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第二天在中餐館廚房上班
第一天上班時認為同事關係完全和睦,今天第二天就不一定了。指導我的是一個七十歲華婦,她既洗碗也做爐尾,第一天她當師傅指導我。第二天我就基本上超過了她的操作水平。並且老闆本來就認為她的作品質量粗糙,並不想讓她當爐尾,招聘新人,就是想頂替她。
今天她的主要工作是洗碗,基本上沒有做爐尾。而洗碗的工作量很小,因為這個店的客用餐具都是一次性的。需要洗的只有少量的廚房裡的容器,而且一整天總共最多幾十個。並且我也洗碗,雖然沒人叫我洗碗,但我沒事幹時見到水池裡有需要洗的東西,順手就洗了。所以這個七十歲婦一天沒多少事做。並且今天發工資,她發現老闆給她加了工資,她拿到的錢比她預想的多。
今天爐尾的工作95%是我做的,並且做的很漂亮,瑕疵很少。
我做的爐尾工作,相當於西餐館的油炸崗,但我認為如果換成洋人來做我現在做的工作,洋人因為先天機械操作能力有缺陷,所以很難做好。
西餐館的油炸崗主要是油炸,炸雞,炸豬肉,炸魚炸,都沒有火候的意識,都是按時間炸,比如牆上貼著的指示說炸蝦應該五分鐘,那麼就閉著眼睛炸五分鐘。實際上油槽里的油溫有時可能很低,比如因為之前炸了幾磅雞翅,雞翅被撈走了,但油溫還沒有重新燒槍來,又繼續炸蝦,所以牆上貼著說炸蝦要五分鐘,但油溫不一定對。混滋傻們在西餐館吃炸雞,如果發現炸雞上面殘餘的油很多,把炸雞放在紙巾上,紙巾立即就吸了油,那麼就說明油溫很低,炸出來的不合格。
而我現在做的這個爐尾,雖然相當於西餐館的油炸崗,實際上大部分工作是用油鍋煎,比如煎鍋貼,煎包子,煎蔥油餅,煎餛飩,對煎出來的顏色有嚴格要求,一不小心就會顏色偏深。而按照中國人的審美,食物黑不溜秋,就不高興了。所以生煎包如果被煎的發黑,就直接扔垃圾了。我第一天上班,既無經驗,又被大廚瞎指揮,煎黑了一張蔥油餅和六個生煎包,扔垃圾。其實如果我補被大廚干預,完全自主操作,雖然一開始不熟悉,也不會煎黑。
我今天煎東西都很成功,焦黃色美觀,其實是我自己適應了操作,並且我有意按自己的做法,拒絕了大廚的瞎指揮。大廚自己動手煎,可能會煎的爛七八糟,比如今天他叫我去做某件更緊急的事,他代替我煎一份生煎包,就把兩個包子煎報廢了。
這種煎的工作,尤其是鍋灶有問題,比如爐頭支架是歪的,特別需要有較高的操作技巧。華人勉強操作,如果換成洋人,很難完成。
並且這個崗位還要稍微用刀切,蔥油餅的切法,豆沙餅的切法,牛肉夾餅的切法,椒鹽豬扒的切法,炸豬扒的切法。還要幫其它崗位用刀把蝦仁沿後背切開3/4,把上海青的頭切掉,但保留中心的菜膽形狀,這些都要求能熟練使用菜刀,洋人因為先天肢體協調能力差,很難做到。
那把刀被大廚磨成了大弧形,對我來說很不好用。
七十歲老婦雖然做事粗糙,但她也是熟練使用菜刀的,看她熟練地剁白切雞,一把大刀得心應手,完全不是洋人能達到的水平。
七十歲婦對於我的操作技術進步過快,她被安排去洗碗,基本上不再讓她做爐尾的事,她今天對我說話火藥味很濃。
今天的生意仍然很淡,生意最好時,廳面的顧客也不到十個,冷清的可怕。我很好奇,這麼點顧客,在中國一個夫妻店就能招待。中國的大排檔,很多就是夫妻兩個人,老公炒菜,老婆招待客人,夫妻倆完全可以同時接待十幾個食客。
這個店這麼少的生意,卻養了不少人。老闆是一個55歲華男,他並不參與運營,今天他來發工資。給了我第一天上班的120元。
今天店裡在崗的工作人員是一個五十歲婦,是收銀員,我以為她是老闆娘,但她說她不是老闆娘。兩個四五十歲華婦服務員。一個講普通話的五十歲華男似乎是負責送外賣兼或採購的,但似乎沒人出去採購,食品原料都是老墨送貨上門的。廚房裡是六個人,兩個炒鍋,一個爐尾,一個洗碗,兩個包餃子的。如果不把那個可能負責送外賣的人算進去,一共是九個人在崗,廳面三個人,廚房六個人。那個55歲華男老闆是脫產的,並不親手參與接待顧客,並且他也不呆在餐館里。
