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餐在美國的奇怪狀態

作者:qwxqwsean  於 2022-7-26 02: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私房小菜|已有1評論

7/25

中餐在美國的奇怪狀態

我因為差錢,在美國一般不會在餐館消費。 雖然我移民來美國之前在中國時也是窮人,但我在中國經常在餐飲業消費,吃路邊小吃,以及路邊蒼蠅店的快餐類。  我在95年在廣州常吃2。5元一份的一葷一素的盒飯,2元一份的炒米粉。 2010年前後我作為回國旅遊的美籍華人在陝西常吃路邊2。5元的擀麵皮,五六元一碗的羊雜泡饃, 蘭州拉麵,在廣州則常吃五六七元一份的一葷一素的盒飯。2019年我在南寧常吃8-9元兩葷三素的盒飯。

美國的中餐,首先給我的印象是紐約市唐人街的超市賣的中餐原材料,比如基本上只有中國人吃的大白菜,各種小白菜,韭菜,莧菜,空心菜,芥蘭等,還有乾貨,比如蝦干,蚝豉, 海參,鮑魚,乾魚肚,冬菇,木耳,黃花菜,白果,甚至西洋參(燉雞用),還有鹹菜酸菜,世界上只有中國人吃這些原料。 

另外,華人超市賣的熟肉類,烤鴨,白切雞,豉油雞,燒豬肉,鹵豬頭肉,叉燒,河粉,這些熟食,在中國的農貿市場也賣。 自己不做飯的混滋傻們認為這些熟食是餐館的出品,但在中國,在我心目中這些算是食物原材料,因為它們在農貿市場里賣,去農貿市場買菜時,這些熟肉也是一起買回家的,所以在我記憶中,這些熟食屬於農貿市場賣的原材料,而非餐館的出品。 我在中國,經常從農貿市場買半斤鹵豬頭肉和兩個饅頭或燒餅吃一頓,並不覺得自己是在吃餐館。 

所以中餐在美國的第一個表現,是唐人街華人超市賣的中國特色的食物原材料。  

從超市買回家的食物,一般是要烹飪的。 所以中餐在美國的第二表現是第一代移民的中國人在家自己做的飯菜。 在家烹飪,由於條件有限,一般是瞎搞的,所以在家自己做的中餐,是很簡陋粗糙的中餐。 並且只有一部分第一代中國移民在家做中餐。 第二代華人,包括初中小學來美國的移民,在家基本上不會做飯,也不會做中餐。 老年華人在家裡自己動手做的所謂中餐,特點是粗製濫造,並且在迅速衰亡。 八十歲的老傢伙試圖在家裡做餃子蔥油餅,而晚輩的中青年人一般不屑一顧,餓了就去買比薩餅三明治了。 

中餐的第三個表現是美國的中餐館里的美式中餐。 

我在美國打過工的"中餐館",第一個是雪城的一個香港人開的日本餐廳,幹了兩周的洗碗工。 第二個是在曼哈頓唐人街的兩個點心店累計打工五天。 第三個是唐人街的一個著名的餐館,我當早班的雜工六天。 第四個是我在布朗士的一個秘魯餐館,幹了三天,所謂的秘魯菜實際上是南美人山寨的中餐。 第五個是下城的一個華人開的越南粉店,我幹了六個小時被炒。 第六個是唐人街的一個中型超市的廚房,它賣快餐,有廚房做快餐,我幹了兩天被炒。第七個是唐人街的一個著名的中餐館,我當爐尾,幹了19天辭職。  

美國的這些中餐館的出品,在我看來基本上不是正經的中餐,即使扣除其中的日本餐館,越南餐館, 和秘魯餐館,其餘四個中餐館的出品在我看來也是很古怪的。 美式中餐的特點是品種少,做法古怪,粗製濫造,味道奇怪。 而且即使是曼哈頓唐人街的核心區的著名的中餐館, 其食客70%是洋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qwxqwsean 2022-7-26 06:35
廣大的不差錢不差性伴的,融入了白主子主流的,混得滋潤的,不會做飯,每天吃餐館的傻叉們對美國的中餐沒有任何看法。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1: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