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洋人做西餐的主要問題是高耗低效

作者:qwxqwsean  於 2024-5-25 03: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私房小菜

5/24

洋人做西餐的主要問題是高耗低效

融入了白主子主流的混滋傻們對西餐的高耗低效毫無感覺,因為混滋傻們自己就是做不好任何事的笨蛋。 

高耗低效指的是製作過程高耗低效,或者說製作的人工和材料成本高。

但我吃慈善餐,比如我剛才在包里街吃午餐,我並沒有目睹慈善餐廳廚房裡的操作,至少沒有親眼看到廚師們的操作如何高耗低效,這時我評點擺在我面前給我免費吃的食物高耗低效,是我根據常識自行腦補的。 我能看到的低效只是幾個分餐員的操作顯得低效,但他們都是志願者,大部分人只是來做一天,不太方便說他們操作效率低,雖然他們的操作效率確實顯得低,比如用那種比普通人吃飯用的勺子大十倍,但形狀相同的勺子給食客裝飯裝菜,就顯得很笨拙,比如米飯或糊狀菜經常粘在勺子里抖不掉。 

比如今天的午餐是一盒沙拉,裡面有幾種青菜葉幾個炸素丸子,還有些用堅果磨成的醬,再由自己加一小盒酸味的沙拉醬。還有一個 taco盒飯,裡面有拌米飯,腰豆糊糊,蒸煮的很老的蔬菜,和雞肉。 還有一個三明治。由於我在吃的時候會自行腦補廚房裡的製作過程,腦子裡就會想著洋人廚師費這麼多勁做這麼難吃的東西。 

沙拉蔬菜是高成本的東西,在溫室里培植就有衛生要求,儲運也有衛生要求,需要保證裝到容器里給顧客吃的時候足夠衛生,這就導致高的製作成本。 按中國的做法,蔬菜是在普通的菜田裡種植,無法保證衛生,採摘,修整捆紮,堆放在地上,裝進筐里,用貨車運給餐館, 餐館收到的生蔬菜,憑常識就知道衛生不合格,很難讓顧客直接生吃。 餐館洗蔬菜並不容易,在廚房的多用途洗手池裡,把出水口用抹布堵上,在池裡放二十升自來水,再把蔬菜倒進去象徵性地泡一下再撈出來就算洗完了。中餐館這樣洗菜已經算勤快的了,洋人的西餐館用的沙拉蔬菜幾乎肯定不洗,除了洋人懶之外,洋人害怕蔬菜表面變濕,因為顧客吃到的沙拉蔬菜必須是表面乾燥的, 不能濕淋淋。所以西餐館里的洋人廚師並不洗菜,只是粗糙地切一切就給顧客吃。為了保證這樣的生蔬菜給顧客吃后不肚子疼,從農場種植到顧客的嘴裡,為了保證生蔬菜的衛生合格,整個生產過程都變得複雜。 按中餐的做法,蔬菜為啥生吃?把蔬菜放進沸水裡燙一下撈出來,消毒再吃不是更好嗎? 還有那個沙拉醬,配方那麼複雜的醬料,既不好吃,生產成本也不低。 我是很喜歡吃蔬菜的,洋人的一大盒沙拉蔬菜葉,我知道總重也就幾十克,如果燙熟會收縮成一兩勺,我一兩口就能吃完,洋人做沙拉蔬菜,由於成本高,導致給的量就少。 

還有那幾個炸素丸子,顯然製作成本高,搞那麼複雜卻又不好吃。中國的炸素丸子就味道好很多。 

那個taco盒飯也是個麻煩食品。它似乎把雞胸肉煮熟或烤熟,再撕碎,再拌味汁,在我看來太麻煩。雞肉只要切薄片,用沸水燙一分鐘撈起來,就不難吃。洋人把雞肉做的那麼複雜,不論是taco盒飯里的雞肉,或是炸雞烤雞,把雞肉挖掉骨頭,再包上很厚的粉,再炸得又干又硬。烤雞胸也是烤得又干又硬。洋人把雞做的這麼複雜,製作成本顯然很高,但並不好吃。 taco盒飯里的米飯和腰豆糊糊,顯然也都是製作複雜,並且難吃。 

洋人不吃雞骨頭,取完肉的雞架顯然都被洋人扔垃圾或送給飼料廠了,洋人也基本上不吃雞內臟,更不吃雞皮,白白浪費。 

混滋傻們完全看不出西餐笨拙高耗,是因為自己渾渾噩噩。

如果有機會旁觀洋人廚師的操作,就會對洋人做西餐的笨拙高耗有更直觀的體會。 比如洋人不會用刀剁東西,不會切菜。 我幾年前在texas de brazil當過兼職的切菜工一個多星期,目睹那些熟手洋人廚師切菜很滑稽。 比如那個店在我看來沒必要地把雞腿的膝蓋剁掉,  而且廚師們並不會剁東西。那個店裡只有我一個人能正確地剁掉雞腿的膝蓋,其他廚師不能。 我剁的時候符合中國人的常理,左手扶著雞腿,右手一刀把雞腿的膝蓋剁掉,刀的落點誤差正負兩毫米。而洋人廚師因為害怕剁掉自己的手指,剁的時候左手不敢扶著雞腿,而不扶著,雞腿受到震動會跳飛。所以洋人廚師剁的速度比我慢很多,並且他們剁的誤差大,可達正負一厘米。這樣有些雞腿就被他們們砍的太短。  

洋人用匕首刀切菜總是很蹩腳很慢。中餐廚師切菜切肉,每個小時切個五十斤一百斤是很平常的,並且切的比較精細。洋人廚師切菜的效率最多能達到華人廚師的一半。 

我2021年一月在布朗士的一個秘魯餐廳切菜三天。 南美白人山寨中餐,秘魯菜就是山寨的中餐。 比如它有烤餃子,比較大隻。洋人做餃子,包得很慢,洋人需要把餃子皮和餃子餡分別用電子秤稱重。我在那幫著揪做餃子皮用的小麵糰。在案板上擺著一大坨比如十斤的揉好的麵糰,比如我要把它分成30克正負一克的小麵糰,按他們的做法,必須每個麵糰都用電子稱稱。我覺得不需要稱,但為了符合他們的要求, 我也逐個稱。 我基本上揪一百個小麵糰,其中95個是重量合格的,只有五個稱了發現重量不對需要調整。所以我一個一個地把小麵糰揪出來放在電子秤上稱,幾乎不需要調整重量就放到一邊。兩個洋人同事在旁邊看我揪麵糰很驚訝。中國人按重量揪麵糰一般是不需要用秤稱的,中國那些街邊的小饅頭店,每天要做幾千個饅頭賣,所有的饅頭都是一樣大,並不需要逐個小麵糰用電子秤稱,直接揪出來就都是一樣大的。 

洋人做西餐的第一特點是高耗低效,第二個特點才是難吃,第三個特點是不符合營養衛生。 即使洋人模仿做中餐,比如秘魯菜的烤餃子或炒米飯, 也都是笨拙高耗。 

廣大的喜歡炫耀去天價西餐館消費,但完全不會做家務的混滋傻們怎麼看待西餐的笨拙高耗?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2 17: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