因為生意很淡,我上班的勞動強度和我在機場當客服差不多,主要因為長時間站著累,實際工作量很小。
顧客仍然半數是洋人。
今天嘗了酸辣湯,不好吃。
目睹小籠包和蟹粉包,都是臨時包的,不是預先包好的。
今天把面預先蒸熟,再煮半分鐘,再冷水沖,再拌油,再裝塑料袋放冷庫里。說麵條必須都很長,不能斷。
美式中餐館受西餐的影響,很多食物在烹飪后,又再切,組裝,擺盤。按中餐做法,食物出鍋后,就不能再用手接觸。但也因為受中餐影響,出於中國人對於生吃食物在衛生方面的擔憂,這個餐館沒有生菜沙拉之類的出品。
生煎包粘鍋底,我發明用刷清油用的刷子把包子推開,不用鏟子或夾子。這樣避免了包子被碰破。
蔥油餅在下鍋時,讓突出的鋁箔的一角掛一下鍋邊,但不能讓餅碰到鍋邊,否則餅會從鋁箔上脫落。
無論在忙什麼,每隔一兩分鐘必須查看一眼油槽,看看有什麼正在炸的東西,否則必會忘記,把食物炸過火,就像司機隨時查看後視鏡一樣。
中餐館和其它中國人的企業一樣,要求人的操作必須麻利,就像切菜剁雞鴨一樣,必須飛刀迅速切完,中國人對於動作不麻利的人沒有任何耐心。一個人如果不能做到耳聰目明,動作敏捷,則幾乎一定會被炒。就像指導我的這個老員工七十歲華婦,有時會不慎碰落物品,就給她在同事僱主的眼中減了分。其實她動作非常麻利,也非常吃苦耐勞,但操作的精細度比較低。
美式中餐館受西餐影響,並不強調做的精緻,而像西餐一樣偏向於粗製濫造,但動作必須快,就像切東西時必須神刀飛舞,對於肢體協調能力差,老態龍鐘的人的容忍度極低。
這也是為啥美式中餐館里,洋人做為僱員很難生存,光是因為不善於耍刀,就會被開除。雖然已知很多中國人開的美式中餐館里有很多老墨,但我相信他們很難發展。
中國的文化,對機械操作方面的笨人和殘疾人是歧視的。對腦殘和偏見倒不一定歧視。而洋人大多數有機械操作方面的先天缺陷。
秘魯餐館就是山寨的中餐,是南美洲老墨開的店,洋人做餃子需要用電子稱逐個稱餃子皮,又逐個稱餃子餡,否則就大小不均。所以秘魯餐館必不是中國人經營的。在這個美式中餐館里,比如小籠包不是提前做好的,而是在顧客點了菜之後現場包出來的,動作必須極快,並且包出的包子餃子餛飩抄手必須外觀很精緻。洋人如果到中國人開的美式中餐館打工,光是因為先天肢體協調能力差,害怕切傷自己手,不能飛刀切菜,離開了電子稱就不能包餃子,包一個餃子需要很多分鐘,就憑這就一定會被開除。
美式中餐館雖然本質是西餐,但中國人不會像西餐廚房一樣在頭頂上掛著幾十口鍋,用幾十把不同的刀切東西,用鋸齒刀切肉。並且按中國人的做法,搞地面衛生一定是沖水刷地,而洋人因為害怕在濕地上滑倒,只拖地,不沖地。
今天我參與製作的產品:
1,第一天做過的,生煎包,煎鍋貼,蔥油餅,煮抄手,炸春卷。幫后鍋炸左宗棠雞塊,茄子塊,炸豆角七十秒。
2,餛飩麵,六個餛飩,一份面的80%。
3,餛飩湯,8個餛飩。
4,酒釀元宵,六個。元宵煮熟,半兩白糖一百毫升酒釀,兩百毫升開水。
5,豆沙餅,炸完正面朝上切八塊,因為裡面的豆沙是液態,餅殼又很硬,用特殊的刀法。我發明了一種刀法用於切它。
6,炸一種怪雞塊,把上了粉的雞肉炸五分鐘,和切碎的酸蕎頭,青紅椒,洋蔥炸幾秒,就算成品了。
7,豬扒面,豬扒烏冬面,分裝湯的,和不分湯的包裝方法。
8,牛肉夾餅。做一個比較軟的蔥油餅,再包上鹵牛肉片,生黃瓜絲,蔥絲,擠醬,並切四塊,擺盤。
9,煎三角形的菜餃子,六個。全都底朝天擺盤。
10,韭菜餃子,被包餃子的工人蒸熟后我再煮二十秒,裝盒。似乎還有其它細節記不清。
11,兩面煎餛飩,忘了細節,似乎是煎十個?再交給后鍋再加工?
12,幫后鍋做湯麵,燙好面和幾條上海青,交給后鍋。只有被他們叫做時才開始做。
13,椒鹽豬扒,炸的過火些,切成方圓三厘米的塊。
14,把牛肉絲炸得又干又硬,炸了十分鐘。是給后鍋用的半成品。