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今天我參加公共圖書館的英語培訓班
今天我參加公共圖書館的免費英語培訓班。我的主要目的是認識女人,不過我的英語也確實需要加強,我離開大學快二十年了,日常主要用中文,也該補習一下英語了。
英語培訓班的初級班,還有一兩三個剛從南美移民美國的年輕墨女,但我在分級測試時並沒有裝糊塗,所以測試成績很高,被分在高級班,並且進的是一個很小的高級班,單身女人就很少了。
我今天上課的培訓班,一共七個學生。分組討論時,和我同組的兩個人,一個是55歲華男,他是北京人,女兒在紐約市留學,他之前幾年就多次來紐約市旅行,所以他早就對紐約市熟悉了。他的英語口語極差,不是完全不會,而是他不知怎麼自學的英語,他能連續說十句英語,但發音十分恐怖,他一開口講英語,我就覺得頭痛,巴不得趕緊把耳朵捂起來。
並且他聊天的內容,也顯得他很淺薄。比如他盛讚美國的食品,他最愛吃的是比薩餅。他雖然積極發言,不僅發音極為難聽,而且他講話也空洞無物,他可以連續說五分鐘,但聽不出他想表達什麼。他和我同組,他一開口,我就覺得害怕。
同組的另一個人是二十五歲多美尼哥移民來的。她嫁了一個美籍多美尼哥人,和老公在曼哈頓上城租的小居民樓的地下室。她剛來美國四個月,她的家人全在多美尼哥,在美國沒有親戚。她在多美尼哥說西班牙語和英語,並會幾句法語。她的英語在我聽起來和美國本地人幾乎沒啥區別,只有個別詞的發音很陌生,比如她說多美尼哥的國慶節在二月,我就聽不懂她說的"二月"。
她在多美尼哥家鄉在一個沿海小鎮,附近有很多個漂亮的海灘,她常去海灘游泳,海水很清。她的家鄉環境安靜,城鎮里極少有流浪者,最多一兩個。
她和老公主要在家做飯,很少到餐館吃。主要是她老公做飯,她不做。用的是煤氣灶,幾乎不用烤箱。我說這就是他們過著多美尼哥的生活,因為美國本地人極少自己做飯,美國人都是去餐館吃快餐,這是為啥美國有快餐文化。個別美國人在家做飯,也主要用烤箱,而很少用灶台。美國人做飯都是把肉,蔬菜,和主食都放進烤箱里烤。
她說她喜歡吃中餐,並說在多美尼哥也有中餐,我說那些都是假的中餐,美國的中餐也都是假的,南美的中餐也都是假的。
25歲多美尼哥婦問我不能在家裡做中餐嗎?我說家裡沒有餐館廚房的設備和調料,做不了中餐。在家裡做的中餐只能是粗糙的。
她說來紐約市的第一印象是高樓和滿街的流浪漢。她說喜歡高樓。我說住在高樓里日子很慘。我說她和老公住在小居民樓的地下室,比住在高樓里好多了。
另一個組四個人,一個25歲白男是剛從哥倫比亞來沒幾個月,他的英語口語我幾乎聽不懂。一個四十歲塞爾維亞婦,剛來美國不久,和老公住在一起。一個四十歲巴西婦,說自己會說葡萄牙語,說喜歡吃玉米,說美國的玉米和巴西的玉米很不同,說美國的玉米不好吃。我問她巴西有taco嗎?她說沒有。我問她巴西的玉米怎麼做的,她的英語太差無法說清。
還有一個是25歲華女,福建人,來美國兩年了,英語聽說基本過關。她說在福州時就常吃麥當勞肯德基,她在中國主要吃麥當勞的漢堡長大,不怎麼吃中餐。她說美國的麥當勞的漢堡和中國麥當勞的漢堡很不相同,她喜歡吃中國麥當勞的漢堡,很不喜歡吃美國的麥當勞的漢堡。
當我說紐約市的樓房太古舊時,她補充說紐約市的地鐵太老。
下課後,她找教師告狀,說同組的那個25歲哥倫比亞男每當她說話,他就製造噪音干擾她。我心想,我不太相信那個25歲哥倫比亞男會在上課第一天就騷擾她,因為屁大的事,她就找教師告狀,說明她很難相處。
教師是一個四十歲半黑婦,說來美國35年了。今天是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分組聊天自我介紹交朋友,她則在學生髮言時,會伺機教幾個生詞,我覺得她做的很到位,選的幾個詞都是學生髮言時提到的。但三個小時的課程,主要是學生之間的亂聊天,她做為教師,除了教幾個生詞之外沒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