事、相同奮鬥和相同夢想的領路人。讓我們共同守護尊敬、家族榮譽和堅持不懈的文化價值觀。
如果我們共同堅守這些價值觀,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只要我們不忘本源,就沒有任何挑戰能夠抹去我們所建立的一切。讓我們帶著自豪向前邁進,把過去的犧牲化為未來的力量,向世人展示:移民的子女不是軟弱的、不是迷失的,而是團結一致、勇敢無畏、註定要以勇氣來領導前行。
「美國夢」依然存在,它正等待著你們。加入我吧。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3 00: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